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的最高等级,站台门是全自动运行系统中与乘客直接接触的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目前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新增功能需求与实施方案尚无规范标准可循。通过对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运营场景需求分析,得出站台门在全自动运行系统下间隙异物探测、车辆与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和多就地控制盘(PSL)控制功能需求;针对传统的车辆与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方案进行全自动运行系统适用性分析与比选,提出全自动运行系统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技术要求及发展方向;对实现列车门与滑动门故障对位隔离控制功能的信息传输通道和控制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此运营场景的客流引导播报方案提出新的思路。同时,确定了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PSL位置和数量的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乘客需求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不仅能推动服务质量提升,提高乘客的出行满意度,而且有利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引入QFD(质量功能展开)理论获取乘客需求数据,进行识别、归类及筛选,凝炼为评价指标,构建基于乘客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组合权重,通过云模型得出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引入IPA (重要度-绩效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挖掘各评价指标对整体服务质量的影响优先级。以昆明地铁首期工程为例,依据实际调查数据,通过云模型得出该线路的最终服务质量评价结果并进行IPA分析。[结果及结论]昆明地铁首期工程的服务质量评价结果为比较满意,与该项目实际调研结论相符,证明了基于乘客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对该实例评价结果进行IPA分析后,提出了提升昆明地铁首期工程服务质量的具体策略:协调换乘,增加发车频次,根据天气及时调整通风。  相似文献   

3.
八达岭长城站是京张高速铁路唯一的地下车站,也是我国第一座深埋地下的高铁车站。八达岭长城站具有车站埋深大、客流集中、进出站行程较远、进站乘客站台等候时间长等特点。为了提高旅客舒适度和车站服务水平,改善站台空间环境和旅客心理感受,通过对八达岭长城站站台基本方案及3种加宽方案站台安全、舒适度及客流模拟分析,得出站台加宽之后均满足疏散及施工安全要求,且极大提高了站台区域的服务水平。三个站台加宽方案中,从整体的造价、服务水平等方面综合比较,推荐站台加宽方案1,站台加宽长度376 m最优。  相似文献   

4.
《地铁设计防火标准》第5章给出了车站安全疏散计算方法,要求站台疏散设施能保证乘客在4min内撤离站台,6min内抵达站厅或安全区域。该标准提供了撤离站台的时间计算公式及疏散控制原则。结合国内外规范中关于疏散计算的要求,分析其疏散理论和计算方法,探讨乘客疏散全过程疏散时间计算方法。在进行车站安全疏散计算时,提出如下建议:乘客撤离站台时间应以《地铁设计防火标准》为准;撤离至安全区的时间可按抵达安全区最长疏散路径分段步行总时间与乘客在楼梯、扶梯、闸机、通道等疏散设施处的滞留时间之和进行验算,超过3层或疏散路线通过多个楼层等复杂工况,建议在静态计算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疏散模拟进行分析研究;当列车发生火灾时建议验算疏散乘客通过车门到站台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5.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服务水平评价需求,考虑乘客与枢纽环境的交互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仿真技术的枢纽运营效果评价方法.应用仿真工具对枢纽内乘客的行为进行模拟,得到相关参数的取值;采用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得到评价指标的取值,用以分析和评价轨道交通枢纽运营的效果.采用该评价方法对北京地铁宣武门站的评价结果为:地铁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最大换乘时间较长;4号线站台楼梯口和扶梯口的乘客平均拥挤程度最高;4号线站台区域的设施能力更容易趋于饱和并呈现乘客滞留倾向;4号线换乘2号线的乘客平均换乘时间对客流规模的适应性较强,2号线换乘4号线的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对列车接续的适应性较强.实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地铁乘客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深圳地铁乘客服务水平管理的实践,运用多变量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基于“以乘客为中心”的地铁乘客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确定了评价体系的递阶层次模型和统计处理方法,以对各地铁运营城市的乘客服务水平提供更科学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车站站台乘降区宽度的简易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车站站台的列车停靠、乘客候车和上下车等功能,从乘降区的定义出发,分析乘客在站台上的动态行为和不同状态时所占的面积,并提出合理指标,从而对站台宽度进行计算。重点解决乘降区站台宽度计算的理念,以高峰小时段、每一列车、平均每一车门的上车客流作为计算客流的依据,探索简易计算方法。对换乘客流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车站高峰客流和换乘突发客流的新概念,以修正车站设计客流。  相似文献   

