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地铁车辆在线检测系统由于检修设备和检测人员分散的原因,其数据的传输和共享是一个难点.打通数据传输通道,让各线共享检测数据,可以更好地发挥在线检测系统的功能.文章以佛山地铁3号线地铁车辆为例,着重介绍在线检测系统数据平台的架构、传输方式和接口方式,提出适用于地铁车辆在线检测系统数据传输、共享和应用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结合机车电气设备数据检测分析系统的需求分析,阐述系统结构及其功能,包括车上数据采集装置的测量功能和数据记录功能、无线数据传输功能、数据转储功能、检测数据地面分析功能。将系统应用于HX_D3型机车牵引风机、控制电路状态检测,在机车电气设备精准检修和故障判断方面实现有益探索,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高速铁路信号设备维修需求,构建了基于信号动态检测数据,以检测数据存储管理、检测闭环管理、检测数据历史对比分析和关联综合分析为主要功能的列控设备维修支持系统。对该系统架构和主要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谢保锋 《中国铁路》2009,(11):57-60
基于GIS的铁路信号动态检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突破基于检测的传统维修维护管理模式,在管理、维修、检测等各级部门之间构建一个公共、一体化基于GIS的信号动态检测综合信息管理和共享平台,实现检测车的实时定位跟踪、列控基础台帐数据管理、检测数据和维修数据的综合显示及远程可视化辅助维修功能。介绍该系统设计目标、总体结构、系统功能及开发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基于Web的数据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信号动态检测数据管理需要,应用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Web的全路信号动态检测数据管理系统,面向不同的用户,实现了以B/S方式对信号设备台账的数据库管理和各类检测数据的上传、下栽、实时发布、存储、统计、查询等功能。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可扩展性、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型无线数据检测仪是根据红外线维修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检测技术,基于无线电理论而研制的.该系统能够接收地面红外线探测设备探测到的数据,并进行动态显示,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判断无线发射机的发射距离,检测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影响发射的无线干扰源.系统具有自动接收无线数据、显示数据列表、系统自检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5G-R系统是铁路下一代数字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在民用5G系统的基础上针对中国铁路应用场景定制化开发。在高带宽、大连接、低时延的标准特性上,增加了集群通信、智能呼叫、位置管理等铁路特定功能。为适应智能铁路物联网需求发展,面向铁路沿线5G-R网络覆盖,针对铁路物联网数据回传与行车业务数据共网回传的需要,在5G-R体系中提出连接管理平台功能实体。连接管理平台用于管理铁路物联网中进行基础设备设施监测检测的地面固定终端,通过协调数据发送计划,平衡无线网络话务量,实现对无线资源的统一调度,在保障行车数据传送的基础上实现铁路基础设备设施监测检测系统数据有序回传。针对铁路基础设备设施监测检测系统固定终端的业务需求,对连接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功能组成、运维管理提出细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了消除铁路轨道检测数据中夹杂的噪声数据对轨道状态评定的影响,利用小波算法对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分解.通过对分解后得到的高频信息进行分析,即可以找出轨道检测数据中噪声数据出现的规律.然后利用小波消噪方法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消噪之后的数据,从而实现数据的恢复.使用Matlab中的小波算法对兰新线某段数据进行分析,实践表明小波算法具有较好的消噪功能.  相似文献   

9.
