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刘骁  温正忠 《中国电动车》2007,(11):183-184
本文主要描述了煤矿作业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前的特征及事故特点,指出了人在事故中的主要作用。由于煤矿作业的环境的复杂性,人在复杂环境中如何识别事故发生的前兆特征以及如何减少事故发生的问题提出了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撞桥事故,通过现场调查、事故分析,确定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根据桥梁损坏程度,提出了维修方案,对控制类似事故的发生以及修复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而且时常发生二次事故,出现连环追尾。如果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检测到事故情况,并对事故按照一定的预警指标确立相应等级,采取相应有效的紧急救援措施,则可以极大程度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并防止发生二次连环事故。文中对高速公路二次事故成因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对二次事故预警指标确定及二次事故预警指标范围设置等进行了研究,为高速公路二次交通事故预防技术与应急处置方案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量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分析以及调研,结合走访调查,对常见事故发生原因进行了总结,并对事故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了10座发生交通事故比较典型的隧道3年共计643次交通事故,利用二元方差分析(重复试验)方法分析发现,事故原因和事故类型对事故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二者也有显著地交互作用。通过分析,提出了交通事故最易发生的几种状况,据此提出针对性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选取山西省高速公路2008年至2010年期间多起车辆事故数据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事故车辆的碰撞特征,进一步分析了事故发生的时空分布,确定了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事故发生规律.相关结论对于特殊路段事故防治和安全改造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及其诱发原因,对2007-2017年间我国发生的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发生时间和事故特点两方面进行,发生时间的分析主要包括年份、月份、星期、时间段,事故特点的分析主要包括事故类型、事故部位、工程种类,运用事故数、死亡人数、千公里死亡人数、起均致死数来描述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依据事故发生规律及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公路施工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夏日雨季期间为事故高发季,其中8月为事故高发月份;事故发生没有明显的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差别;上下班时段事故频发,同时夜间事故高发的情况也不容忽视;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是发生率最高的4种事故类型,火药爆炸和坍塌是后果最严重的2种事故类型;桥梁桩柱、拌合场、路基及边坡是事故发生率最高的3种工程部位,隧道中部与洞口、脚手架、塔吊及龙门吊是事故后果最严重的3种工程部位;从工程种类来看,桥梁工程事故发生率最高,隧道工程事故后果最为严重。依据以上事故发生规律及其原因的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提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使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状况得到针对性改善。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月20日,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发生一起追尾事故,一辆自动驾驶功能的轿车直接撞上一辆正在作业的道路清扫车,轿车当场损坏,驾驶员不幸身亡。事故发生前:车辆有超速驾驶行为从事故车辆的行车记录仪视频当中可以看到当天天气晴好,车辆速度也并不快。驾驶员在发生事故的一分钟前还哼了几句歌,而随后便毫无防备地撞上了前面的道路清扫车。事故发生后,道路清扫车的驾驶员进行了报警。