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孔隙水压力静力触探探求软基土的固结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少宏  姜珂 《公路》2000,(7):24-28
概要介绍了利用孔隙水压力钥探试验求解地基土固结系数的几种理论,并以Torstensson理论模型为例,详细途径了用孔压静控消散资料求解地基土固结系数的方法。对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台山二标及三标试验段的饱和水淤泥土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比室内试验得到的结果相差一个数量级,这与国外同行的研究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2.
粉土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淮河流域,由于其分布范围广泛,故不同地区的粉土所具有的性质也有所不同。文章结合安徽地区高速公路建设,针对正在建设的泗许高速公路,对区域性粉土进行了大量室内试验工作,试验所用粉土均取自泗许高速公路10标项目部的支线K0+600~+680段进行粉土路基试验段。系统地研究了粉土的工程特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计划,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承担着海外建设工程,美国标准的土分类体系在国际范围内广泛使用。系统介绍了美标体系下USCS、AASHTO和静力触探试验的土工程分类方法,阐述了各方法的具体内容、相互联系及应用特点。以南亚某国勘察项目为具体案例,简述其应用中的情况和若干问题。指出美标体系下USCS是一种应用于工程的土质分类简明方法。与我国标准相比,在粗粒土界限粒径划分、细粒土塑性图、土工试验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AASHTO土的分类常用于公路建设中土壤集料等方面,在勘察工作中应用较少,并且与USCS土的分类方法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采用静力触探进行土层划分和分类本质上还是一个间接的方法,在区域地质资料和工程经验丰富的地区可以直接利用,对于资料和经验缺乏的地区还需要结合钻孔资料进行验证。其研究内容可供以美标进行的海外工程勘察项目予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公路》1959,(15)
一、建议公路工程设计准则使用的公路土分类表(简称分类表,下同)主要为公路路基路面(尤其是路基)的设计、施工、养护服务,包括基本分类、亚类及专门分类三种,按使用目的之不同分别采用其中一种。一般情况下用基本分类,亚类主要用于对路基土的深入研究。包括在这里的专门分类有两种,一为路基土分组  相似文献   

5.
膨胀土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庆云  杨果林 《公路》2006,(7):7-11
膨胀土胀缩等级的确定是膨胀土地区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对国内外现有膨胀土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现有膨胀土分类方法的对比,指出了各种膨胀土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同时通过室内试验,采用标准吸湿含水率对常张高速公路和南友高速公路地区的膨胀土进行了重新分类,为今后在这些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当前国内外静力触探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静力触探的工作原理及其划分情况;通过土层划分、土类定名、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及地基承载力、进行地基土液化情况判别以及测试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指标等,分析了上海软土地区采用静力触探测试技术在勘察中的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一维固结理论和孔穴扩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由孔压静探求解软粘土固结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的方法,并以在广东某高速公路软土深厚试验段所作的孔压静探试验为例,对地基土的固结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进行了估算,通过分析和对比,发现由孔压静探资料估算软粘土的固结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孔压静力触探(CPTU)探求高速公路软基固结系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孔压静力触探(CPTU)的原理,简要介绍了利用CPTU试验求解地基土固结系数的理论方法,并以Tor-stensson理论模型为例,详细叙述了利用CPTU试验资料探求地基土固结系数的方法和步骤。结合连盐高速公路灌云三标的CPTU试验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现场所得的固结系数较室内试验的固结系数大1~2个数量级,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一致;在淤泥土层内,现场固结系数较室内试验所得的固结系数变化小,与现场资料反演值很接近;若采用此方法为实际工程提供设计固结系数时,进行修正后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9.
地基土标准贯入锤击数与物理力学参数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辉 《路基工程》2011,(5):62-65
根据徐州地区大量的粘性土标准贯入试验及土工试验资料,基于数理统计理论,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标贯击数与物理力学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拟合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粘性土物理力学参数与标贯击数具有高度线性关系,利用标贯击数确定粘性土物理力学参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建立地区经验公式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当前国内外静力触探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静力触探的工作原理及其划分情况;通过土层划分、土类定名、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及地基承载力、进行地基土液化情况判别以及测试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指标等,分析了上海软土地区采用静力触探测试技术在勘察中的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混合土法处治过湿土的土质条件及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的粒度成分和稠度方面 ,探讨了用混合土法处治过湿土的土质条件 ,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 ,并给出了算例分析和室内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该文提出了软土、盐渍土地基路基换填处理方案,在实际工程中采用粒料石灰土换填层,土工布、荆笆帘、粒料换填层两种换填层结构处理软土盐渍地基。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液态离子型土壤固化剂加固红黏土的强度特性,采用美国Road Bond公司生产的液态离子型土壤固化剂对浙江金华地区的红黏土进行加固。在试验确定的最佳离子土壤固化剂掺量0.014%条件下,通过在试样土中加入不同掺量水泥、石灰,成型2种不同压实度(96%、98%)试件,分别进行固化土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冻融强度试验,分析离子土壤固化剂加固红黏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并铺筑试验路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红黏土中加入离子土壤固化剂后,其塑性指数有所降低,形成更为密实结构,固化剂、水泥或石灰的掺入都能增加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掺入石灰对抗压回弹模量的增强效果优于水泥;各配合比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受压实度影响较为显著,98%压实度固化效果优于96%压实度,固化剂、水泥、石灰的掺入均可较好提升试件的劈裂强度,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其冻融抗压强度损失BDR也随之提高,其抗冻性能越好。结合现场试验路的情况,建议在实际工程中严格控制其压实度。  相似文献   

