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升铁路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出基于BIM的铁路工程建设数字档案系统设计方案,实现对铁路工程建设数字档案的采集、管理和利用;介绍系统架构、功能及设计要点。将BIM与铁路工程建设数字档案关联,可实现基于BIM的数字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铁路工程建设领域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上海市域铁路技术特点与建设管理需求,为借鉴各类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框架,系统梳理了国外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体系架构、管理机制、运作方式、标准分类等情况,同时,对上海市域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设的层次和架构进行论证,对市域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进行系统性研究,由此构建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上海市域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并建立了标准体系框架。该标准体系对相关市域铁路的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2020年形成框架形式和标准内涵均达到世界领先的国铁集团铁路工程建设标准新体系,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对比分析研究、国内外专家咨询研讨等方法,研究国内外建设标准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得到国内外建设标准体系架构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系统完整、建维融合等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新体系构建原则、架构和标准组成,以及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4.
铁路工程建设大型化、复杂化和系统化的发展趋势下,潜在的风险因素日益繁多,铁路工程建设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充满挑战。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应对和控制铁路工程建设风险的关键,受到项目内外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现有实践中没有系统的指导,导致风险识别工作易存在疏漏。基于此,通过文献研究和因子分析,提取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识别的核心影响因素,运用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和解释结构模型的方法,构建对抗多级递阶结构模型(DEMATEL-AISM),计算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识别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及其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识别的效果受到直接层、间接层和根源层3层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危险源监测分析、人员风险意识、风险调查措施、风险应对能力、铁路建设目标、预期风险后果和风险识别技术是影响风险识别结果的关键因素,在铁路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应重点关注和控制。基于模型结果,分析风险识别影响因素的层级结构及因果关系,并从风险内部控制、项目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和动态风险预警机制设立3个方面,提出了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识别的建议和策略。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大型铁路工程建设风险辨识结果的全面性和...  相似文献   

5.
郑万铁路数字化平台是该项目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支撑系统,是铁路工程管理平台在铁路建设实施与应用的典型案例,具有很好的借鉴与推广作用。以郑万铁路工程为背景,从项目建设组织、平台体系功能和运营经验体会等方面,对郑万铁路工程信息化成果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可为铁路工程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国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践经验,在全面分析铁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和发生机理的基础上,以集成化风险管理理论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理论依据,构建由目标系统、组织系统、资源保障系统、流程系统、方法系统、信息系统六大模块组成的铁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对体系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分析。为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建立了铁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运行框架模型,从风险管理组织构建与权责划分、风险管理规划制定、风险管理过程控制、风险管理考核与评价、风险管理基础工作等关键环节全面阐述了风险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并针对风险管理体系及运行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实现铁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梁爱珍 《铁道建筑技术》2009,(6):124-125,131
针对在铁路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工程项目档案,围绕如何收集、整理、移交,介绍了目前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状况及存在问题,以及做好铁路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8.
铁路设计院在勘察设计过程中产生的科技档案是铁路工程建设的重要资料和宝贵财富,是下一步施工、监理等建设环节的重要依据。只有不断地加强铁路设计院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才能保证铁路科技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更好地为铁路建设服务。本文对铁路勘察设计院科学技术档案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归档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对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的认识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铁路工程建设需要 ,结合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现状 ,提出构建新的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的初步设想 ,并对如何加强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铁路工程主数据的质量关系整体铁路工程领域信息化和智能建造的成果品质,是铁路工程信息化领域的数据底座.本文从本体论的角度分析铁路工程特点,识别出铁路工程领域的核心数据分类,着重分析数据实体之间的业务关系,提出铁路工程主数据管理系统的技术架构、数据结构和数据服务实现的技术方案和路径,同时从管理角度提出铁路工程主数...  相似文献   

11.
结合京雄城际铁路四电工程,探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高铁四电施工安全质量管理系统与应用的思路和价值。平台体系架构采用面向服务的理念,将软件设计分为: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采用B/S架构计,在浏览器中即可访问平台提供的安全、质量管理功能和服务,并对四电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进行详细构建。硬件架构采用Web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工作站,实现四电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系统功能;通过测试,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对提高铁路四电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效率具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可实现基于BIM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对基于开源3DGIS引擎的BIM建造数字化平台进行研究,形成平台基础数据处理方案、开发总体架构,实现基于BIM技术的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三维进度展示、图纸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满足铁路工程建设数据的综合可视化和分析应用,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推进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传统的铁路工程建设信息管理模式需要进行改变。对铁路工程管理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BIM技术的优点进行阐述,最终对四电项目中BIM在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的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是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轨道交通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清分、管理等过程的自动化系统。郑州地铁ANCC系统融合了传统AFC五层架构[1]中的清分清算系统(ACC)和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LC/MLC),打破了线路运管隔阂,线网运维模式向灵活性、自主性转变,同时实现了线网售检票数据的集中管理。对比ANCC四层架构和传统AFC五层架构,分析四层架构模式下的AFC系统运维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铁路工程建设中网络应用现状和用户需求,设计以Internet互联网为网络通道,基于B/S架构的软件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具有很好的性价比,并已应用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  相似文献   

16.
铁路工程造价标准体系的组成及其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路工程造价标准体系在铁路行业,乃至国家与地方基础建设各相关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铁路工程造价标准体系为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合理确定及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投资控制提供了依据,是铁路建设领域一份难得的宝贵技术资源。此文就铁路工程造价标准体系的组成及功能定位进行讨论,对近年来标准体系的变化与发展进行重点说明,为建设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造价标准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但数据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根据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的安全建设要求,从平台安全风险和数据安全风险两方面做了全面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平台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给出基于云计算的铁路工程管理平台数据安全技术实现方案,分别从数据区域划分、数据访问控制和容灾备份3方面进行论述,为铁路工程管理平台数据中心的安全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完善新时期铁路工程建设规章制度体系,是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又好又快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和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铁路建设是和谐铁路建设的组成部分,要完善铁路建设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建设程序,依法合规组织铁路建设,维护铁路建设市场秩序,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安全、质量、工期、投资和环境控制。要紧密结合铁路建设的实际和特点,认真贯彻落实和谐铁路建设和铁路建设新理念的要求,加快铁路建设法制化进程,加强和改进铁路建设管理,全面提高铁路工程建设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铁路工程建设规章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轨道交通普遍采用三级(线网—线路—车站)调度指挥体系,结合中等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调度指挥需求,研究基于云平台和数据共享模式的线网及线路层融合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方案,并进一步分析两级架构下的调度流程、数据共享方案及存在的问题。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与城市轨道交通具体需求进行融合,优化调度指挥架构,打破综合监控系统、通信系统及信号系统的专业壁垒,构建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打造基于云平台开放式的线网调度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20.
我国铁路工程管理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铁路正处于集中发展和建设时期,不仅建设规模是历史空前的,技术标准也是历史跨越式的,铁路工程管理面临着深层次的挑战,如何对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进行系统整合和调整成为当务之急。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铁路工程管理发展历程的回顾,成功经验的总结和现状分析,提出了“系统化管理”、“法制化管理”、“人性化管理”、“集约化管理”和“和谐化管理”的新思路,并展望了未来铁路工程管理改革的宏观蓝图,就“调整政府宏观调控与项目微观管理关系、完善铁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推进铁路投融资改革、规范建设管理主体权责关系以及加强铁路工程协同管理信息化水平”做出了定性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