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速行车是指车辆行驶超过了该段道路所规定的行车速度.俗话说:"十次事故九次快,一次超速有十害",这是无数次血的教训和经验的总结.无论从车祸档案看,还是从试验研究的结果看,超速都是危害机动车安全行驶的罪魁祸首.那么,超速行车为何容易肇事呢?  相似文献   

2.
车辆的行驶速度对道路交通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很多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车辆超速行驶。驾驶人的偏好、车辆因素、道路环境、交通环境,甚至是其他车辆的速度以及乘客都会不同程度地对车辆的行驶速度产生影响。分析车辆超速原因,是为更好地防范此行为,最终达到降低事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金柏正  杨承明 《商用汽车》2012,(21):108-109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51起,其中客货运输车辆肇事127起,占84.1%,主要原因是超速、超载、疲劳驾驶和任意变更车道。2011年发生的27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中,23起是客货运驾驶人肇事导致的,而且全部存在超速行驶、超员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14起是由于驾驶人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措施不当造成的,比较典型的有天津滨保高速"10.7"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上海浦东"9.14"特大道路交  相似文献   

4.
《汽车与安全》2007,(4):14-19
机动车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为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设置限速标志,同时增设了道路超速监测系统,从严查处超速交通违法行为。然而,不少驾驶员对部分路段的限速值提出质疑,认为有些道路宽阔、车流量少,但是很多限速标志过多、明显偏低,司机很容易出现超速违法。有的路段则没有限速标志的设置,车辆无法控制超速的限制值,在这种情况下,超速现象屡见不鲜。如何科学、合理设置限速标志,现在已成为大家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确保2008年新训驾驶员道路训练安全,近日,93653部队主动邀请驻地公安机关交通事故科进行安全教育宣讲,并组织全体官兵参观交通事故图片展,强化参训人员交通安全意识,确保车辆无带故障上路训练、人员无违章超速行车、无任何军警民纠纷事件产生,遵守交通规则,严守安全规定。  相似文献   

6.
交通事故发生在通行车辆的道路上,来往通行的车辆,会给现场勘查人员或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安全造成威胁。发生二次事故。本文详细介绍如何做好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安全防护工作,以杜绝民警在勘查事故现场发生意外伤亡事故和避免连锁事故发生、保护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围观群众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郭卯福 《汽车运用》2007,(12):52-52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车辆交通事故频发。究其诱因,不外乎以下几条:一是我国道路建设发展滞后与车辆迅猛增加的矛盾;二是近年来驾驶员培训方面存在着把关不严、技术不精、管理混乱的实际,致使“二把刀”驾驶员上路;三是少数驾驶员超速、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存在。据统计,2007年第一季度,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8551起,造成18812人死亡、93756人受伤,  相似文献   

8.
《交通与计算机》2006,24(4):129-129
1.平面交叉。是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一般分为十字形、T形、Y形、X形、错位和环形等6种交叉形式。由于进出交汇处的车辆之间相互干扰,形成许多冲突点和交织点,容易造成交通拥挤、堵塞和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从2007年8月20日至10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为重点的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公安部交管局的《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集中整治的工作目标:通过集中整治,努力实现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三下降",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进一步减少,使今年成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方案明确了整治的三大重点。一是重点违法行为:重点整治超速,超员、疲劳驾驶、违法超车、违法会车、无牌无证、货车载人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在此基础上,各交警总队可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其他突出交通违法行为重点整治。二是重点车辆:客运车辆、货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校车,特别是农村地区校车等重点车辆。三是重点路段:高速公路、主要国道、重要省道、重点旅游路线以及重要的农村公路。  相似文献   

10.
客运车辆超员、超速是重特大交通事故严重隐患。近年来,因客运车辆超员、超速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客车超员后,为躲避交警检查,必然有部分乘客只能蹲挤在车厢内,在车辆行进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