该系统实现了数据实时检索,按速度分档提取检测标准,曲线、道岔自动判别和质量评定,里程自动校正,数据自动编辑,数据图表显示、历史数据对比,检测数据软盘传输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围绕信号动态检测数据的获取、传输、分析,开发基于G网的远程电务动态检测数据分析系统,即在试验车运行过程中,通过无线网络把检测数据实时发送到地面数据分析中心,并提供在线分析功能;减少了配合人员往返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钢轨探伤车检测系统都带有自动伤损识别功能,但由于采用了基于既有规则的简单逻辑判断方法,其自动识别的准确率不高,误报较多,伤损漏报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该问题,根据钢轨探伤车所检测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与支持向量机的钢轨伤损智能识别系统技术方案;采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与选择性搜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目标定位;基于人...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据融合的轨道电路工作状态综合分析系统突破信号动态检测和微机监测两系统传统独立工作服务维修维护模式,开展检测、监测数据关联融合分析方法的研究。在对信号动态检测数据和微机监测数据特征、互补性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信号动态检测和微机监测两系统数据的融合,并构建轨道电路工作状态综合分析系统。介绍该系统的研究背景、数据关联融合分析方法、系统网络结构、系统功能及轨道电路综合分析软件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厂矿企业对货车静态检测和超偏载检测的需求,根据GB/T 15561—2008 《静态电子轨道衡》、JJG 781—2019 《数字指示轨道衡》和JJG (铁道) 129—2004 《铁道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研制具备超偏载检测功能的双台面数字指示轨道衡。介绍具备超偏载检测功能的双台面数字指示轨道衡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对具备超偏载检测功能的双台面数字指示轨道衡进行静态检测测试和偏载偏重检测测试,并分析检测测试结果。检测测试结果表明,具备超偏载检测功能的双台面数字指示轨道衡静态检测和偏载偏重检测数据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轨道质量指数计算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于缺乏去除功能,轨检车检测信号中存在的噪音包含在轨道质量指数(TQI)检测结果中,不利于轨道质量状态的客观评价,并影响编制维修计划。为此,提出在轨检车主机中,将1m轨向和低速时轨向作为噪音处理、将相邻检测数据差大于4mm时作为噪音处理的两种方法,并针对后种方法处理噪音不彻底的问题,提出将波形整体作为噪音处理的方法。考虑到主机传输到编辑机中的数据中仍会存在噪音并需进行人工删除的实际,提出在编辑机中重新计算各单项不平顺标准差与TQI的算法。结果表明:上述去除噪音的方法可行有效,可以大大提高TQI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轨道刚度检测数据中由于钢轨焊接接头所导致的高频冲击成分,提出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自适应信号平滑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多分辨率分析手段将信号分解为高频和低频成分,利用高频信号尺度平均小波功率谱识别钢轨焊接接头位置,并通过自适应平滑方法消除信号中高频冲击成分干扰。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以在保留反映轨下基础结构中长波成分基础上有效消除由于焊接接头高频冲击特性所造成的影响,为检测数据分析及轨道状态评价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重载铁路由于轴重、运输密度大,在重载列车的频繁作用下,线路基础设施服役状态变化快,严重影响重载列车的运营安全。以朔黄铁路为背景,分析线路设备运维现状与智能运维需求,融合应用人工智能、BIM+GIS、北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以移动检测、实时监测为主导,搭建基于空天车地一体化感知体系框架。在这一体系框架下,结合既有检测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建立线路设备空天车地一体化检测监测、数据汇集与平台应用层的技术架构,提出测试货车、隧道衬砌表观检测车等智能化感知技术以及平台应用层的主要功能与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并完成了工务轨道信息管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的开发任务,并通过B/S、C/S两种模式的软件实现了台帐数据与检测数据的查询、管理与统计等功能。实际应用表明,以此为基础的系统设计在功能上及效率上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8.
梳理大数据技术在地铁的应用现状和地铁检测数据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利用率不高、数据丢失及关联性欠缺等问题,面对海量的综合检测数据,设计地铁检测数据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建立数据中心为核心架构,以千兆级办公网络为依托和基于JAVA语言进行开发,实现检测数据管理、智能识别、缺陷管理、数据关联展示、超限预警以及质量评价等功能,初步完成对接触网和作业车等各种动、静态检测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达到对检测监测各种数据的综合利用管理、维修策略优化、关联和预测性分析的目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该系统允许后期扩展和具备接入其他专业设备所测数据的条件,可实现共同深度挖掘检测领域数据价值,对地铁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铁隧道这一狭长密闭环境,激光雷达相较于传统隧道形变检测方法具有显著优势。由于受环境以及隧道中安装的大量设备的影响,数据中会包含大量噪声点,无法得到隧道完整内表壁数据,从而影响到数据在形变检测及三维建模等方面的应用。结合最小二乘法和拉格朗日乘数法对隧道点云模型进行椭圆拟合,并将其应用于圆形隧道点云滤波,利用各区域数据对隧道形变进行检测。对滤波结果的精度评定及其有效性分析表明,此算法针对隧道点云数据的滤波具有良好效果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了方便隧道内外的通信,越来越多的隧道安装了移动通信基站。但由于通信基站电磁信号频段与隧道内无损检测地质雷达所使用的电磁信号频段有重合,导致检测数据受到明显的电磁干扰;本文针对不同的隧道衬砌结构,分别采集了有移动信号干扰源的雷达检测数据及没有干扰源的雷达检测数据,通过不同方式的数字信号处理手段处理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在此种干扰情况下的最佳处理方式,为在移动通信基站干扰情况下的隧道无损检测提供了数据处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