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隧道爆破时,合理的分段及适当减少单段起爆数量,是控制爆破震动的有效措施,为此,钻爆设计时根据被保护对象允许的取土震速要求,计算出单段最大药量,并据此进行合理的分段。最后还要根据分段结果进行安全校核,以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
罗厚金  方俊波 《隧道建设》2011,31(3):375-380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陆域段钻爆施工期间,为确保距隧道拱顶约12 m的地表建筑物安全及隧道大断面掘进,通过采用下导超前、后续大断面扩挖施工方法,运用液压凿岩台车进行大中空孔直眼掏槽及合理化的钻爆设计等技术,将地表建筑物最大垂直震速控制在国标允许范围之内;通过采用孔外中段别雷管接力起爆,实现了大断面(超前下导、后续扩挖面)一次性点火起爆,解决了大断面一次性爆破雷管段别不足的难题;通过爆破震动测试及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震动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并通过该规律进行药量真正校核。  相似文献   

3.
Ⅳ级围岩大断面隧道采用全断面爆破法开挖具有围岩强度低、雷管段别高、装药量大的特点,爆后容易出现断面轮廓控制不足,超挖严重的难题。以新疆其特长高速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爆破开挖过程中导致轮廓围岩损伤严重的主要因素,基于现场试验方法结合围岩损伤分析,优化了光爆层厚度、装药结构、起爆顺序等爆破参数,其中利用预留光爆层试验法确定最佳光爆层厚度为65 cm,采用导爆索三角形搭接法降低了周边眼起爆误差,优化装药结构及起爆顺序降低最大单段药量及总药量。爆后连续8个循环的超欠挖统计数据及振动监测结果表明:方案优化后的平均线性超挖量控制在0.25 m以内,平均炮孔痕迹率由之前的49.3%提高至试验后的91.1%,有效地改善光面爆破效果,降低隧道支护成本。爆破过程中最大峰值振速发生在掏槽段为2.131 cm/s,符合爆破安全规程的相关要求,且整体振速分布比较均匀。故所采取爆破参数优化设计是可行的,能够有效降低Ⅳ级围岩大断面隧道全断面开挖对围岩的损伤,研究成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拓 《隧道建设》2014,34(12):1126-1130
岳西—武汉高速公路安徽段明堂山隧道下穿横河二级电站的一条引水隧洞,引水隧洞与左线和右线的最小距离为12.4~14.8 m,地质条件为中风化花岗片麻岩Ⅲ级围岩。为保证隧道近距离爆破施工下穿引水隧洞的安全和稳定,采用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隧道开挖爆破对引水隧洞的振动影响,并在引水隧洞内布置3个爆破监测点,将数值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均匀介质模型里,质点振动速度与质点到爆源的距离成衰减关系,爆破对引水隧洞的振速影响控制在5 cm/s以内,其中拱脚影响最大,边墙和拱顶次之,拱腰最小。实测结果与计算规律基本一致,爆破后节点振速很快达到最大,并随时间的增加快速衰减,500 ms后振动波基本消散。研究表明实际爆破采用的炸药当量和爆破方式合理,未对引水隧洞结构安全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钻爆法修建城市隧道,施工爆破振动对周边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依据东海隧道工程实际,对其周边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爆破振动控制基准、爆破振动对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影响距离、最大段控制爆破装药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对东海隧道爆破施工作业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5,(5)
结合沈海高速公路泉厦段大帽山隧道扩建工程,对大跨度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在爆破振动作用下的振动响应进行相关监测,分析振动波在不同级别、不同位置围岩中的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中间岩柱振动速度随着围岩质量提高,差别逐渐减小,且拱腰及拱肩部位振动速度大于拱脚部位;最大振动速度出现在迎爆侧边墙测点的径向方向;当隧道净距为6m左右时,爆破振动对中间岩柱的影响范围为爆破面前后10~20m,且随围岩质量提高,影响范围相应减小;同时,宜严格控制爆破总药量和单段最大药量,且分段爆破时,爆破段时差应不小于75ms。  相似文献   

7.
