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诗洪 《中外公路》2023,(5):254-258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抗剥落剂对沥青的影响,该文拟使用两种不同的抗剥落剂(胺类和硅烷类)对橡胶粉改性沥青(AR)进行复合改性。通过车辙因子、恢复率、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劲度模量和蠕变速率等指标来评价胺类和硅烷类抗剥落剂/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抗剥落剂均会提高AR的疲劳因子,从而降低AR的疲劳性能。同时硅烷类抗剥落剂提高了AR的高温PG等级,而两种抗剥落剂均不会影响AR的低温PG等级。此外,硅烷类抗剥落剂提高了AR的恢复率,降低了不可恢复蠕变柔量,而胺类抗剥落剂的加入影响效果则相反。同时,还观察到胺类和硅烷类抗剥落剂对低温抗裂性能有轻微影响。综上所述,抗剥落剂的种类对AR的流变性能有显著影响,在采用特定的抗剥落剂前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许多研究机构已经完成了部分寒冷地区抗冻结对策的研究,日本研究的多孔类与表面刻槽类抗冻结路面兼具了物理与化学抗冻效果,试验路使用效果良好。文章采用日本独有的表面纹理技术探讨了功能性SMA路面的抗冻结作用。  相似文献   

3.
AK-13类抗滑表层性能的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AK-13类抗滑表层在寒冷地区应用的实际现状,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对AK-13类抗滑表层的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建议寒冷地区抗滑表层级配设计的范围,推荐了适宜的空隙率范围。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目前国内外沥青路面中抗剥落剂应用现状.及其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机理分析,结合当前工程中使用抗剥落剂的实际效果和出现的一些不同认识,对我国在沥青路面中应用抗剥落剂提出一些建议;最后通过经济分析,认为高分子类抗剥落剂是目前我国沥青路面中性价比优良的一种改性材料。  相似文献   

5.
玄武岩作为机场、公路、铁路的首选石材,在中国分布稀少,费用昂贵。而石灰岩产量丰富,造价便宜。文中对比几种抗滑表层常用集料的特性,并通过室内加速加载试验研究混合料抗滑性能,确定石灰岩用于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时的长期抗滑性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界面新材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钢桥面铺装的首要问题是解决铺装层与钢板之间的界面抗剪问题。在增强界面抗剪强度方面,国内开展了一些研究,采取了多种技术措施,但成效不太大。文中课题组研发了一种环氧类粘结材料,由该材料与其他粘结材料的对比试验结果可知,该材料不仅在70℃高温条件下仍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与抗拔强度,而且具有良好的适应钢板变形能力,另外。它还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吴文 《中外公路》2002,22(5):121-122
通过对永连公路ⅡA3合同段K45 800~900段路堑左边坡粘土滑坡采用抗滑挡墙处治情况的描述和分析,探讨如何设计抗滑挡墙处治粘土类滑坡。  相似文献   

8.
消石灰改善沥青混合料抗剥离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剑  郝培文 《公路》2004,(5):131-134
采用不同的抗剥落剂可以提高集料和沥青之间的粘附性,但不同抗剥落剂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对掺有消石灰和液体抗剥落剂沥青混合料的短期和长期水稳定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掺加消石灰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抗水损害能力明显提高,且改善程度要优于掺加胺类抗剥落剂的,是一种优良的抗剥落剂。  相似文献   

9.
许贤敏 《公路》2002,(6):121-125
横跨水道的桥梁和沿着江河湖海边的码头,其下部结构(桥墩和支承桩)长期浸泡在水中,特别是在潮汐区,钢筋的锈蚀和混凝土的分化瓦解,使得下部结构急待加固,在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抗冲刷问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国外用纤维类抗冲剂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仅对此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性能的尺寸效应,以结合面不同处理方式(凿毛和凿毛+植筋)和结合面尺寸(高度分别为100、200、330、440 mm,宽度均为200 mm)为试验参数,对2组共16个Z字形新旧混凝土结合试件进行了抗剪试验。结果表明:凿毛试件和植筋试件结合面的抗剪性能均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凿毛试件的临界极限强度和弹性抗剪刚度分别为结合面高度100 mm试件的51%和32%;植筋试件的临界开裂强度、极限强度和弹性抗剪刚度分别为结合面高度100 mm试件的65%、76%和41%。结合面高度大于1 000 mm后,描述凿毛和植筋2类试件结合面抗剪性能特征参数的尺寸效应均趋于稳定;基于试验和分析结果,建立了凿毛和植筋处理时结合面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提出了表征结合面抗剪性能各特征参数尺寸效应律的计算式,可供工程结构设计和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国公路沥青路面防滑研究和实践,讨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根据沥青路面抗滑应具备的条件,分析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途径,提出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2.
沥青抗滑表层的技术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沥青面层的抗滑机理,通过对6种级配所组成的沥青混合料进行的路用性能试验,分析了2种类型沥青混合料的抗滑特性以及高温,低温,疲劳和水稳性能。结果表明2类沥青混合料均可满足规范对高等级公路抗滑指标的要求;而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则适用于行车环境恶劣,对抗滑要求更高的地区和路段,但必须使用改性沥青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SMA路面抗滑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MA路面是60年代以来,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研究者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一种改性沥青混合料。根据国内有关试验路抗滑性能测试的数据分析其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沥青路面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热反射涂层路面抗滑能力,研究了抗滑颗粒及其最佳掺量、工艺等对热反射涂层路面抗滑性能与阻热性能影响,提出了热反射涂层抗滑技术。结果表明:0.60~1.18 mm机制砂作为抗滑颗粒,可以提高涂层路面抗滑性能且不影响涂层路面阻热效果;抗滑颗粒最佳掺量为涂层质量的40%,与不掺抗滑颗粒相比,抗滑性能至少可提高1.6倍;撒布工艺对抗滑性能提高最明显,预拌工艺可提高涂层的抗滑耐久性;抗滑热反射涂层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拉拔强度可达0.76 MPa。  相似文献   

