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经济评价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经济评价理论及其计算方法,基于Vc++平台进行可视化系统开发,该系统结合Access数据库和Excel 用程序,对城市轨道交通所需的基础数据和评价参数进行人机交互设计,分为输入模块、计算模块和输出模块,该系统具有数据保存方便、计算速度快、输出表格灵活等特点,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等计算问题,界面友好,功能完善,操作简单,适合在业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延伸段的经济评价方法存在的分歧,对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于增量法的延伸段经济评价方法.为解决增量客流的计算问题,运用灰色理论建立了先期工程客流的灰色系统模型.利用GM(1,1)模型对客运量进行拟合和预测,以此得到的客流数据作为先期工程的新预测客流.该模型的运用能较为准确地定量延伸段的客流增量,为正确评价延伸段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集成风险管理模型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系统由风险管理目标集成、风险管理全寿命周期集成、风险管理过程及方法集成、风险管理组织集成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5部分构成.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内涵,并对该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系统能够将决策者的经验知识、风险分析理论、推理技术、数据信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项目参与方与各部门的资源共享和沟通,为工程项目集成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实施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轨道交通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况.论述了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点及实施可行性.提出了适合于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集成度方案:构建一个分层分布式的计算机集成系统平台,尽量地将子系统互联,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全系统统一协调管理.对各类接口应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系统的应用开发也是综合自动化系统实施中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立法是轨道交通健康快速发展的法律保障。由于我国没有专项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故轨道交通发展较快的城市均采用地方立法的形式,以解决中央立法滞后的问题。各地方的城市轨道交通立法在适用范围、行政管理模式、土地利用和投融资模式等问题上呈现各自的特点。"长株潭"轨道交通的发展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其城市轨道交通立法也应当体现区域协同的特点,同时应借鉴和吸收其他城市已有的立法经验。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监控系统分层分布总体架构、平台化的技术方案和累积性应用思路,旨在保证监控系统实时性、安全性、可实施性及应用的开放性,同时提出了以综合监控系统为基础的系统架构思路和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内部分城轨运营企业备品备件的历史成本数据,分析各企业目前备品备件管理中面临的 2 个问题:备品备件分类不合理及储备定额不科学。文章采用卡拉杰克模型,从备品备件对运营的影响程度及备品备件市场竞争情况等维度出发,将城轨备品备件分为瓶颈物资、关键物资、杠杆物资及常规物资等 4 类,制定相应的采购储备策略。同时,采用“定量补货仓+定期补货仓”模式,结合经验概率法确定 4 类备品备件储备定额模型,为后续城轨运营企业备品备件管理的精细度、科学性和准确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城市轨道交通辅助设计系统的研发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运营组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系统采用Visual C++6.0进行开发。通过对系统的功能需求、总体设计、编程实现进行说明,并以客流出行距离比例的统计分析为例进行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间隔时间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营组织是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工作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行车间隔时间是运营组织的主要参数。提出了以乘客满意度和企业满意度加权平均值最大为总体目标的行车间隔时间优化模型,并在一条具体的实例线路上演示了计算和分析的过程。本研究思路借鉴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优化的研究方法和部分理论,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优化研究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0.
已有的企业级全文检索系统不宜直接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因为其不仅有自身的专业术语,而且数据量较大,所以对中文分词的准确性、切分速度和全文检索查询效率具有特殊需求。中文分词方面,针对字典分词方案,添加适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中文术语词库,采用MMseg中文分词算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数据量大,查询业务相对集中,所涉及的分布式全文检索系统采用结合主索引和增量索引的方案,在业务空闲时,执行主机采用多进程方式对检索任务进行处理,实现索引的合并。试验分三部分完成。其一,比较基于字典和字标注的两种中文分词方案,以论证选择字典分词方案的合理性;其二,针对于同一检索任务,在单机上比较不同进程数对检索时间的影响,以说明多进程处理技术的合理性;最后,测试整个系统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案和方法有助于改善检索性能和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11.
论述接触网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作用,以及接触网的不同形式对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影响。在确定接触网选用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评价指标体系。从技术经济性的角度,对接触网的实用性、可靠性、使用寿命、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对车辆影响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技术性以及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以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机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提出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机制的思路,分析其研究现状,探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内容体系、成果反馈和扩散机制,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水平,开展了大量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并投入大量资金,如何评定研究成果优劣,对轨道交通科研项目的评价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提出以结果为导向进行绩效管理的评价方法,并运用3E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以定量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框架,为未来轨道交通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成为提升城市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建设方案评价需重点研究。研究结论:在深入分析评价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既有评价方法在处理评价指标、专家权重和定性问题定量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专家决策法和主成分分析三种方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模型的求解进行了简化;给出了比较完善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将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具体案例。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模型较为适用,能够实现轨道交通建设方案的优化选择,可以为合理的决策支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已投入运营的线路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尤为重要。确定了系统负荷重要评价项指标(线路负荷和站台负荷)的计算参数取值。通过乘客上车后选座行为及状态的分析,以车辆内部的服务水平标准(即立席密度评价标准)为参考依据,分析得出线路负荷的评价标准。分析了站台乘客集结过程及分布规律,以站台乘客排队服务水平标准和地铁站台设计标准为依据,研究得出站台负荷的评价标准。最后,以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某日早高峰小时客流为样本,计算出其系统负荷值,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国内尚无相关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的现状,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找出服务现状和出行需求之间的差异,以明确提升服务水平的方向,从出行者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他们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决策过程的基础上,确定可能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各种因素;依据相关指标选取原则,选取了与影响因素相对应的评价指标,并将评价指标量化分级;在总结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规划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运用网络链接分析方法、网络影响因子测度方法和网络流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已运营轨道交通的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官方网站的影响力进行了评价;同时将链接分析和网络影响因子测度结果与网络流量排名进行了比较.对当前网站建设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的研究现状,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体系,包括过程后评价、效益和影响后评价、可持续性后评价和综合后评价四个部分,并详细介绍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9.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快速接驳换乘体系,实现一体化公共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有效评价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接驳服务水平的高低,及时发现接驳系统中存在的短板,从设施、线网、运营和票价四个一体化方面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9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多层次结构的接驳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各层次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