于丹 《公路与汽运》2009,(4):154-155
文中结合广州长平至金坑公路扩建工程,介绍了路堑爆破、高边坡爆破进行路堑施工的方法,对爆破形式、边坡孔控制、浅孔药壶爆破施工工艺、药量计算等作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其安全组织和技术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净距公路隧道爆破动力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东兴 《中外公路》2013,33(1):199-202
以在建岭东小净距公路隧道为依托,采用三维动力有限差分程序,深入研究后行洞爆破引起先行洞衬砌振动速度、应力状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后行洞爆破产生振动对先行洞衬砌迎爆侧边墙影响最大、拱顶次之,仰拱最小.最大振速达到85 mm/s,小于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先行洞衬砌是安全的.应力波主要以纵波沿水平传播,衬砌振动响应滞后于爆破冲击荷载时程,随着距离增加逐渐衰减.后行洞爆破施工对先行洞衬砌在爆源前、后处10 m振速峰值减小80%,此范围可作为爆破控制重点.由于爆破产生的地震波的影响,先行洞衬砌拱顶主要为横向拉伸破坏,容易出现纵向拉伸裂纹;迎爆侧边墙衬砌呈现先拉伸后压剪破坏;仰拱拉伸破坏.  相似文献   

9.
宋宏坤 《中外公路》2022,(2):188-193
为控制隧道爆破振动危害,预测爆破振动强度,选择爆破振速作为重要指标,以大前石岭隧道爆破开挖为例,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隧道模型,分析自由面面积对爆破振动速度衰减规律的影响,考虑自由面面积影响改进爆破振动速度衰减公式。通过监测隧道不同爆破开挖自由面面积以及距离下的爆破振速,统计分析得到爆破振速衰减公式的经验系数,并运用该式预测爆破峰值振速和建立安全距离计算公式,提出了针对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措施。结果表明:自由面面积越小造成质点峰值振速越大,振动越强烈;该隧道爆破振动安全距离为191.76 m;提出的爆破振速预测改进公式,正算可预测爆破振速,反算可确定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研究结果表明:改进预测公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为隧道爆破施工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总体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书明 《隧道建设》2013,33(1):38-44
海底隧道修建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规范和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为了科学、安全、经济地建设青岛胶州湾隧道,为我国海底隧道建设积累经验和规范的编制奠定基础,从工程调研类比分析、理论计算分析、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工程实践等方面对胶州湾海底隧道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对跨海通道的型式(轮渡、环湾高速公路、大桥、隧道)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总结出海底隧道全〖HJ2.5mm〗天候、经济运行的优点; 2)得出三车道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25 m、线净间距一倍洞径和最大纵坡4%等总体设计关键参数; 3)得出采用复合式衬砌、多心圆椭圆型的合理断面和支护参数; 4)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防排水方案,限排标准为04 m3/(d•m),保证了结构安全和最小排水量; 5)采用控制爆破保护围岩、多重防腐锚杆、C35湿喷高性能混凝土、C50耐久性混凝土等系统耐久性设计,预测使用寿命超过120年; 6)采用超前钻3~5个钻孔进行超前探水结合地质素描、物探等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查明了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情况; 7)采用凿岩台车、湿喷混凝土机械手等大型机械全断面或台阶法的快速安全施工方法以及综合的防塌方涌水技术措施等,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1.
