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车与足尺护栏碰撞试验是研究公路护栏的安全性最直观和有效的方法,其本质上是以实际交通事故再现的方式分析碰撞前后汽车相对护栏的运动状态和乘员伤害情况。通过实车与足尺钢索护栏的碰撞试验,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碰撞过程中的非线性、非稳态信号,能够较为准确的研究护栏、汽车和乘员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钢索护栏完全符合要求,为高速公路护栏的设计、施工以及在不同地点的设置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周晓飞 《汽车维修》2008,(11):12-13
汽车发生碰撞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驾驶员的上半身很可能与风挡玻璃或方向盘发生二次碰撞,副驾驶员也很可能与仪表台发生二次碰撞, 后排乘员则可能与前排座椅发生碰撞。此外,在侧面乘员同样有可能与车门或门柱等发生碰撞。安全气囊装置(SRS)就是在汽车发生一次碰撞与二次碰撞之间的120ms内,在驾驶员、副驾驶员及乘员与车内方向盘、  相似文献   

3.
安全气囊作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  相似文献   

4.
包崇美  王占强 《世界汽车》2014,(12):118-123
<正>"这是一次车与车的碰撞,一次真实交通事故的场景再现;同时,它也是一次车身安全设计理念的碰撞,一次被动安全知识的普及。所谓实践出真知,车辆在交通事故中能否对乘员进行更好的保护、减少其受到的伤害,实车碰撞试验无疑是最具说服力的。"两车速度都在56km/h以上,小角度迎面相撞。这是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吗?其实这是10月31日在试验室进行的一次模拟真实交通事故的两车相撞试验,而参与试验的主角就是广汽本田旗下的B级车——第九代雅阁,场地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逐年上升。汽车安全性能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汽车安全性通常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包括合理的车身结构安全性和乘员约束系统。车身结构件变形吸收能量以减轻对乘员的冲击,利用乘员约束系统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并减轻乘员和车内部件发生二次碰撞可能造成的“二次伤害”。汽车被动安全性能是在事故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员的伤害。汽车事故主要有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和车辆滚翻等。美国是最早制定正面碰撞安全法规(FHVSS208)国家。1999年美国NHTSA统计,汽车碰撞事故中,正面碰撞约占49%,侧面碰撞约占25%,追尾碰撞约占22%,汽车碰撞试验重点是正面碰撞。 为了满足强制性碰撞法规,法规要求需配备安全气囊系统,为车内乘员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提供更好的保护。如果没有安全气囊,即使使用了安全带的乘员,特别是驾驶员,在严重的碰撞中,他们的头部、脚部、颈部也会与汽车内饰发生碰撞,安全气囊对降低正  相似文献   

6.
在各种汽车碰撞事故中,造成乘员伤害的原因主要归结为:生存空间丧失(乘员舱外部结构侵入或乘员舱变形,导致乘员生存空间丧失,使乘员受到挤压或撞击):二次碰撞(碰撞中。在乘员生存空间未丧失的情况下。乘员与汽车内部结构发生碰撞或被抛出车外);碰撞后不能快速逃出或被救援也会使伤害加重:碰撞火灾(如果汽车碰撞后燃油系统发生泄漏,就可能导致火灾,造成对乘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基于汽车碰撞安全模拟软件MADYMO,建立某轻型客车前排乘员的正面碰撞模型,结合实车碰撞数据,进行约束系统仿真分析,对前排乘员安全气囊形状、泄气孔等优化;通过优化后对比分析,经试验验证优化方案有效,并对仿真与实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相差最大为6.9%;运用仿真优化轻型客车前排乘员约束系统的提升方案有效,为后续同类型车型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安全带的重要性 安全带是极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可大幅度地降低碰撞事故时车内乘员的受伤率和死亡率.在正常行使时,安全带仅发挥较弱的弹簧张力,不会使乘员有过重的压迫感.一旦发生碰撞等紧急情况,安全带能马上锁止,将乘员紧紧固定在座位上. 当汽车发生碰撞或遇到意外紧急制动时,将产生巨大的惯性作用力,使驾驶者、乘员与车内的转向盘、风窗玻璃、座椅靠背等物体发生二次碰撞,极易造成对乘员的严重伤害,甚至将乘员抛离座位或抛出车外.安全带能将驾乘人员束缚在座位上,防止二次碰撞,而且它的缓冲作用则能吸收大量动能,减轻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不同形式高速公路护栏碰撞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汽车与高速公路护栏碰撞事故中,护栏不仅有拦截、导向作用,还要有良好的缓冲吸能特性,以减小由于乘坐空间过度变形以及人与车内物体二次碰撞对乘员的伤害。通过实车与两种不同形式护栏的碰撞试验,研究车辆、护栏碰撞中的动态响应,分析护栏、汽车和乘员的特性以及相互关系;护栏的不同结构形式与安装方式对乘员的安全性的影响,为高速公路护栏的设计、施工以及在不同地点的设置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建立某国产大客车与货车侧面碰撞的有限元模型及假人和安全带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仿真安全带在大客车发生侧面碰撞时对乘员的保护。分析了发生侧面碰撞时,假人在有安全带和无安全带两种条件下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在大客车侧面碰撞中,安全带可以有效地防止乘员发生"二次碰撞",减小乘员伤害。  相似文献   

