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路堤荷载下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钉形搅拌桩和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路中心分层沉降,并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对路堤荷载下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由于扩大头作用和较高的桩身质量,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中更多的荷载通过桩体传递到下卧层,有效减小了加固区的沉降,但下卧层的沉降有所增加;由于下卧层土质较好,其地表总沉降小于常规搅拌桩复合地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扩大头高度、桩长、桩间距和桩身模量是影响地表总沉降的主要因素;扩大头直径、桩间距和桩身模量是影响地表桩土相对沉降的主要因素,提高扩大头高度能有效减小地表总沉降;提高扩大头直径能有效减小地表桩土相对沉降。  相似文献   

2.
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研究了CFG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工艺及相关控制参数,其中CFG桩长螺旋钻机成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工艺成桩速度快,质量好,更适用于客运专线复合地基加固处理。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钻芯法、单桩静载荷试验及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对CFG桩体质量以及CFG桩网结构加固地基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客运专线软弱土地基时,能够较好地满足上部荷载所要求的承载力和设计变形值,较好地控制工后沉降,而且加固效果明显,承载力提高较大。  相似文献   

3.
CFG桩复合地基固结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双层地基理论,推导了未打穿软土层的CFG桩复合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获得了路堤荷载下,单级匀速加载时地基中的孔压分布及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加固区固结度、下卧层固结度计算公式,并据此编制计算程序,分析了桩体刚度及复合地基置换率对CFG桩复合地基固结度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CFG桩复合地基的固结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韩祚 《路基工程》2012,(5):108-110
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中的深层搅拌桩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并研究分析了复合地基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影响复合地基加固效果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分别为置换率、桩长和桩身强度,因此软土地基利用深层搅拌法进行加固处理时,应结合实际工程合理选取各参数,使得桩长、置换率、桩身强度三者达到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5.
依托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经堂庵跟车辆段道路工程,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地基置换率、桩土应力比、桩长及桩体刚度对3条线路有列车换算土柱荷载作用时的影响,研究软土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地铁线路沉降及其影响因素。得出最低临界置换率和最小桩长,发现桩土应力比和桩体刚度的改变对复合地基沉降量和加固影响深度的作用效果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复合地基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已在各类地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同天然地基相比,其应力场和位移场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大小随桩体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水泥搅拌桩的工艺较为复杂,成桩强度较小,质量较难控制,极易出现悬浮桩.通过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承载力试验,为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提供参考,为施工提供可以参照的现场桩身强度的验收方法与标准.  相似文献   