以青岛地铁8 号线TBM 多次侧向平移、空推工况为背景,围绕传统“先轨后推”TBM 平移、空推工艺效率低、准备工作量大、 精度要求高、工序转换风险大等弊端进行创新优化,研发出新型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液动移位装置。该装置通过增加轮系及电液 压控制驱动力及转向、导向机构,从提高台架的承载能力、驱动力、轮系的强度、地面承载力及平整度等方面入手,克服了传统工艺 的弊端,可实现主机平移和空推工序合一,减少工序转换,施工效率高、风险低,可为类似盾构/ TBM 施工工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肖广智 《隧道建设》2019,39(11):1748
特殊地质条件隧道处治是隧道修建的主要难题,为总结经验供类似工程借鉴,本文针对几类典型铁路隧道特殊地质条件隧道修建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1)岩溶主要问题为岩溶发育无规律、易产生突水突泥,主要对策为高位选线、畅排、泄压、水文评价与动态设计等; 2)富水破碎带主要问题为围岩稳定性差、易产生突水突泥,主要对策为超前排水泄压、超前支护与加固地层; 3)高地应力软岩主要问题为易产生大变形,主要对策为主动控制围岩变形、支护宁补勿拆、快挖、快支、快封闭等; 4)岩爆主要问题为无规律性和随机性,主要对策为改善围岩物理力学性能、围岩应力条件、加固围岩; 5)第三系含水砂层主要问题为水稳性差、降水和注浆困难,主要对策为地表和洞内联合降水、扰动置换压密型注浆加固、超前支护等; 6)高地温主要问题为恶化作业环境、降低生产率,主要对策为洒水、通风、放置冰块、机械制冷和劳动保护等; 7)瓦斯等有害气体主要问题为存在气体燃烧、爆突、爆炸风险,主要对策为通风、监测与检测、防爆设备配备、安全生产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use of sliding mode observers to detect the onset of potentially dangerous vehicle modes such as oversteer, understeer or split-μ braking. Provided these modes can be detected quickly enough, existing stability controllers can be engaged to ensure safe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It is shown that the equivalent output error injection signals associated with the sliding mode observer have distinctive signatures depending on the particular mode encountered. Appropriate thresholds on these signals can be set so the scheme ignores variations which arise during normal driving, but can detect and isolate different undesirable vehicle modes within 0.3 seconds of their onset.  相似文献   

14.
田洪义  王华  司景钊 《隧道建设》2022,42(2):244-252
为探究酸性溶液作用下砂岩损伤时效特征,以高黎贡山隧道岩溶段砂岩为试验研究对象,借助扫描电镜和XRD衍射试验分析酸性溶液对砂岩宏观形貌、缺陷形态、孔隙结构、矿物组成成分以及孔隙率的改造作用,在不同浸泡时间节点对不同溶液中砂岩试件的质量、尺寸及三轴抗压强度等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 1)溶液pH越低,同一时间节点内试件的孔隙率、质量和尺寸相对变化越大,且在各溶液中初期变化速率达到最快,后期均呈平稳趋势; 2)在围压20 MPa条件下,与pH=7的溶液中49 d的岩样相比,pH=1的溶液中试件的三轴峰值抗压强度累计降低20.98%,其下降速率随时间推移而减缓,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均随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且黏聚力对酸性溶液的敏感程度高于内摩擦角; 3)在酸性溶液侵蚀作用下,试件内长石与方解石等组成成分大量消耗致使试件微观结构改变,且随着溶液pH值降低,试样孔隙间距增大,胶结物消耗加剧,溶蚀孔洞及微裂隙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管片接头的受力和接缝防水共赢,利用可模拟复杂接头特性的管片接头力学模型,分析不同位置、不同宽度、不同数量的密封垫对管片接头的力学影响,并探讨兼顾管片接头受力与密封垫防水的接头设计,给出相应改进建议。研究表明: 1)对于软弱地层的管片接头,密封垫靠近接缝面中部布置可以使管片接头保持较高的抗弯刚度,降低接头混凝土压溃和螺栓受拉屈服的风险,确保管片接头的受力安全,并具有良好的接缝防水能力; 2)对于硬质地层的管片接头,其密封垫靠近接缝面边缘布置或采用大宽度密封垫,并配合采用改进接缝面接触方式和改善螺栓材质等综合措施,可达到同时降低接头抗弯刚度、确保接头安全、提高接缝防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程正明 《隧道建设》2012,32(6):782-787
为分析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软基地段明洞不均匀沉降后的回填安全性和加固措施,采用荷载-结构模型进行研究。综合研究结论如下:1)填土后明洞差异沉降预测值为80 mm,最小安全系数为2.11,虽然结构安全系数满足要求,但不均匀沉降将导致裂缝、错台及渗水,严重影响隧道使用功能和耐久性;2)提出采用大孔径树根桩加固明洞衬砌两侧拱脚,TSS钢花管注浆加固仰拱中央,灌浆封闭裂缝,分层对称填土的综合处理方案;3)经现场监测验证,预测沉降规律与实测吻合较好,加固措施成效良好,变形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17.