11.
车辆与弯道混凝土护栏碰撞的动态数值模拟及试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车辆与弯道混凝土护栏碰撞动态数值模拟结果和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车辆行驶轨迹、乘员冲击加速度以及车辆损伤形态3个方面,验证了动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并分析了弯道混凝土护栏曲线半径对乘员碰撞过程中所承受冲击加速度的影响;得到乘员风险的最不利护栏半径。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是进行汽车护栏碰撞研究的有效方法;弯道处护栏的形式对碰撞时乘员的安全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宝马车乘员保护系统包括车身保护(乘员安全区域和能量吸收区)、安全带系统、安全气囊系统和电气装置(短路保护)。宝马车在实现乘员保护功能时是将车身保护作为一部分,将安全带系统、安全气囊系统和电气装置作为另一个整体的被动安全系统,两部分共同协作联动,从而来实现乘员保护的。1车身保护(乘员安全区域和能量吸收)宝马车在前后保险杠上采用了可恢复式碰撞缓冲块,当车速低于4 km/h时,碰撞能量可被吸收。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5座乘用车乘员在2车碰撞事故下的死亡风险,研究了6种单一特征变量对乘员致死率的影响,进而基于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单一特征变量和组合特征变量进行显著性分析。通过9种常用的分类算法,结合网格搜索的调参方法,以F1为衡量指标选出相对较优的3种分类算法,即投票分类器、梯度提升及决策树,来构建多特征组合下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一特征变量中行驶方向、路段类型、碰撞对象、乘坐位置对乘员死亡有显著影响。其中,异向行驶的车辆碰撞与同向行驶相比,乘员的死亡风险增加72%;非高速交叉路段与高速路段相比,乘员的死亡风险降低69%;碰撞对象为商用货车、商用客车的乘员死亡风险分别是乘用车的5倍和3倍,若在非高速非交叉路段发生碰撞则乘员死亡风险升至8倍左右,若在高速路段则高达15倍左右;相对于驾驶位乘员,副驾驶位乘员的死亡风险增加70%,且该位置乘员的死亡风险在高速路段会升高到驾驶位乘员的近4倍;②碰撞对象和路段类型是影响乘员死亡情况的主要特征变量;③由模型的预测结果可知:5座乘用车的正面或后面与商用货车在高速路段或非高速非交叉路段发生碰撞,乘员的死亡风险高于生存几率。   相似文献   

14.
茗钧 《驾驶园》2007,(7):56-59
一、安全带使用的3大误区 误区一、当做摆设 当车辆在高速行驶中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时,巨大的惯性会使车内乘员与方向盘、挡风玻璃等发生二次碰撞,从而造成对乘员的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在汽车二次碰撞过程中人体的响应特性,以某车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MADYMO软件进行了乘员约束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拟研究。计算结果与该车型的实车100%覆盖率的刚性固定壁障碰撞(车速为48km/h)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计算的可行性与正确性。模拟结果表明,假人在整个碰撞过程中的运动均受到较好的控制,其运动主要发生在汽车行进方向;假人自始至终均保持在车舱内,身体所有部位都没有运动到车外;头部与车身内部的坚硬表面也未发生碰撞,该车型具有良好的乘员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于汽车制动后发生的碰撞工况,乘员前倾将会增加人体损伤风险。本文进行了汽车预碰撞制动下乘员离位影响及参数优化分析研究。通过实车制动试验得到车辆在不同制动工况下的乘员颈部前向位移量分布区间;建立了MADYMO主动人体仿真模型,采用变量分析法研究不同制动波形下乘员离位特征;运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滑台碰撞试验,得到乘员离位因子对乘员碰撞损伤影响;建立乘员响应面模型,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方法,研究了主动式安全带参数与乘员离位位移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优化设计,得到了最优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7.
在汽车与公路护栏碰撞事故中,护栏不仅有拦截、导向作用,还要有良好的缓冲吸能特性,以减小由于乘坐空间过度变形以及人与车内物体二次碰撞对乘员的伤害。通过实车与钢索护栏的碰撞试验,研究了护栏、汽车和乘员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钢索护栏完全符合要求,可为高速公路护栏的设计、施工以及在不同地点的设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座椅在汽车前碰撞中是不允许产生明显变形的,本文中提出了3种移动式的汽车安全座椅,它们可在汽车前碰撞时发生相应的变形,具有防止乘员下潜,消除安全带与乘员之间的初始间隙和降低胸部加速度的作用:立了使用3种移动式座椅和传统座椅的汽车前碰撞乘员动力学响应和损伤分析的仿真模型,并进行4种座椅的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座椅和其它两种移动座椅相比,第一种移动式安全座椅对乘员头部、颈部和胸部具有较好的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安伞法规关于不同碰撞形态下对乘员侧面保护的要求,进行了侧安全气囊集成于内饰侧面约束系统中的参数优化及系统验证,并在实车碰撞中证明了气囊参数满足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形态下对正位坐姿乘员的保护要求.针对TWG(国际轿乍生产联盟、轿车乘员约束系统委员会、高速公路保险机构)关于离位坐姿乘员在气囊爆破中的保护要求,进行了侧气囊参数校核与约束系统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主动控制卷收器(ACR)能改善乘员的离位位移并降低二次碰撞的风险。为探究制动工况下ACR对乘员的影响,首先进行志愿者实车道路试验和试验数据的乘员运动响应分析,并建立了包括主动人体模型的仿真模型。模型对标后搭建Kriging近似模型并采用NSGA-Ⅱ算法进行ACR参数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头部质心和第一胸椎(T1)的离位量分别减小了55%和73.44%,且回弹阶段各部位加速度明显减小,预紧力和乘员离位量呈负相关趋势,且与制动前触发相比,制动后触发ACR时,预紧时间的变化对乘员离位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