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重复神经刺激,检查了35例肺癌患者神经肌肉传递、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电位(SNAP)幅度的改变。发现8例燕麦细胞癌患者在重复低频刺激时CMAP幅度减小,重复高频刺激时CMAP幅度增大,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也有同样变化。肺癌患者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SNAP幅度明显降低。提示肺癌时既有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障碍,也有其它的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近端神经低频重复电刺激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递减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常规低频重复电刺激(RNS)方法,分别刺激近端腋神经和副神经,前瞻性研究了87例ALS患者低频RNS复合肌肉三角肌和斜方肌动作电位波幅递减特点,以及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同时将其中RNS波幅递减阳性患者与同期39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低频RNS波幅递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ALS组三角肌和斜方肌RNS波幅递减阳性率分别为43.7%和49.4%,斜方肌阳性率高于三角肌。2ALS组三角肌和斜方肌RNS波幅递减与性别、起病年龄、病程、ALSFRS-r评分和疾病进展率无关。3ALS组三角肌和斜方肌RNS波幅递减与症状波动之间明显相关,症状波动者RNS波幅递减明显。4重症肌无力组三角肌和斜方肌RNS波幅递减幅度明显高于ALS组。结论 ALS患者近端肌肉RNS波幅递减现象并不少见,不能作为排除ALS的标准。斜方肌RNS波幅递减阳性率高于三角肌。重症肌无力患者RNS波幅递减幅度明显高于ALS患者,临床上对ALS患者伴无力症状波动且RNS波幅递减阳性者,应慎重诊断。  相似文献   

3.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杨哲,陈君长,鱼全生(西安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西安710004)快速变化的磁场能兴奋人体神经组织多年前已被人们认识。由Barker等[1]所研制的第一台磁刺激器经颅刺激运动皮层及刺激周围神经,并从靶肌肉记录运动电位而受试者无...  相似文献   

4.
心功能衰竭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 ,一种新的心脏收缩调节 (Cardiaccontractilitymodulation ,CCM )方法 ,即在心肌兴奋的绝对不应期发放电刺激来增强心肌收缩功能的方法倍受关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观察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对兔在体心脏和离体乳头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健康家兔2 2只 (体重 2 .2~ 2 .8kg)分在体心脏组及离体乳头肌组两组 ,每组 11只。在体心脏组兔麻醉、开胸后 ,于左心室表面采用R波触发在绝对不应期发放CCM刺激 ,测定CCM刺激前和刺激时左心室收缩压 (LVSP)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  相似文献   

5.
在为80例患者行经食道心房调搏(Transesophagealatrialpacing;TEAP)电生理检查术中,将用传统方法所测得的平均起搏阈值〔简称阈值(27.61±4.8)V〕作为基础对照,与分别用本文四步操作方法,即导管塑形;三个标志电极定位;诱导刺激;确定佳阈值所测得的平均阈值〔(19.0±3.1)V〕相比较,结果显示:用本文四步法可以显著降低平均阈值(P<0.05)。随着阈值的下降,可使84%(67/80)患者受检之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在吊尾的不同时期 (3、7、14d)及吊尾加慢性低频电刺激 (CLFS) 14d后比目鱼肌肌梭的传入放电有何改变。方法 采用电生理技术 ,在大鼠脊髓背根分离神经细束 ,记录吊尾不同时期比目鱼肌在动静式(ramp and hold)牵拉过程中肌梭的传入放电 ,以及吊尾加CLFS 14d后肌梭传入放电的变化。结果 ①模拟失重14d后 ,比目鱼肌发生明显的萎缩 ,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由吊尾前的 38.8(mg·10 0 g- 1 )降低到 2 3.1,而吊尾加CLFS 14d后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仅下降到 32 .5 ,表明CLFS可有效的防止模拟失重所造成的肌萎缩。②模拟失重 14d后 ,比目鱼肌肌梭的传入放电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 ,而吊尾加CLFS 14d后 ,肌梭传入放电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与单纯吊尾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模拟失重可引起肌肉萎缩及肌梭的传入放电减少 ,而慢性低频电刺激可以部分地对抗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 一、钙离子在介质释放中的作用Ca~(++)在介质释放中的作用最早由lock提出。1894年他发现沐浴青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的溶液中,如果去除钙离子,刺激神经将不再引起所支配的肌肉收缩,但此时直接刺激肌肉,仍可出现收缩反应。到1911年,Mines~1发现用钡和锶代替溶液中的钙离子,仍可保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助力外骨骼人机交互性能,探索更优的外骨骼人机结构和人机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实验评估了9名健康男性在常规负重和外骨骼助力负重行走中,下肢肌肉平均活动、肌肉成对收缩指标和肌肉整体协调机制的特征与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外骨骼助力增加了肌肉平均活动,尤其是踝关节跖屈肌腓骨长肌,显示了当前外骨骼在踝关节/脚部位的人机界面设计存在缺陷;降低了成对肌肉的平均收缩指标,增大了肌肉收缩范围;肌肉模块化协作复杂度相似,解释方差水平值分别为95%和96%,但常规负重下的模块仅能描述外骨骼助力时83%~91%的肌电变量,这表明人体在外骨骼助力下不会单一地依赖中心控制和模块控制来协调肌肉活动,而是采取灵活且有规律的神经肌肉调节机制;肌间协作权重和肌肉激活尺度系数呈完全不同的形态,采取了与常规步态下完全不同的控制策略;进一步设计踝关节/脚人机交互界面,参考助力下神经肌肉调节机制规律来设计人机交互策略,将提高外骨骼人机可用性和人机交互性能.   相似文献   

