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CAN总线系统概述 由于强制性规范和顾客们对车辆功能的要求不断提升,导致了汽车复杂性的增加,这促进了更灵活的电气系统的开发。控制区域网络(CAN)就是这一研究成果,每一指令或信息以前都要求有一条单独的导线,CAN总线系统则允许在同一条导线上发送和接收大量不同的指令和信息。CAN总线系统的使用已使得车辆的功能得到扩展而导线的数量却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2.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的部位越来越多.从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到电控自动变速器,电控制动防抱死系统,以及导航、巡航系统等。而且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控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领域必将进一步加强。由于电控器件的不断增多。不可避免地其连接导线的数量呈增大趋势,为保证导线连接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导线连接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的部位越来越多,例如电控燃油喷射、电控自动变速器、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以及导航、巡航系统等。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控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领域必将进一步扩大。由于电控器件的不断增多,其连接导线的数量不可避免地呈增大趋势,为保证导线连接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导线连接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导线连接器是一个连有线束的插座,所有传感器的接线端子都使用专用接口,控制电脑 ECU和外部所有部件的连接都是通过 ECU上的连接器,而线束中信号的转接使用也是导线连接器。可以这样认为,在电控汽车中,…  相似文献   

4.
徐晓涛 《汽车运用》2002,(10):21-21
由于现代汽车上自动控制所必需的微型电机数量不断增加,必然导致汽车越先进,消耗的电能就越大。如果不改变现行的电压标准,功率增大必然导致电流增大,进而要求加粗导线。这样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5.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的部位越来越多,从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到电控自动变速器、电控防抱制动系统,以及导航、巡航系统等,而且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控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领域必将进一步加强。由于电控器件的不断增多,不可避免地其连接导线的数量呈增大趋势,为保证导线连接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导线连接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导线连接器是一个连有线束的插座,所有传感器的接线端子都使用接口,电控单元ECU和外部所有部件的连接都是通过ECU上的连接器,而线束中信号转接使用的也是导线连接器。可以这样认为,在电控汽车中,电控单元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汽车整车供电需求平均每10年增加10%~15%。日益增加的用电量,对汽车线路设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现代汽车分为12v和24V两种,用电量的增加体现在线路中的电流增加,而导体的电阻还是一样存在,大的电流在导线中必然产生更多热量,设计缺陷或者盲目改装。  相似文献   

7.
1前言 随着近年来电子技术的进步.为提高汽车可靠性、降低油耗和空气污染,车用电子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数量、电线数量不断上升,同时因电子控制系统功能的加强、控制要求的精确化,多采用集成电路,其复杂性增加。数据传输速率也在不断上升。所需汽车线束也就更多更复杂。一辆充满电子学装备的现代汽车上约计需1200根单独导线。因此,线束已成为必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导致车载功能电器不断增多,为提高车载各功能电器的可靠性,连接各功能电器的汽车线束多采用集成式设计,将发动机线束、机舱线束、仪表线束、车身线束及其它功能线束集合设计成一条线束;直接导致集成式线束的导线数量、单根导线长度大幅增加,线束的可制造性大幅降低,装配过程控制也愈加困难。为解决集成式线束生产制造及过程控制的难点和问题,我公司在现有HMES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了适合集成式大型汽车线束流水线装配管理模块。本文将以HMES装配模块的开发设计和应用方案,与各位共同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王莹 《上海汽车》2009,(12):7-7
2009全国汽车企业信息联盟第四届年会于10月15~17日在上海召开。全国汽车企业信息联盟是我国汽车企业集团科研开发机构为主体的信息情报交流与共享的平台和组织,自2006年成立以来,分别已在长春、武汉、重庆等地成功举行3届年会,受到全国汽车企业信息情报工作者的好评。本届年会由上海汽车技术中心技术经济部主办。  相似文献   