8.
为定量化分析地铁站台客流组织方案的应用效果,实地收集乘客候车分布数据,统计分析候车位置选择的特性,研究发现乘客的候车位置选择具有集中性,并受行走距离、排队长度和候车区域容量影响。基于细菌趋药性(BC)算法原理,结合站台乘客候车位置选择特性,建立了站台乘客分布仿真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和验证。从实例站台的限流栏杆长度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利用所建模型再现了实例站台的候车场景及优化方案,对优化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优化的限流栏杆设置方案实施后,站台候车区域客流平均密度在各客流条件下分别下降了0.02、0.07和0.09,可上车的人数分别增加了10、8及11人次,因此所提优化方案具备有效性,得到的模型及应用成果能为地铁车站运营管理方在站台客流控制策略的制定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为提高铁路顶桥施工列车慢行限速标准,优化纵横梁线路加固体系的设计过程,解决施工现场的疑难问题,对线路加固体系进行了基于有限元原理的静力模拟和基于车线耦合理论的动力计算,以分析车辆通过时线路加固体系的相关指标数值;参照相关规范及规定,设立针对纵横梁线路加固体系静力和动力计算的结果评价标准,并采用该标准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研究结论:(1)本文使用的静力计算模型能较精确地模拟现场工况;(2)动力计算能够得出加固体系在车辆经过时的加速度和减载力,能够反映加固体系的振动和共振现象;(3)线路加固体系的计算与评估,应结合静力与动力计算共同进行;(4)利用文中建议的线路加固体系评价标准对静力计算和动力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将更加偏于安全;(5)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线路加固体系的设计与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地铁车站站台边与车体缝隙过大,经常导致乘客上下车发生踏空受伤事件,从限界制定使用的车辆限界依据出发,分析得出目前车站地段车辆限界制定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合理的车站地段车辆限界计算公式和车站站台及屏蔽门的合理限界,以使站台设计更为合理,减少乘客上下车发生踏空受伤事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门与列车之间的间隙中存在滞留乘客、造成乘客人身伤亡的危险性,由于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无人驾驶过程中,没有值乘人员对列车运行装置进行直接监控,必须由系统替代司机自动判断该间隙中是否有乘客滞留。简要叙述站台门间隙探测装置的现状,对站台门间隙探测和列车运行互锁方案进行分析,并对无人驾驶地铁线路的应用解决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厦漳泉区域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现有交通设施,认为区域具备一体化的基础。厦漳泉都市区需要覆盖中心城市及周边组团、服务于中长距离出行、以通勤和弹性客流为主的区域轨道交通。区域轨道交通线路围绕厦门开展规划,兼顾都市区及厦门市域快速出行功能。依据国内外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建设、运营经验,在现有公路、铁路网络已实现厦漳泉城市群间点到点直达交通联系的前提下,推荐厦漳泉区域轨道交通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快线模式。在邻近城市间1 h可达的时间目标下可选择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的地铁车辆,开行多种运营交路及快慢车,分时分地满足客流需求,并提高乘车舒适度。区域快线宜尽早规划,修建时机取决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服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顾客满意度理论,从安全可靠、高效便捷、功能完善、文明舒适、投诉抱怨5个维度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轨道交通徐家汇枢纽站为实例进行了乘客满意度测评,基于各项满意度指标的平均分值,分析了徐家汇枢纽站客运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提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服务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_2线车辆选型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由4条线路构成,具有明显的市域轨道特征,目前我国还没有市域轨道交通的相关规范。R2线是线网内第一条建设的线路,其车辆选型不仅是确定本线技术标准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线网内后续建设线路相关技术标准的确定。根据东莞线网的特点及R2线的客流特征,对R2线车辆最高运行速度、车型选择、定员标准、座席布置及列车编组等车辆选型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推荐采用最高运行速度为120 km/h的地铁B型车,站立定员标准为5人/m2,车门数量为3个/侧.辆,座席为横向座席与纵向座席混合布置,初、近、远期分别采用5、5/6混跑、6辆编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子道路公交与轨道交通布局模式的公交线网调整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道路公交网络与轨道交通网络的三种布局模式:道路公交与轨道交通同步发展模式,道路公交支持轨道交通发展模式,道路公交与轨道交通分区服务模式。分析了三种布局模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道路公交线路功能结构、公交客流变化幅度、公交可替代性等三方面研究了基于轨道交通的道路公交线网的调整问题,提出了道路公交线网调整的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广州市地铁5号线交通衔接规划中,得出了道路公交线网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和"一票制换乘"的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网络末班车衔接方案,满足末班车时段乘客出行需求,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在网络换乘站成功搭乘末班车的乘客数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网络末班车衔接优化模型,并设计了线路分层递进衔接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以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例,采用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末班车衔接优化方案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已经成为各城市地铁运营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通过对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分析比选,对线网与线路管理职责分工和系统功能需求的研究,阐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指挥平台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内容,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指挥平台系统的设计和工程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广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为例,通过对直线电机和常规轮轨两种运载系统在选线中的对比,特别在城市中心建筑物密集、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复杂、地质复杂和人口密集地区中的选线对比,阐述直线电机的优势所在,使一些采用常规轮轨系统无法实现站点的设置成为可能,同时展示直线电机运载系统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换乘客流冲突点和进出闸乘客冲突点特征,构建了一种通道换乘站车站服务水平分级评价标准。通过行人仿真技术进行客流模拟,并对南宁轨道交通金湖广场站换乘通道的原始方案进行服务水平评估分析,进而提出了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双路径模式下的客流组织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分离换乘客流,减少客流冲突点,提高换乘通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地处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采用一种介于地铁和客运专线之间的新型交通运输方式。针对其中桥梁工程的设计,结合在建的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从设计标准、设计理念等方面分别阐述了珠三角城际不同于地铁或客专项目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