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文龙 《汽车导购》2007,(2):52-53
2005年两厢车的销量超过40万辆.占全部轿车销量的14%;2006年两厢车的销量超过70万辆.占全部轿车销量的18%,比2005年销量增长了75%.两厢车市场目前仍然处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而赶在2006年结束之前上市的两厢宝来HS.无疑是两厢车市场的一枚“重磅炸弹”.它会引起什么样的震荡?  相似文献   

2.
贫穷贵公主     
晓杨 《轿车情报》2007,(6):136-137
近两年,汽车消费主体的一个明显变化是车主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去年,车主平均年龄达到最低,为32.3岁,比2005年年轻了将近4岁。此外,18岁到25岁阶段的消费比例开始快速上升,从2004年至2006年的3年间,这部分群体所占的比例从5.6%上升到10.6%,增长近一倍。这意味着,80年代生人已经开始进入购车期。[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汽车杂志》2009,(12):84-85
“小菠、菠萝、白波、小黑Polo……”所有这些都是车主对Polo的昵称,Polo与有这些都是车主对Polo的昵称,Polo与它主人之间感情之深旁人很难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Polo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两厢车之一,同时也让国人对两厢车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车主的眼中,赛欧SRV尽管有很长的车身,但和市场上常见的两厢车外型接近,有的车主干脆就直接称它为赛欧两厢车。既然当它是两厢车,很自然就要用两厢车的价格和三厢车的价格相对比。据了解,赛欧三厢车手动挡价格为11.2万元,休闲车手动挡的价格为12.25万元,三厢自动挡车价格为12.5万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上海市区的马路上做过粗略的观察,数据共分3组。在第1组的106辆车中,两厢车共有18辆;由于上海的出租车基本上全部是三厢车并且具有团购的特点不能代表消费特性,所以在第2组数据中排除了出租车,在经过的107辆车中,两厢车为14辆;在另一路段,用同样的方法测得第3组数据,经过的100辆车中,两厢车为8辆。综合以上3组数据,在上海街头总共的313辆汽车中,两厢车为30辆。故两厢车的比例为9.6%,三厢车比例为90.4%。  相似文献   

6.
《世界汽车》2007,(1):86-89
中高端MPV成市场主力 据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多功能乘用车(MPV)25L〈排量≤3.OL系列共销售3.88万辆.同比增长87.77%:2.0L〈排量≤2.5L系列累计销售562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41%。这表明,大排量的高端车型是增长最迅速的.而中等排量的中高端车型居市场主导地位.销量最大。从价格角度划分.数据显示13万~23万元的MPV市场份额将近60%,印证了中高端车型居市场主导地位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张亮  王伟 《车时代》2009,(1):138-141
国内的两厢家用轿车市场,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短时间内便强手如林。如福克斯两厢、马自达3两厢以及不久前上市的雪铁龙世嘉等车型,个个都是国际市场上的明星车型。在此背景下海马H11进军两厢车市场胜算几何?海马H11是海马首次推出的两厢轿车,据称车型从设计研发到规模生产开发历时长达3年.同时作为首款进军中高端两厢车市场的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人口密度大、能源相对紧缺的欧洲,两厢车早已成为轿车市场的主流车型。在德国,两厢车占到70%;在法国,两厢车占到80%;在意大利,两厢车则占到85%。在刚刚结束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各大汽车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重量级两厢车型,其中丰田展出了即将在中国生产的Yaris和概念车iQ Concept,大众的up城市概念车,菲亚特的Panda Aria环保概念车等。  相似文献   

9.
唐静 《汽车情报》2007,(17):19-23
2007年一季度,乘用车(含厢式车)上牌数量同比增长22.7%,达1486938辆。从车型来看,三厢车继续领跑车市,同比增长达35.9%。而两厢车依然增长缓慢,同比增长9.3%。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运动》2010,(4):33-33
<正>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喜爱高端两厢车型的车主基本上以"玩车"为主,这些用户大都是心态年轻、品味和眼光较为独特的"好玩"一族。而在车型的选择上,20万元以上区间,宝马120i已经汇聚了不少拥趸,而在20万元以下,以家族"新旗舰"、"原装进  相似文献   

