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强客流条件下铁路客运营销及运输组织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超强客流的成因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对铁路在超强客流条件下应脂取的营销策略和运输组织措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超强客流条件下铁中部门的相关工作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厘清空铁联运的规划要点,保障铁路枢纽空铁联运规划方案的合理性,首先,通过案例和空铁联运的竞合研究,分析了空铁联运的联运模式;其次,从铁路枢纽的角度出发,论述了空铁联运的规划及服务要求;最后,通过郑州南站空铁换乘中心案例,从功能定位、联运设施、联运管理等角度,进一步论证大型铁路枢纽空铁联运的规划及服务要求。对铁路枢纽中空铁联运的规划布局、管理等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避免公铁联运客运枢纽开发后因交通组织设计缺陷导致的停车难、疏导难等问题,以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和换乘距离为原则,充分发挥铁路骨干的运输优势,结合道路运输快速、灵活多变的特点,以为客户提供"零换乘"、"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为目的,对淄博公铁联运客运枢纽设计了多种交通组织方案,并利用交通仿真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重点对铁路春运当中的客运问题作出了研究,并针对票难买、车难上、车难坐等几点问题做出了剖析,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大家能够对此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及方法描述了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状况,通过因果关系图分析了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经济发展和运输政策等因果反馈关系,构建了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发展SD模型,并以大连港为例,验证了模型有效性。选定改进铁路运价形成机制、加强港航铁路建设、港铁信息互通3种政策作为控制变量,应用模型模拟了不同政策对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铁水联运作为一种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模式,能够充分发挥铁路与水运的优 势,实现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运营能耗等目的.然而,我国铁水联运水平低下,不利于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提高我国铁路与港口集装箱联运水平,本文在分析国内集装箱铁 水联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铁路货运组织效率和铁水衔接协调两个角度出发,剖析了 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尤其是海铁联运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 建设、铁路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优化及铁水联运系统建设等3 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铁水联 运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枢纽内旅客流线分析的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减少旅客站内驻留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枢纽交通集散功能为总原则,提出了铁路综合客运枢纽静态导向标识系统设置原则;然后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将旅客流线构成划分为3个阶段,提出静态导向标识系统的逐级导向组织方法;根据设置原则,结合国内外标识设置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针对不同的标识类型提出静态导向标识系统的设置形式和位置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正步入高速铁路时代。在新形势下如何完善铁路枢纽,加强上海市与长三角地区的紧密联系,发挥上海对全国的辐射和服务功能?本文就上海市铁路客运枢纽规划的完善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9.
成都铁路枢纽客运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铁路枢纽客运系统为研究对象,作者讨论了客运专线引入枢纽对客运系统的影响,城市形态及其发展规划与铁路客运站选址的相互关系,铁路与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方式、换乘关系及协调发展;提出了未来三十年成都铁路客运系统车站的分工布局、客货线路在枢纽内的走向及疏解原则,同时提出近期新成都站的建设方案以及市内各种交通运输系统与之协调共谋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2008,(9):16-16
近期,首列自南京至南昌的K506次客运列车从鄱阳湖铁路特大桥上驶过,这填补了铜陵至九江沿江没有铁路的空白。此后,从九江至南京比目前缩短近10个小时,从南昌至南京也比目前缩短近5个小时,南昌至宁波需绕道杭州的历史结束。这将有利于完善整个长江沿岸运输体系,促进沿江旅游开发,带动铜陵、池州、九江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出行效用角度出发对空铁联运旅客需求进行研究.结合前景理论与后悔理论提出基础效用、风险感知效用和欣喜效用,基于转换的重力模型优化效用函数,得到腹地城市-高铁-航班的旅客需求预测模型.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目标机场,综合长三角机场群中旅客吞吐量大于1 000万的机场、距离最近的十个机场以及根据行政划分的江苏省所有机场进...  相似文献   

12.
铁路客流量预测与分析对铁路部门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别应用基本的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对客流量进行了预测,建立铁路客流量网络预测模型.分别利用以前客流量的数据对2011年和2012年的客流量做了预测验证,并对2013年的客流量做了预测,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得到的预测数据和实际的基本相符,该预测算法应用到客流量的预测中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ailway passenger traffic (RPT) andthe traffic marketing is analyzed. The grey model theory is adopted to establish a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railway passenger traffic volume (RPTV). The RPTV from 2001 to 2005 is predicted with the proposed model, and a few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高速铁路运输网建设应从长江三角洲地区起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峰 《江苏交通》2002,(3):12-13
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化铁路运输发展模式,是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修建高速铁路,除了确保技术上可行外,还有从经济可行上进行深入论证的必要.国外经验表明,高速铁路客运在与其它运输形式激烈竞争中能否立足,关键在于能否拥有强大的集客能力,因此只能从经济较发达、人口较稠密、客流量较大的地区起步.当前我国众所公认的经济发达地区中,较有基础、最具潜力、可率先进行高速铁路客运网试点营运的,应属长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高速公路一体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三角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了高速公路网络一体化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长三角高速公路网络一体化是发挥长三角整体优势,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全面剖析了高速公路网络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指出了长三角今后高速公路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交通拥堵是制约"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长三角"地区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长三角"地区交通拥堵形势、实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巴士快速公交系统(BRT)将为真正意义上的"公交优先"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本文分析了国外城市巴士快速公交系统(BRT)发展态势,在结合"长三角"地区城市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发展城市巴士快速公交系统(BRT)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客运通道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客运通道的拓扑结构和空间形态分布两个角度分析了珠三角客运通道的结构特征,并提出了现状问题. 研究表明:珠三角客运通道的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的运输效率最高,公路的鲁棒性最好;客运通道的演化是短期和长期生存效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珠三角客运通道具备分形特征,公路的网络覆盖度最大为1.495,铁路最小为1.050. 指出铁路发展相对滞后,在规划轨道网络建设完成后,网络连通性将增大3倍,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轨道交通网络的标准熵将增加4.48%,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度将增大36.19%,客运通道结构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铁路客运站地区的城市交通衔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铁路客运站地区城市交通换乘的问题,分析了北京站地区交通衔接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换乘地铁走行距离过长、公交车站设计不合理和站前广场人流车流混杂。参照国外建设立体综合枢纽的成功经验,结合实例,从车站的平立面设计、站前广场设计、与轨道交通的换乘设计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铁路客运站地区交通衔接的基本思路,结合当今社会经济情况,对北京站作出了一些小方面的调整建议,最后,提出了新建同类型车站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水运是长江上游省份进出口贸易和地区间物资运输的重要方式。首先,论述了长江上游内河航运地位的变迁和未来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以后长江作为东西向物流运输大通道的功能逐渐发挥,未来上游地区的江海联运仍然具有明显优势。其次,探讨了长江上游港口群的发展历史、发展态势及亟须协调的问题。主要港口由单一商贸功能向商贸加生产的综合功能转变,并通过多式联运积极拓展腹地,但港口生产能力过剩,且核心港区功能还有待加强。最后,对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长江上游内河航运和港口群的发展提出建议,指出要加快形成港口群合力,建设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完善核心港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