结合南京市的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阐述老城环境整治中城市生态交通空间、城市景观、广场、绿化等规划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进行盾构分散剂泥饼处治,针对黏性地层中不同盾构分散剂的对比评价和选型问题,依托济南济泺路穿黄隧道工程,对比纯水和分散剂作用下的泥饼崩解规律,以及不同分散剂和分散剂质量分数对粉质黏土的崩解效果影响,并将优选的分散剂应用于实际工程。试验得知: 1)相比于纯水,分散剂能快速增大粉质黏土的崩解速率,使崩解速率随时间呈2阶段变化,即崩解速率快速达到最大,之后随着崩解的进行,分散剂与土体的作用面积减小使崩解速率降低; 2)总崩解时间随分散剂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少,当分散剂质量分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分散剂的作用效果达到最大; 3)对比选出了效果更好、成本较低的B分散剂,优选的B分散剂应用于实际工程明显提高了盾构掘进速度,掘进参数更加稳定,掘进效率提高,验证了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矿山法铁路隧道施工拱部常出现的衬砌背后脱空、二次衬砌厚度及强度不足等质量缺陷问题,提出矿山法隧道拱部采用装配式预制管片结构的新思路,并基于时速350 km双线铁路隧道,采用数值计算分析研究拱部装配式衬砌结构的系列设计参数。主要研究结论有: 1)提出拱部装配式衬砌环向不分块的整体预制形式,综合考虑理论计算结果、行车安全分析、机械设备运输及拼装能力、拱部衬砌承载能力等,确定拱部管片环向弦长8.6 m、纵向幅宽2 m、衬砌厚度50 cm的结构尺寸及配筋设计参数; 2)提出拱部预制管片之间环缝采用螺栓连接、拱部预制管片与现浇边墙采用“L”型榫接头的接头形式及其设计参数; 3)为保证拱部管片的顺利安装,“L”型榫接头应考虑一定的施工误差,同时拱部预制管片与初期支护间应预留安装空间,后期通过管片背后纵向注浆填充密实。隧道拱部装配式衬砌技术成功应用于重庆胡家沟隧道,总体实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孙海波 《隧道建设》2020,40(6):890-897
为保证再制造TBM主驱动装配质量与精度,提高再制造装配效率,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平导TBM再制造项目为依托,对再制造TBM主驱动装配关键工艺流程与标准、齿轮副啮合质量控制标准及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与实践。实践表明: 1)在再制造装配前,首先保证装配件再制造质量,然后装配时严格执行再制造装配工艺流程与标准,采用齿轮副啮合质量检测方法测定最终装配精度,这对保证再制造TBM主驱动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综合考虑检测精度、作业空间、操作便捷性和效率,工厂内再制造TBM主驱动齿轮副采取“压铅法”测量齿侧间隙、“红丹粉涂色法”测量接触精度; 3)设定再制造TBM主驱动齿轮副啮合质量检验标准,渐开线直齿轮齿侧法向间隙值为1.5~2 mm且啮合接触精度近似为齿宽的80%和有效齿面高度的70%时可认定合格。截至目前,再制造后TBM累计掘进里程4.4 km,期间主驱动未发生异常情况,证明主驱动装配关键工艺及齿轮副啮合质量检验技术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