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都市快轨交通》2009,(3):78-78
今年4月27日,成都地铁首列6节机车在青岛下线。 根据先前制作的成都地铁1:1比例机车模型,本次下线的列车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19m,车内空间高2.1m、宽2.6m。每节车厢的两侧设置6张座椅,每张座椅可坐6人.同时还立有7根扶杆,两侧有数十个拉手。每节车厢可容纳226人站立,每列车可运载1700多人。每节车厢共有8个车门,方便乘客尽快上下车。在车门上方,还配置了先进的LCD和动态电子地图导乘信息显示。座椅采用不锈钢压花板制作,座椅下设置了加热器,即使冬天坐上去也不会感到冷。此外,每列车还设有12个监视器,与公安部门连通,实时监控,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以地铁列车车厢内空气流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多条线路不同车型的车厢内风速进行实车测试,同时对车厢内乘客进行舒适度调查,分析了地铁列车车厢内环境现状。基于实测及调查结果,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法,建立地铁列车B型车满载车厢模型,分别对未加载幅流风机且空调送风温度20℃、加载幅流风机且空调送风温度20℃、加载幅流风机且空调送风温度22℃等3个工况的客室流场进行模拟,研究幅流风机对车厢内环境与乘客舒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载幅流风机能改善车厢内气流组织,提高流场均匀度,从而大大提高车内乘客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北京北站至延庆市郊铁路S2线动车组一等坐席全程票价25元,二等坐席票价21元,初期采用折后价,分别为23元和19元。S2线列车车窗是国内最大列车车窗,高1.6m,每节车厢有22块大车窗,以方便乘客欣赏沿途景色,乘客透过车窗能看到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等景观。座椅可以180°旋转,防止乘客反坐时出现恶心。座位间距足够1名身高2m的乘客将腿伸直,每节车厢的一端都设有宽敞的残疾人服务区,可以安放轮椅等设施。该条线路客流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  相似文献   

4.
上海国产化A型地铁列车车载乘客信息系统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通过广播和文字显示必须的导乘信息,以满足乘客的出行要求.同时,将车厢内乘客情况的视频信息传递到司机室并作显示记录.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分析了该系统在运行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了改进的措施,为今后车载乘客信息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空调回风方式对地铁车厢内的空调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文章采用数值方法对车厢内流场进行仿真,分析了两种常见的地铁车厢内回风方式的温度场和流场。结果表明,采用两种回风方式,均能满足乘客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地铁信号系统与乘客信息系统接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列车乘客信息系统PIS(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是地铁列车向车上乘客发布各种信息的平台,对提高地铁运营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在车厢内没有乘务人员服务的情况下,实时地向车上乘客发布列车的运行方向、前方到站情况、列车启动/停站及开门/关门和乘客上/下车等动态指示信息尤为必要. 由于列车动态运行的过程受地铁信号系统实时全程监控,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内动态信息的实时发布就理所当然地由信号系统予以触发.这样一来,与列车乘客信息系统的接口就成为信号系统与地铁车辆之间的第二大接口.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地铁乘客的乘车体验及舒适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地铁列车PIS(乘客信息系统)。基于前沿多网融合的架构理念,构建了新型地铁列车PIS的拓扑结构。在阐述新型地铁列车PIS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对实现这些主要功能所需的5个关键技术(乘客助听系统、薄膜电致发光显示技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列车音视频智能分析及安全预警技术、车载乘客计数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新型地铁列车PIS可满足地铁列车智能化的需求,以及乘客获取互联网信息、乘车信息等需求。  相似文献   

8.
结合南京地铁1号线建设,介绍地铁车站乘客信息系统的一种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基于IP的数字电视广播(DVB)技术,有效地实现系统的既定功能,在已有的旅客向导牌系统设计中,充分挖掘系统潜力,在原LED显示系统上,适度增加全线千兆骨干以太网络和PDP显示播控设备,并对信号系统接口进行自主二次开发,通过PDP显示屏资源置换等融资方式,使得在全系统总造价提高不多的基础上,建成全国首个基于星型千兆以太网的地铁全数字实时乘客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
2011年8月23日下午2点47分,南京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内一列开往油坊桥方向的列车刚离开下马坊站约200 m处,车厢外突然冒出火花,车厢里也冒出浓烟,最令乘客震惊的是,第三和第四节车厢上下错位近半米。地铁"趴窝"  相似文献   

10.
据联合早报网12月16日报道,新加坡地铁(SMRT)南北线12月15日正值下班高峰时突发大瘫痪,中断约5小时,到晚上11时40分才恢复正常。当时多列车厢突然断电卡在隧道里,受困乘客不知道得等多久才会被解救,只能反复听着车厢内重播的服务延误录音;其他公众则在抵达地铁站后才知道部分地铁服务已瘫痪,令原本就拥挤的地铁站人潮更汹涌。数千乘客困在黑暗闷热的车厢里,无法获知何时能够解困,有乘  相似文献   

