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线路绝大多数为既有线改造电气化线路.接触网直接与提速列车运行速度相关,在提速线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接触网的运行可靠性.保障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成为搞好铁路提速安全的重要一环。为保证接触网具有良好的安全状态及弓网间的良好受流性能,对接触网和受电弓进行检测并随时掌握接触网的状态参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1前言 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后,以开行时速200km旅客列车及动车组、时速120km5000t重载货运列车为特征,标志着中国铁路跨入现代化高速发展阶段。在列车速度提升、客货混行的情况下,对运行安全的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要求涉及提速安全的所有相关因素必须要有绝对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1前言 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后,以开行时速200km旅客列车及动车组、时速120km5000t重载货运列车为特征,标志着中国铁路跨入现代化高速发展阶段。在列车速度提升、客货混行的情况下,对运行安全的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要求涉及提速安全的所有相关因素必须要有绝对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货车安全工作面临严峻考验,要统一思想,采取措施,强化货车安全工作。货车装备保障能力的提升、货车提速重载配套技术的发展、新工艺和新装备的应用、重点技术的攻关等推进了货车装备技术现代化。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整体提升了铁路货车装备水平。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货车运用工作在列车运行速度、列车载重、列检作业时间、作业方式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通过建立货车运用规章制度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监测监控保障体系、故障应急处置保障体系、人才保障体系、检查责任落实保障体系、铁路货车爱车联控保障体系,实现货车安全的长治久安,确保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持续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5.
铁路第五次大面积调图提速,是铁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作为全路最大的特等客运站之一的上海站,如何夯实安全基础以确保提速的绝对安全,如何在调图提速以后安全扩能,以适应跨越式发展的客运需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间站占铁路车站总数90%之多,是铁路的基层生产单位,其管理水平一直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尤其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提速区段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中间站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本文着重从认识、方法、作用等方面探讨如何使铁路中间站安全受控。  相似文献   

7.
吴云天 《中国铁路》2006,(1):33-36,43
总结2005年全路工务系统在六大干线安全标准线建设、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线路改造、生产布局调整、安全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安排2006年全路工务重点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方针,围绕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化铁路体制改革和工务修理制度的改革,全面完成各项任务,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确保工务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和铁路第六次提速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更正     
在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平稳过渡、货运安全基本稳定的形势下,铁道部于6月26~27日在京召开铁路货运安全上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座谈会和全路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提速以来货运安全工作,深入分析提速后货运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动员全路货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再接再厉,加快构建货运安全保障体系,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为推进和谐铁路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货运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
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无论是一次提速线路里程、最高速度值,还是运输组织方式,在世界铁路上都是空前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是中国既有铁路跻身世界铁路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铁路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重要举措,对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在既有线通过技术改造开行动车组是铁路运输的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铁道技术监督》2008,36(2):9-10
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成功实施,客运专线建设全面推进,对铁路计量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铁路计量工作要适应运输生产和安全检测的需要,适应客运专线高标准建设的需要。铁路计量工作的思路是,围绕深化提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铁路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计量管理规章制度,加强铁路计量器具监督检查与技术认证工作,加强计量人员技术培训,逐步建立、完善提速安全和客运专线检测设备量值溯源系统,加快提高铁路计量技术水平,为和谐铁路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