7.
依托茂湛铁路工程中两种不同桩体刚度的工程实例—水泥搅拌桩和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室内试验及现场载荷试验,分析和探讨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受力特性及变形性能,归纳了两种软土复合地基处理的合理设计参数,为本地区其它工程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粉喷桩加固深厚层软土地基,其桩端通常无法到达硬质土层,此时桩体悬浮在软土中。这种情况下的复合地基,其沉降主要发生在下卧层,因此下卧层的沉降估算成了悬浮桩复合地基设计的关键。采用各种方法计算下卧层沉降,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利用修正公式计算的下卧层沉降,其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公路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水泥搅拌桩检测方法;针对广东东莞市环岛路工程水泥搅拌桩,采用钻孔取芯、单桩承载力试验和单桩复合地基试验等进行检验,通过检测结果的分析比较,发现有效桩长是真实存在的,进而探讨了地基土性、面积置换率和有效桩长等因素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鉴于众多高速公路穿越软土地基时出现承载力不足、沉降量大以及不均匀沉降等施工灾害,本文以龙城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水泥粉煤灰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的设计参数及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了检查。现场试验证明水泥粉煤灰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路基是可行的,加固效果明显。但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并在施工后对成桩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软土地基上旧路加宽工程中不可避免的新旧路基间不均匀沉降问题,提出了换填一定厚度的软基并在路堤底部铺一层土工格栅的处理方法。采用有限元法对不加筋不换填、加筋不换填、加筋换填等几种路基加宽的软基处理方案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换填与加筋相结合可明显降低软基上新旧路堤下地基的不均匀沉降AS;(2)当路堤高度和软基厚度一定时,△S随换填深度的增加或格栅抗拉模量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换填深度和合适的格栅抗拉模量来达到控制不均匀沉降△S的目的。如果给定△S的容许值,则换填深度与格栅抗拉模量之间存在最佳组合,此时处理费用最低。提出了确定此最佳组合的方法;(3)当路堤高度不变而软基厚度过大时,或软基厚度不变而路堤高度过大时,即使换填深度达到经济最大深度(通常为3m),不均匀沉降AS仍会超过容许值,该处理方法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2.
T形水泥土搅拌(TDM)桩是具有扩大头的变直径搅拌桩,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机理较传统的等直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复杂得多,固结计算也更为困难。为了获得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计算模型,基于加固区桩-土等竖向应变假设,推导出变荷载作用下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一维固结控制方程和求解条件。将固结方程和求解条件进行函数变换,利用3层地基一维固结理论建立单级加荷条件下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解析解,包括加固区、桩间土和下卧层土中的平均超静孔隙水压力解答和复合地基整体平均固结度解答。然后,通过与固结度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固结解析解的合理性。最后,利用固结度解析解对影响复合地基固结速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固结度的解析解与有限元数值解较为一致;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随水泥土搅拌桩贯入比、压缩模量、下部小直径搅拌桩的置换率以及下卧层土压缩模量的增加而增大,搅拌桩贯入比、下卧层的刚度对复合地基固结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扩大头尺寸和刚度的变化对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速率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排水固结法处治淤泥土或泥炭土时不但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避免路堤发生失稳破坏。为了减少软土路堤的施工时间和增大路堤的稳定性,提出一种新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治方法,即在软土路堤施工前在路堤坡角两侧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通过减少软土的侧向挤出,实现降低路堤的工后沉降和提高路堤稳定性的目的。为了评价该地基处理方法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处治效果,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后软土路堤的沉降、水平变形和安全性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与未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的软土路堤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在软土路堤坡角两侧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不但可以减少软土路堤的沉降,而且提高了路堤稳定性,减少了软土路堤的施工时间。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软基处治关键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事莲 《公路》2012,(2):56-62
分析了广东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软基处治中的关键问题,指出路基沉降与差异沉降、新路基沉降对旧路的影响、软基施工方案等,是其中3大关键问题.之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加宽工程适宜的软基处治方案为换填、水泥搅拌桩等复合地基、排水固结法十沉降隔离墙、高压旋喷桩、气泡混合轻质土路堤,并提出了不同条件下宜采用的软基处治方案.最后给出了两个改扩建工程典型软基处治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李其宇  邹少祥 《隧道建设》2008,28(2):243-245
在浙江甬台温铁路乐清车站软基处理中,水泥搅拌桩作为其中一种桩基处理地基的方法,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原状软土和水泥强制搅拌,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生成一种特殊的、具有较高强度、较好变形特性和水稳性的混合柱体,从而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承降,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佛开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是软基路堤的地基处理和拼接。通过试验段工程进行了路基拼接和拓宽时,不同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的原型试验,研究表明,搅拌桩地基下卧层的单位压缩量小于素混凝土桩地基,拓宽路基断面的最大沉降和最大沉降速率出现在素混凝土桩加固区;老路对拓宽路堤的荷载反应敏感,老路最大沉降速率出现在拓宽路堤荷载施加完成之后;拓宽路基具有比较小的工后沉降,所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和路基拼接方法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振杆密实法加固粉土地基的效果,对宿(迁)新(沂)高速公路粉土地基采用十字形振杆密实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加固前后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分析了侧向土压力系数和超固结比等参数的变化;研究了路堤填筑期工作性状,分别基于CPTu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得到的压缩模量计算加固后上覆荷载下沉降,并与采用双曲线法基于现场实测资料的预测沉降和瑞典振动翼加固沉降进行对比,以证明基于CPTu测试的沉降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比较加固前后相同上覆荷载下地基计算沉降量以分析地基加固前后路堤荷载作用下控制变形能力的差异;比较了加固前后场地土类别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场地土层加固后静止侧压力系数提高了40%,超固结比提高到1.8~2.3,出现超固结效应;十字形振杆控制粉土地基沉降效果优于瑞典振动翼,基于CPTu测试确定土压缩模量的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地基沉降,在相同高度填土荷载下,加固后地基沉降比加固前减少约25%;加固后场地指数提高,特征周期减小,场地土类由软弱土提高为中软土,场地类别由Ⅳ类提高为Ⅲ类,在不影响建筑物基础抗震要求的情况下,可大幅降低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18.
佛开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带帽CFG桩软基加固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拓  李国维  石磊 《公路》2012,(2):63-67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带帽CFG桩加固的K29+ 020断面软基上拓宽路堤新老路基相互作用、加固效果和铺设路面时间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拓宽路堤表面最大沉降为8.9 cm,发生在左侧新路肩附近,新路软基沉降主要来自于下卧亚黏土层沉降.下卧亚黏土层中超静孔隙水压力最大,带帽CFG桩复合地基固结速率主要取决于下卧亚黏土层的固结速率.新路软基的固结速率大于老路软基.拓宽路堤表面工后出现负坡率,说明CFG桩加固的新路软基刚度过大,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可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9.
软土地基路堤临界高度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存在路堤临界高度的现象,根据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资料全面总结了路堤临界高度的3种确定方法:实测资料确定法、理论公式计算法和离心模型试验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某高速公路的大量实测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一个路堤临界高度计算的经验公式,探讨了软土地基硬壳层和软土层厚度与路堤临界高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