由于事故发生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高速交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晰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在分析了16条公路隧道3年内发生的296起交通事故的空间特性、事故形态及其发生原因的基础上,以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将其分为仅财产损失、轻伤、重伤或死亡事故3个等级,从人、车和隧道行车环境3个方面选择了14个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潜在影响因素,分别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部分优势比模型建立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析模型,并采用Brant检验判断比例优势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与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的有4个自变量,分别为是否涉及大货车、事故涉及车辆数、事故发生时间和天气因素,其中是否涉及大货车、事故发生时间和天气因素3个自变量满足比例优势假设,而事故涉及车辆数不满足比例优势假设;对于部分优势比模型来说,涉及大货车的事故发生轻伤事故、重伤或死亡事故的概率比不涉及大货车的事故分别增加10.2%和3.4%,多车事故发生轻伤事故、重伤或死亡事故的概率比单车事故分别增加1.9%和5.9%,夜间发生轻伤事故、重伤或死亡事故的概率比白天分别增加5.6%和1.7%,非雨天发生轻伤事故、重伤或死亡事故的概率比雨天分别增加4.5%和1.5%。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平原区高速公路事故特征的分析,发现其主要事故形态是追尾事故,该事故形态的主要发生位置在互通立交的出入口,并在二次事故中所占比例高。文章针对这一特点综合分析现代信息发布方式和适用性,提出了针对互通立交出入口和事故发生后预防二次事故的追尾信息发布方式。该方法同样可为山区高速公路追尾事故预警信息发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薛胜 《驾驶园》2008,(7):76-78
汽车事故是当今四大交通工具中最易发生、死亡率最高的事故之一。血淋淋的事故场景,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群死群伤的重特大恶性事故,每时每刻都在向人们敲响警钟。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驾车一辈子不出事故,有些人三天两头出事故,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驾车生涯中有很多窍门要点是能够避免事故发生的,一辈子不出事故的驾驶员就是掌握和运用了这些小要点。现将其整理如下,看看你掌握了多少?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近19年发生的桥梁水毁事故进行回顾与分析。收集了2000—2019年中国151座桥梁水毁事故情况,首先阐述了中国5个典型桥梁水毁案例,之后分析了151座水毁桥梁的地理分布特征、桥龄分布特征、桥梁类型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发现:桥梁水毁故障主要发生在南方,一共有122座桥梁水毁事故发生在南方,特别是四川省发生了65座。151座水毁桥梁的平均使用寿命为28.9年,绝大部分水毁桥梁的寿命集中在30~40年。97座梁桥发生水毁事故,占比64.24%。水毁事故主要发生在2009—2014年,与汶川地震的影响有关。水毁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超预期洪水、旧桥、过度采砂等,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为了减少桥梁水毁事故,在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桥型,注意超预期洪水,并且保护好河床。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近19年发生的桥梁水毁事故进行回顾与分析。收集了2000—2019年中国151座桥梁水毁事故情况,首先阐述了中国5个典型桥梁水毁案例,之后分析了151座水毁桥梁的地理分布特征、桥龄分布特征、桥梁类型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发现:桥梁水毁故障主要发生在南方,一共有122座桥梁水毁事故发生在南方,特别是四川省发生了65座。151座水毁桥梁的平均使用寿命为28.9年,绝大部分水毁桥梁的寿命集中在30~40年。97座梁桥发生水毁事故,占比64.24%。水毁事故主要发生在2009—2014年,与汶川地震的影响有关。水毁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超预期洪水、旧桥、过度采砂等,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为了减少桥梁水毁事故,在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桥型,注意超预期洪水,并且保护好河床。  相似文献   

13.
侧面碰撞事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仅次于正面碰撞,而致伤率居于第一位。文章运用统计分析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侧碰事故发生道路路段和侧碰事故发生原因等进行了研究,从机动车驾驶员、车辆类型、道路类型和事故发生时间等方面对机动车-机动车侧碰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由驾驶员违法引起的侧碰事故较高,占405起侧碰事故车辆总数的52.7%,其中违法行为又以未按规定让行、违反交通信号和超速行驶这三种为最;在分析道路因素对侧碰事故的影响时发现十字路口路段侧碰事故发生较多,占所统计的405起侧碰事故案例的61%;最后分析交通环境对侧碰事故的影响时发现在10:00~12:00和14:00~16:00这两个时段发生机动车侧碰事故较多。  相似文献   

14.