9.
一种测定由皮肤蒸发汗总量的方法用于定量糖尿病神经病之出汗障碍。匹罗卡品刺激后引起的汗液分泌的总量减低是与兴奋的汗腺数量减少相对应的,并与通过所有分泌的汗滴之总容积测定到的水量的减低相称。此结果还与疼痛刺激时感觉丧失的程度有关,但与α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或通过刺激脚的肌肉所诱发的肌肉动作电位来估价运动轴索的丧失无关。由Valsalva比率测定,呼吸心血管反射对患显著出汗障碍的患者和正常泌汗功能患者均有异常。  相似文献   

10.
脑的神经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脑室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的颗粒下区的神经祖细胞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新生细胞的神经再生过程终生存在于哺乳动物脑内.本文综述了神经祖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并功能性整合的调节机制,并对病理条件下的神经再生以及脑内神经再生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希望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替代治疗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观察刺激大鼠腓肠肌神经和膀胱神经分别所诱发背角神经元放电形式的基础上,对肌肉-内脏会聚神经元(Musculo-ViscusConvergentNeuron,MVCN)进行了归类分析。发现在165个被腓肠肌神经传入激活的神经元中,有25个亦能被膀胱神经传入激活,按对肌肉、内脏传入A和C类纤维的反应,可将MVCN分为Aαβ-C·C(n=21)Aδ-C·C(n=1)C·C(n=2)Aαβδ-C·Aδ-C(n=1)四型。提示,上述多种会聚形式可能是肌肉、内脏初级传入在脊髓水平对感觉传入(特别是痛觉)进行调制的基础,在痛与牵涉痛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可能是躯体、内脏相关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电刺激活化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电刺激对活化牙槽骨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作用 ,探讨电刺激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机理。方法 实验家兔分A、B两组 ,在双侧下颌牙槽突制作骨缺损区。A组用自制的位于右侧自凝塑胶牙托表面电极刺激实验家兔下颌右侧的骨缺损区 ;左侧及B组不做电刺激作为对照。结果 光镜下实验侧 1~ 2周即可见到大量增生的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丰富的毛细血管 ,其中成骨细胞呈多形性改变。 3~ 5周即有大量的骨小梁形成。而对侧和对照组骨小梁较少 ,且钙化差。电镜下实验侧可见到大量增生的成骨细胞胞浆内粗面内质网膨大 ,有大量的核蛋白颗粒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发达 ,呈现高电子密度电子云。结论 电刺激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而达到骨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增强兔离体乳头肌收缩作用的钙反应性 ,探讨绝对不应期电刺激增强心肌收缩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兔右心室乳头肌、灌流并给予 1HZ 刺激使其等长收缩 ,于该基础刺激的绝对不应期给予双相方波电流刺激 (称之CCM)。依次灌流不同Ca2 + 浓度 (0 .5、1.5、2 .5、3.5、4 .5、5 .5、6 .5mmol·L- 1 )的K H液 ,观察乳头肌的最大张力 (PT)的变化。结果 ①CCM刺激时PT比刺激前增加。②CCM对乳头肌张力的作用存在着Ca2 + 浓度量效反应 ,低Ca2 + 浓度下CCM增加PT的作用最明显 ,随着Ca2 + 浓度的增高而作用减弱。当Ca2 + 浓度进一步增高时 ,PT不再增加。结论 于绝对不应期电刺激能明显增强离体心肌的收缩功能 ,提示其可能机制为细胞外Ca2 + 内流增加 ,细胞 [Ca2 + ]i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自供电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可行性。方法基于热释电效应和红外光的穿透性,构建一种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测试其在体外红外光驱动下的电学性能;并进行体内和体外的生物实验,观察电刺激下的蛙腓肠肌的电刺激响应,以及小鼠心脏的电刺激响应。结果构建的植入式神经刺激器在红外光的间歇照射下会产生可控的神经电刺激信号,输出的神经电刺激电压可达到1.2V;用该神经电刺激器分别直接刺激小鼠心脏和蛙腓肠肌,可见小鼠心电图的变化,蛙腓肠肌会发生明显收缩,且张力值随体外控制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体外控制光的驱动下,植入蛙皮下的该神经电刺激器能有效刺激蛙的腓肠肌,使之发生可控收缩。结论体外光驱动的植入式神经电刺激器可以实现电刺激器的自供电,且电刺激幅值、波形可随光照强度和频率可调,为植入式设备的供电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阐述了换热器的电模拟试验原理和基本思想,并以顺流式换热器为例,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利用电网络方法可以迅速,经济地确定换器在稳态和瞬态下的各种特性以及确定进入设备的流体流量及温度变化的瞬时响应。  相似文献   