10.
《轿车情报》2014,(9):94-95
简单点说,SENSEUS就是驾驶员只需要控制界面便可以方便简洁地进行个性化设定的人机互联系统。沃尔沃汽车携手全球最大的移动系统供应商爱立信公司,为SENSUS提供便捷无忧的网络通信和技术服务支持。SENSUS所有车载应用与信息可实时同步更新,获得必备的出行信息和不断优化的应用体验;云技术为用户、车辆、经销商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晓青 《驾驶园》2008,(11):46-47
物流重卡越来越多地采用多路总线技术(网络)过去,汽车通常采用点对点的通信方式,将电子控制单元及负载设备连接起来。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增加,势必造成导线数量的不断增多,从而使得在有限的汽车空间内布线越采越困难,限制了功能的扩展。同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安全性和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上使用了越来越多的控制单元、传感器及相应的执行器。为了使各个控制单元之间能够进行通讯,共享一些信号,同时避免造连接这些电气电子元件的导线占用车上更多的空间,增加汽车本身的重量,降低汽车成本,汽车上越来越多的使用了总线系统,其中CAN总线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在汽车检测维修过程中,很多维修人员认为CAN总线很复杂,一旦出现故障,很多人望而却步,本文是对CAN总线系统检测实践教学中一点经验的总结,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形势下,汽车“公害”问题也日益突出。降低汽车交通事故的发生,特别是降低车祸死亡人数已是世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世界上各大汽车公司和零部件公司不断开发出先进的安全系统技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应用能共享信息的“传感器融合”技术。这实际上是一种“系统集成”技术。这种“系统集成”为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之间架设一座桥梁,通过两者的结合,创造了一个为乘员安全与车辆行驶安全的综合性方法。开发背景在当今世界交通运输量急  相似文献   

14.
正一、概述智能网联汽车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提出的新概念,是智能汽车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带来了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事故频发等社会问题。智能网联汽车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案。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X指人、车、路、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的电子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汽车线束越来越复杂,伴随着汽车线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车用插接器也在不断的增加,同时插接器制作厂家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如何更快、更准确的查询到相应插接器信息表,困扰着很多的线束设计人员、线束工艺分解人员~([1])。文章将着重介绍目前主流的插接器制作厂家及该插接器厂家相关产品信息的查询方法。  相似文献   

16.
《驾驶园》2017,(1)
正近来,车企针对汽车共享领域的动作不断。先有宝马再次扩大其汽车共享业务规模,又有丰田宣布将构筑汽车共享平台MSPF,以及日产推出了一项数字优先共享汽车所有权服务。面对汽车共享风口的到来,正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和汽车共享经济融合。与此同时,不少互联网企业也争相在这一领域投资加码,汽车共享领域的竞争已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仪表板上显示的信息不断增加,原有的汽车显示系统越来越无法满足使用的需要,特别是计算机、微电子和各种现场总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表明汽车仪表数字化和智能化已成为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运用越来越多,现代汽车上几乎所用的总成都有一个电子控制系统。汽车网络技术在汽车电子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已不仅仅是解决汽车电子化中出现的线路复杂和线束增加问题的手段,其通信和信息共享能力将促使各子系统的控制走向集中化,形成整车电控系统。汽车中各子系统对网络功能需求跨度较大,使得汽车网络朝着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发展。本文介绍了汽车网络的分类和层次结构,重点探讨了得到广泛应用的CAN总线和LIN总线技术:并给出了一个应用于分层汽车网络的网关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集成电路和单片机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上的电控单元越来越多,常规的布线会使汽车上的导线无论是长度方面还是质量方面以及占用空间方面都难以让人满意,复杂的线路降低了车辆的可靠性,同时也增加了维修难度。为了简化线路、降低成本及提高电控系统的可靠性,汽车网络技术便应运而生。车载网络总线技术的运用,取代了传统的线束,使信息交换变得安全、迅  相似文献   

20.
张子翥  王海吉 《汽车电器》2020,(2):27-29,32
汽车导线作为汽车线束重要的总成散件,在质量和成本方面都占据很大的比例。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导线轻量化、低成本成为最重要的两个考量因素。本文将从导线性能入手,分析目前各种类型导线的技术特性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