11.
《时代汽车》2005,(5):55-55
前不久.国内某著名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进行的一次网上调查显示.就外型而言,有65.5%的网友喜欢两厢车,喜欢三厢车的网友比例已经下降到34.5%,而对于潜在的轿车消费者.倾向于“两厢”轿车的比例为62.3%.倾向于“三厢”轿车只占潜在消费者的28.2%。从调查结果看来.三厢车情结正在日益淡化.使得消费者个性化汽车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休闲轿车满足了这一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市场快速扩张,两厢车市场混战已经开始。华晨中华骏捷FRV选择乘机出击两厢车市场:广丰雅力士以低价杀人车市;比亚迪汽车再推比亚迪F3R自动版,增加市场博弈砝码:名爵MG3SW刮出一阵英国风.广本应对市场推出新飞度……据了解.今年共有超20款新款两厢车上市,由此成为车市中新款两厢车最集中的一年。两厢车受关注,除了缘于其本身具有的车身紧凑、操控灵活等特点外.消费者对于国内油价将与国际接轨的预期,以及80后年轻消费人群的消费观念变化.成为近年来推动两厢车市场快速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蕊 《时代汽车》2007,(12):93-96
在经历了2005年的销量严冬之后,2006年商用车市场开始全面复苏,全年累计销量为204.0万辆。到了2007年上半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商用车市场需求迅速提高,销售129万辆,同比增长26%。其中,高端重载货车市场井喷式的增长成为商用车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汽车消费主体的明显变化是车主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据统计,2006年国内车主平均年龄为32.3岁,比2005年年轻了将近4岁。与此同时,18岁到25岁的消费比例开始快速上升,从2004年至2006年的3年间,这部分群体所占的比例从5.6%上升到10.6%,增长近一倍,并且这个比例目前还在继续上升。这标志着“80后”人群已经渐渐成为国内购车主体的一部分。而在车市中激烈拼杀的各个汽车厂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相似文献   

15.
唐静 《汽车情报》2007,(10):24-26
2007年1月,乘用车(包含厢式车)上牌数量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50万辆,达598391辆,同比增长24.00%,增长率比2006年同期略有下降。从车型来看,三厢车同比增长32.82%,连续两年1月份同比超过30%。而两厢车同比增长仅为8.93%,远低于2006年同期增长。  相似文献   

16.
《天津汽车》2009,(4):8-8
为刺激汽车需求,振兴汽车产业,韩国政府于2009年4月12日公布了旧车换新车减税计划。韩国财政部官员表示,政府将把汽车购置税和登记税降低70%。这样,车主把使用9年以上的旧车换成新车时,可少缴最多250万韩元(约合1900美元)的税,该计划将在2009年5—12月实施。预计这一计划将使54.8万辆汽车的车主受益,占韩国汽车保有量的32.6%。  相似文献   

17.
赵云的Mazda6 Wagon来自2008年12月。但是他作为旅行车车主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上一辆凯越旅行车,甚至更早。“我选车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实用。所以我选车时考虑的顺序是旅行车——两厢车——SUV,最后是三厢车。”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附加值较高的高端轻卡一直都是一座尚未被挖掘的金矿。2005年高端轻卡市场销量只有5万多辆,其市场份额只占整体轻卡市场的5%左右。而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将被增加到10余万辆,其份额可能占到整体轻卡市场的7%上下。由此可见,这是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将被进一步开拓。  相似文献   

19.
《摩托车技术》2011,(11):26-26
近日,根据俄罗斯一咨询公司进行的“2005—2010年俄罗斯摩托车、低座小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市场及其2011—2014年预测”市场营销调查研究的数据显示,2010年俄罗斯的摩托车市场总体规模为20.3万辆,其中进口量占95%,其本国产量仅为5%。与上年相比,总销量增长了35%。  相似文献   

20.
汽车制造业的物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数据显示,欧美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为8%,日本为5%,而中国的则要达到15%。如果按2005年我国汽车销量600万辆的预测数据计算,汽车物流成本每下降1%,每辆车的成本就可以降低一千六百多元.一个销量为10万辆的汽车厂商就可以节约1.6亿元。可见,我国汽车制造商从物流环节降低成本尚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