为了预防和减少高速公路碰撞事故的发生,及时向高速公路一定范围内的相关车辆提供事故预警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高速公路车辆碰撞事故预警模型。首先,基于4G和DSRC通信网络构建了高速公路通信场景与事故预警框架。其次,建立了高速公路环境下双车道两车相撞的事故场景,分析了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的动机以及可能发生的碰撞事故类型。最后,分析了追尾碰撞与侧向碰撞发生之前两车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接近的全过程,探索两种碰撞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建立潜在碰撞事故判定规则,并基于车路协同技术建立了以时间、位置、速度、车间距以及制动距离为参数的车辆追尾碰撞预警模型与车辆侧向碰撞预警模型。针对实车场地试验对碰撞事故测试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基于Veins仿真平台搭建了具备4G和DSRC异构通信网络环境的高速公路车联网仿真场景,对两种事故预警模型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车速低于120 km/h的情况下,通过潜在碰撞事故判定得到预警结果,并给相关车辆发送事故预警消息广播,能有效避免追尾碰撞和侧向碰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邓国忠  曹帆  吴勇  王琪 《中外公路》2019,39(4):283-287
为明确隧道出口与立交小间距路段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根据浙江省21处典型路段的319起事故统计数据,从事故发生天气、时间、路段特征、交通因素等方面选择8个不同的自变量,结合有序Logit模型,分析这些不同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晴天对应的绝对事故率最高;伤亡事故在05:00—07:00及10:00—12:00高发;事故主要发生在隧道出口与渐变段起点间及出口三角端端部;尾随相撞和撞固定物为事故最主要的形态;事故发生天气、事故发生时段、隧道立交净距3个自变量对事故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且影响大小排序为隧道立交净距、事故发生天气、事故发生时段。通过对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进行分析,建立的回归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实际的事故情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车辆翻越中央分隔带护栏屡次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为了防治此类事故,结合沿线景观要求,提出在混凝土护栏上留孔的景观混凝土护栏新型式,对新护栏进行了碰撞试验,结果表明该型式护栏安全可靠,能有效防治事故车辆二次事故发生。最后对新型式护栏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为新型式护栏在京石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类型驾驶人的事故倾向性,以湖南省湘潭市2008—2017年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危险暴露量方法计算了中国驾驶人在驾龄、年龄及其交互作用下的事故风险值,并针对不同交通环境,分析了高风险驾驶群体的3类碰撞事故风险.结果表明:相比25~45岁的壮年驾驶人,小于25岁的青年驾驶人在几乎所有环境下都更易发生追尾事故与刮擦事故;驾龄小于1年的新手驾驶人在复杂环境下更易发生追尾事故;中老年新手驾驶人是事故风险仅次于青年新手驾驶人的群体,并且其在恶劣天气下的事故风险甚至高于青年新手驾驶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青年新手驾驶人、中老年新手驾驶人和高驾龄驾驶人的安全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公路隧道环境中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掌握公路隧道环境中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特征,对国内典型隧道发生的262起交通事故进行归纳统计.从隧道环境中事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事故形态、事故车型和隧道环境类型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统计发现,事故分布在一天中明显地呈现3个高峰时段;隧道进、出口段是事故高发路段,在进口路段洞内事故多于洞外事故,在出口路段洞外事故多于洞内事故且隧道长度与交通事故有一定关系.研究结果为制定隧道交通事故预防对策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水上交通事故中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减小水上交通事故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对2015-2016年的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数据的分析.选取了水上交通事故数据中的船舶类型、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船舶吨位、能见度和风力等级等相关因素建立了事故信息库.根据水上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和财产损失的大小,将事故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并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三分类模型.然后通过交叉验证以及网格搜索算法优化SVM分类模型的惩罚参数和核函数参数,得到最优的分类模型.模型建立后,利用SVM-RFE算法求解上述影响因素对事故严重程度的权重值并排序,筛选出对于事故严重程度影响最大的因素.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三分类模型总体分类准确率可达70% 以上;同时自沉事故、渔船事故和秋季发生的事故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危化品船舶,内河发生的事故和渔船易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0.
木南 《汽车与安全》2007,(11):60-61
夜间驾车较白天相比,容易发生事故,从近来发生的一些交通事故中可以看出,很多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忽略了行车安全,导致一起又一起的事故,包括了城市中的中小事故以及高速路、山路上的大事故。血的教训又一次敲响了警钟,那么夜间行车如何避免交通事故,驾驶员在夜间开车应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