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了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与车型分布,分析了试验路段道路条件与交通事故成因。采用断面观测法测定长大下坡路段小客车运行速度,建立了小客车运行速度预测模型。采用DHS-130XL红外观测仪测量车辆制动毂温度,建立了货车制动毂温度预测模型。对长大下坡定义进行了界定,确定了长大下坡路段合理平均纵坡指标值及对应坡长值,提出了长大下坡安全设计与评价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长大下坡路段,小客车与货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超速及刹车失灵;对小客车可采用运行速度作为安全评价指标,而对货车可采用坡长与制动毂温度;建议安全坡长、一般安全坡长、极限最大坡长对应的制动毂温度分别为200℃、220℃、260℃;采取安全改善措施后,试验路段交通事故减少42.3%,伤亡事故减少76.2%,改善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2.
山区公路避险车道设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经常出现载重货车因制动失效而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通过对载重货车失控时受力分析,探讨车辆在长大下坡路段制动失效的原因和规律,得出载重货车在长大下坡路段制动失效与坡度、坡长关系及制动失效后速度与坡长、坡度的计算公式,提出避险车道设置合理位置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制动失效的坡长临界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降低连续长下坡路段汽车交通事故率,增强车辆行驶的主动安全性,研究了在发动机制动下汽车下坡制动失效的坡长问题,通过在汽车试验场进行汽车平路制动试验,测得汽车紧急制动时制动鼓温升变化数据,以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汽车主制动器制动鼓温升模型,推导了在山区不同长纵坡路段,发动机制动下汽车主制动器制动失效的坡长临界值。计算结果表明在5%坡道上,维持40 km.h-1的安全稳定车速,采取Ⅲ档发动机制动时,汽车主制动器制动失效的坡长临界值前轮为15 263 m,后轮为12 368 m,既满足了行驶的距离要求,又满足了运行速度要求,是一种可行的安全下长坡驾驶方式。  相似文献   

4.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是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的多发段。通过对车辆运行特征中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多条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的实际制动失灵事故资料为依据,建立制动失灵事故发生概率预测模型,对其验证表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安全性好,可有效预测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的制动失控事故。  相似文献   

5.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安全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山区高速公路也日益增多.山区高速公路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在一些特殊路段采用了连续长坡的纵断设计.如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等,部分路段纵坡坡长达5km以上,坡度也达到3%~5%,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行车安全问题.在山区公路严重交通事故统计中,连续长坡路段交通事故占总数的40%以上,特别是在长下坡路段,交通事故发生率更高.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下坡路段的事故发生频率要明显高于上坡路段,所以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的安全设施设计,对行车安全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受道路条件和不利气候条件影响,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均相对较高.本文以提升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典型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实车试验,采集驾驶员生理指标数据,并以心率增长率作为表征驾驶员心理变化的指标,建立了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车辆驶离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起点的距离、车辆所在坡段的曲率和车辆运行速度的关系模型;提出了基于驾驶员心率指标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路线安全性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流程.本文模型充分考虑了连续长大下坡路段道路环境和车辆行驶特征,可以为山区高速公路路线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对高速公路合理限速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为平台,建立了车辆模型、道路模型、车-路耦合模型、车辆行驶过程仿真试验模块和车辆安全状态识别模块,并开发了高速公路车-路条件下安全速度仿真识别系统。运用该系统对车辆在弯道与下坡路段的行驶状况进行了虚拟仿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车辆在弯道与下坡路段的安全行驶极限速度仿真结果与标准标定的运行速度的相对误差为1.05%~3.80%,该仿真识别系统可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事故特点的分析,对适用于连续长下坡路段护栏的碰撞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护栏的碰撞试验条件和评价标准,为适用于连续长下坡路段新型护栏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明太 《交通标准化》2013,(14):132-134
目前山区高速公路部分路段交通事故频繁,除了驾驶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车辆状况不良造成外,与路线的线形、交通环境等有一定关系,如长下坡急弯路段、视距不良和超高等。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货车在连续下坡路段的运行安全,根据设计规范从建元高速公路K线中选取研究路段,根据制动毂温度预测模型和临界标准,选取不同工况对大货车的制动毂温度进行分析,以6挡、70km/h的最不利工况,研究不同位置对应的制动毂温度,分析设计阶段避险车道等安全服务设施的设置情况及合理性.基于路段桥、隧等构造物布置情况和道路线形,研...  相似文献   

11.
山区长大下坡路段往往是事故多发路段,尤其是重型载重车辆的超载快速行驶更易引发重大、恶性交通事故.根据下坡路段事故统计资料,分析纵坡坡度、坡长、竖曲线和下坡衔接平曲线与道路安全的关系,为提高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优化纵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区长大下坡路段往往是事故多发路段,尤其是重型载重车辆的超载快速行驶更易引发重大、恶性交通事故.根据下坡路段事故统计资料,分析纵坡坡度、坡长、竖曲线和下坡衔接平曲线与道路安全的关系,为提高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优化纵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安全性的线形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国内几条典型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交通事故和线形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建立了长下坡路段交通事故预测模型,提出了基于事故预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流程,并将评价模型在某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进行了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地形、地貌等条件的限制,汝郴高速公路存在多处连续长陡下坡路段,且部分路段同时处于雾区段,属于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从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分布的基本情况出发,在汝郴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采用了主动预防与被动防护措施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强化了行车诱导和警示效果,从而有效保障了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5.
在高速公路设计中,防眩设施高度一般采用固定值,在某些特定的区域,这样设置的防眩设施不能有效的避免眩光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防眩设施高度模型。根据纵坡分类,建立了纵坡恒定的平直路段和纵坡不断变化的竖曲线路段的防眩设施高度模型,在分析最不利的车道、车辆组合的前提下,确定模型的参数,并通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分析,对防眩设施的高度模型进行了修正,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得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段的防眩设施高度值。结果表明,防眩设施的高度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长大下坡路段防眩设置高度应为2.1 m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连续缓下坡路段的事故率和事故严重程度均较一般路段高。通过对某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性评价,对该路段近四年的事故情况进行统计,并基于事故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安全保障措施,以期大幅降低事故率和消除重特大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连续缓下坡路段的事故率和事故严重程度均较一般路段高。通过对某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性评价,对该路段近四年的事故情况进行统计,并基于事故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安全保障措施,以期大幅降低事故率和消除重特大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级公路逐渐向山区延伸,而山区高等级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线形设计若不当或不合理,将限制和影响车辆安全、舒适、经济地运行,甚至常常成为“事故多发路段”、“黑点”路段。因此,做好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的线形设计,对提高山区高等级公路的安全性与服务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判别重载交通条件下山区农村公路的危险路段,以永兴公路为例,对其交通运行特征进行了分析,定义了重载车辆(双轮轴重大于100 kN的货车)和重载交通重载车辆与混合交通量之比大于20%的重载交通,分析了永兴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发现货车和摩托车是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在进一步分析事故诱因和危险路段特征的基础上,将重载交通条件下山区农村公路危险路段分为急弯、陡坡、急弯陡坡、长大下坡和路侧险要路段,并提出各自的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特长纵坡路段汽车动力性能与运行速度的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以速度为直接因素计算高速公路特长纵坡路段车辆折算系数的方法.基于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以各车型的运行速度和各车型的百分比为控制因素,得到了不同坡度、不同坡长、不同货车百分比时各类货车的折算系数,为特长纵坡路段的通行能力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