11.
地铁车辆客室侧门安全性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生产的地铁车辆,一般在每节车箱两侧对称共设6个或8个客室侧门。客室侧门的控制由司机在司机室内集中进行。车辆运行过程中,所有侧门处于关闭状态;车辆到站,司机打开车辆某一侧的车门供乘客上下车。因而,地铁车辆的客室侧门系统在设计上是否导向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在我国,地铁车辆运营时超载情况严重,致使其客室侧门的安全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检速度的乘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安检中的乘客通行速度问题,设计了数据采样方案,赴北京地铁东单站对安检过程中的乘客安检时间、排队情况、随身携带的物品数量及大小、乘客性别等特征数据进行了采集。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回归分析发现,疏散区域的队列长度对乘客的等待时间与疏散时间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在影响被检时间的因素中,乘客所携带的大件物品所具有的影响性最为显著,其次为乘客性别,最后是携带物品的数量。根据数据分析得到的影响地铁安检效率的显著性因素,对现有的地铁安检流程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于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会产生视觉疲劳,2007年莫斯科地铁管理部门推出了首个“水彩画”文化地铁专列。在这一专列的车厢里绘有俄罗斯画家的45张画,而且每节车厢都有一种主色调,车厢外部则画上了芍药、菊花、向日葵等。它已成为莫斯科地铁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上车时间特性分析及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上车的时间规律,建立分段形式的数学模型.基于实测的乘客上车时间数据,统计分析轨道交通乘客上车的时间特性,发现乘客平均上车时间具有分段特性,并受座位数量、车厢内乘客数量、列车关门提示音等因素的影响;在车门宽度为1.3 m左右时,乘客具有分两队上车的特性.结合乘客上车时间的分段特性,建立分段形式的乘客上车时间模型,并根据实测数据,拟合了模型中的相关参数;结合乘客分队列上车的特性,把车门宽度对乘客上车时间的影响引入模型中,建立考虑车门宽度的乘客上车时间模型.实例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误差小于2 s,能有效反映轨道交通乘客的上车时间.  相似文献   

15.
地铁乘客信息系统主要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以网络技术为传输手段,将电子信号、多媒体显示等多种技术揉为一起的导乘系统。针对目前国内地铁乘客信息系统显示信息单调、修改成本高、编辑难度大等缺点,设计了基于LCD动态地图的乘客信息系统,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控制设计,以及动态地图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简论如何提高地铁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地铁适合采用自助式服务方式,文章引进了营销观念,从地铁产品特点和乘客需求等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地铁服务,主动吸引客流。  相似文献   

17.
将视觉广告设置在城市轨道交通车厢内乘客密集的区域才能发挥其优势通过分析得出:车厢设施的类型和布置是决定乘客分布的主要因素.将车厢内的站立区域分为不同的设施服务区,对北京轨道交通典型线路设施服务区内乘客数的变化进行实地调研.运用非线性数值回归的统计分析理论,拟合北京地铁4号线和13号线乘客密度与各区域人数的关系曲线,得到乘客在车厢内的分布规律,为车厢内视觉广告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广告的合理位置和内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避免地铁车厢客流过度集中,引导站台乘客分散乘车,文章以地铁各车厢客流均衡为目标,以均衡度标准差为指标,综合考虑车厢现有人数、候车人数及预计下车人数,优化地铁站台客流引导方式。通过AnyLogic仿真软件,模拟广州地铁珠江新城5号线站台条件,对比了客流量范围在12万人/日~60万人/日条件下,不同引导方式对车厢乘客分布不均衡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站客流量达到24万人/日时,考虑预计下车人数的站台客流引导方式下的车厢客流均衡度标准差明显提升;与不考虑该站下车人数的引导方式相比,客流均衡度标准差提升幅度最大达到25.6%,相比人工引导方式的提升幅度达53.6%,有效提升了地铁精细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地铁乘客导向标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铁乘客导向标识系统主要功能是引导乘客安全、顺利、迅速地完成整个旅程,避免乘客滞留在车站内引起拥塞。在紧急疏散时,导向标识必须能清晰地引导乘客顺利地离开危险区域及车站。通过对乘客导向标识的调研,结合南京地铁的情况,对共线车站、换乘车站、分界车站的乘客导向以及列车的车内外的标示进行全面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广州地铁四号线实行交路运营的目的及交路运营方式,分析了目前广州地铁四号线车辆乘客信息系统(PIS)实现交路存在的报站广播及乘客显示信息问题,研究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对实现交路运营功能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