15.
抗水损害性能影响沥青混合料的使用耐久性,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是影响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符合规范要求时,必须掺加抗剥落剂提高其粘附性。文章选择我国常用的水泥、胺类抗剥落剂和纳米抗剥落剂,通过常规浸水马歇尔试验、5 d浸水马歇尔试验和10 d浸水马歇尔试验得出,水泥、胺类抗剥落剂和纳米抗剥落剂均可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其中,纳米抗剥落剂水稳定性提升最高,性能最优。通过5 d浸水马歇尔和10 d浸水马歇尔试验分析可知,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随浸水时间增加而降低,稳定度降低主要集中在前48 h,2天后稳定度降低较小;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也不断衰减,胺类抗剥落剂的水稳定性衰减最多,纳米抗剥落剂水稳定性衰减最少。综合评价后得出,纳米抗剥落剂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6.
在桩身中性点以上增加一个预制塑料套筒是一种减小桩身负摩阻力的方法。为了研究该方法优化负摩阻力的效果,考虑塑料种类和砂土颗粒粒径变化两个因素,通过直剪仪进行了砂土与四种塑料类材料(PVC,ABS,PC,PP)及混凝土的剪切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塑料类材料与砂土接触界面特性与塑料类材料种类及砂土粒径密切相关。塑料类材料与砂土接触界面剪应力随着相对剪切位移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剪应力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砂土粒径越大,接触界面抗剪强度越高。塑料类材料与砂土接触界面的抗剪强度都明显低于混凝土与砂土接触界面的抗剪强度。四种塑料材料与砂土接触界面的抗剪强度,PCPVCABSPP,选用PP塑料套筒减少桩身的负摩阻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变形协调理论,结合实例计算出组合抗推体系中阻滑板的水平抗推刚度,对其几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阻滑板的施工提出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路面积雪结冰对公路发展和交通安全运营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抗冻结路面作为清除路面冰雪的有效措施,可以保障道路畅通和行车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运营效益.综述了抗冻结沥青混凝土路面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重点介绍了化学类、物理类及物理化学类抗冻结路面.  相似文献   

19.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试验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研究沥青路面基层冲刷破坏发展过程、破坏形式以及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内部结构特征 ,分析了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类基层冲刷破坏机理。利用大型材料测试系统 MTS模拟道路基层在受到冲刷时的实际使用情况 ,对不同水泥用量的水泥土、水泥碎石、水泥砂砾开展了冲刷试验 ,研究分析了影响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抗冲刷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改进螺旋线(Modified Clothoide,MCL)形组合销是抗剪性能优异的一类新型剪力连接件,在组合结构桥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探究MCL形组合销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中的抗剪性能,依据新型波形组合桥面板结构中MCL形组合销的纵向和横向受力特征,设计并开展了纵向和横向2类推出试验;建立了考虑材料与界面接触等非线性因素的2类推出试验有限元模型,基于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适用性;采用有限元模型开展了结构的全过程受力分析,阐明了2类推出试验的荷载传递历程与破坏机理;依据受力特征和破坏模式,推导了适用于钢销失效破坏模式的MCL形组合销纵向极限抗剪承载力计算式;通过现有公式对比,确定了适用于UHPC压溃破坏模式的MCL形组合销横向极限抗剪承载力计算式。结果表明:UHPC中MCL形组合销的纵向和横向抗剪性能差异显著,纵向抗剪性能表现出良好的延性特性,而横向抗剪性能表现出较高的抗剪刚度和抗剪承载力;主要力学指标的有限元计算值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适用性;MCL形组合销的纵向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钢销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其根部截面进入屈服状态,而横向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钢销下侧UHPC压溃;纵向和横向极限抗剪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的均值分别为1.18,1.06,标准差分别为0.13,0.01,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