16.
水运要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广西近30年来,通航里程缩短,航运业发展滞缓,欲改变面貌,除国家已给予投资的几大项目外,尚需2.8亿元,资金筹措于何方?本根据水运工程特点,发挥水资源优势,论证了“以电养航”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非侵入电刺激对家兔牙槽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非侵入电刺激对家兔牙槽骨缺损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制成双侧牙槽骨缺损模型后 ,将表面电极置于双侧骨缺损处 ,采用 2 0 μA脉冲直流电进行治疗 ,通过牙片及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愈合情况。结果 X ray及病理切片显示实验侧骨缺损处骨痂钙化较早 ,对照侧骨缺损处骨痂则钙化较慢 ,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非侵入电刺激对家兔牙槽骨缺损愈合有促进作用 ,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提高细胞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无意视盲是指当人们专注于某事时,往往注意不到出现在眼前的其它刺激的现象。本研究以工作记忆的多重加工系统为出发点,操纵了言语工作记忆负载和言语知觉负载,使得工作记忆占用资源与目标刺激加工所需资源相同,均属于言语加工任务,而干扰刺激是颜色,属于颜色加工任务。本研究将工作记忆负载与知觉负载结合起来发现:两者都影响了颜色的无意视盲。  相似文献   

19.
不同强度电刺激诱发岛叶激活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不同强度电刺激作用下岛叶的激活反应,探讨岛叶在痛觉调控网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GE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对10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分别施加1倍痛阈、2倍痛阈、3倍痛阈三个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任务,同期进行脑功能活动的全脑fMRI扫描,应用功能性神经图像分析(AF-NI)软件包进行后处理以显示岛叶激活的变化。结果1倍痛阈强度电刺激诱发的脑激活区主要位于对侧岛叶后部;2倍痛阈强度电刺激诱发的脑激活区则集中于对侧岛叶前部,信号未见明显增强;当施加3倍痛阈强度电刺激时,双侧岛叶均表现出显著激活,且激活范围也有所增大。结论岛叶在痛觉调控网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同强度电刺激作用下,该区表现出分离性激活特性,其激活曲线呈现出较为特征性的“S”形曲线。  相似文献   

20.
本分析了柴油客车使用12-24V混合电系常出现电瓶电期损坏,12V电器功率不足的故障,其原因主要是设计未考虑电瓶充满电时所产生的高反电动势作用,应通过中所述的简易方法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