14.
公路软基膨胀土地段填土路堤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志义 《路基工程》2006,(6):105-107
介绍冲积平原区膨胀土地段软基加固路基施工及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南宁膨胀土作路堤填料的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南宁膨胀土能否直接用作路堤填料问题,系统开展了该类膨胀土的各种土性和路用性能试验研究。通过详细整理测试数据、系统分析试验成果,全面对照膨胀土路堤物理处治技术中新的填料分类指标体系,从路基填料的强度、变形和施工可碾压性3个方面逐一展开分析论证。结果表明:除一处土样天然稠度不满足要求外,其余南宁膨胀土均可直接用来填筑外环公路的下路堤;所得结果为该段路基实施物理处治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数。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掺加不同剂量的土壤固化剂和水泥稳定砂土的室内试验,结合工程实际,确定了高速公路工程中路床、底基层、下基层的配合比,并对各组配合比进行抗压回弹模量和干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组配合比抗压回弹模量能够满足规范及设计参数的要求,干缩系数较小。按此配合比铺筑的试验路段,工程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7.
路基土方的施工含水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土方含水量对土方路基施工的影响 ,详细介绍了控制路基土方施工含水量可采取的措施 :做好路基排水设计与施工工作 ;在路堑上开挖纵、横向渗水沟 ;优选土场并对其进行排、降水处理 ;路堤填土分段、分层备土碾压 ;测定水分散失系数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碾压作业段长度及洒水量等  相似文献   

18.
利用RCS土壤固化剂对宁乡两种典型土质进行了固化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掺人0.015%的RCS固化剂后,试件最大干密度变大,最佳含水率的变化不明显;CBR值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大;同时,掺加一定量的水泥可以明显提高RCS固化土的水稳定性和抗压强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固化剂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击实试验、抗疲劳性能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对土凝岩固化黏性土与水泥固化黏性土的力学及耐久性能进行对比,探究其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土体固化剂掺量增加,固化稳定黏性土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大,其最佳含水率也随之增大;水泥固化稳定黏性土的早期水稳定性系数低于土凝岩固化黏性土,后期水稳定性系数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孙勇 《路基工程》2011,(1):5-7,11
给出了加筋土堤概率可靠度分析的极限状态的功能函数,指出了对计算模式不确定性而进行修正的必要性,同时给出了其在极限状态功能函数中的形式,考虑了土性c与φ值的自相关性和负互相关性。对加筋土堤可靠度计算中考虑了三种不确定性: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荷载和作用因素的不确定性;计算模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