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调查分析入手,阐述了铁路供水系统中管道故障特点及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导热系数地带环境温度对铸铁给水管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用金属给水管道水泥砂浆衬里n≤0.012的水力特性,进行给水管道管径的设计以及运转节能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严寒地区的哈尔滨铁路枢纽给水保温管道的设计、施工和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就给水管道水垢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管道清洗的3种方法,即水力冲洗法,机械刮管,化学清洗法。  相似文献   

6.
7.
目前给水支管驳接所采用的方法大部分还是沿用切断既有给水主干管后形成空间,然后重新组装管件形成支管的方法进行。但随着城市政建设的发展,保持连续供水要求越来越高,采用传统的驳接的方法作业停水时间长,管道配件多,成本大,施工复杂。因此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驳接方案是目前给水管线新旧管驳接迫切的任务,为此就非断管法驳接给水新旧管技术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9.
滇南有一条通往越南的米轨铁路(境内为昆河城),运营80多年来,由于法国人修建的这条米轨铁路留下的给水设备标准低,设备差,加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病害多,旧有给水设备不能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为了提高沿线各站给水能力,充分利用当地丰富水力、矿产、森林等资源,并有计划地提高供水设备质量,扩大供水范围,增加供水能力,以适应铁路现代化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给水设备采取了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列车速度的提高随之带来的是全新的运输组织模式和列车开行方案,客车给水亦将随之变化。具体探讨旅客列车给水站设置及分布,客车上水栓设置,客车给水站相关系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12.
给水管道穿越河流的管材选择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站区给水管道穿越河流非常普遍。由于采用传统管材铺设,防腐层易破损、接口易泄漏等,造成现有过河管道漏水现象较为严重,处理起来相当困难。为此,在穿越三门峡涧河管道铺设工程中,采用了新型管材PE管,利用它重量轻、韧性好、密封性好、防腐耐压、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一系列优点,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工程费用,减少了漏耗,并确保了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铁路给水部门的主要产品──水的质量重要性及其计算和检测方法,以引起供水部门对水质量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铁路对供水需求质量的提高和国家越来越高的要求 ,联系铁路给水在铁路诸行业中水平低下的思考 ,正确认识过去 ,更好地面对未来就显得十分必要。介绍铁路给水发展的主要成就、给水基础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铁路给水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5.
在铁路跨跃式发展的大潮中,与运输主业息息相关的给水工作如何改革与发展,已是铁路给水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按照“水电分离、分业经营、专业管理”原则成立的给水公司,定位于“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经济核算实行与主业合同清算方式。一年来,经过稳定队伍、整章建制、设备整治、降耗保收、规范管理,水费回收率、水损率、收支差等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现场调研后认为:办理城市供水特许经营可能性较小,若按市场化运作,成本太大,负担很重“得不偿失”。铁路给水公司按“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模式运作管理较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6.
17.
结合襄樊铁路分局给水工程设计和运行机制,讨论了住宅区建设存在的弊端,以及小区用水量、给水系统的确定和小区内管网布置  相似文献   

18.
铁路给水经营管理软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铁路行业的改革,大力提高铁路给水行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研制了《铁路给水经营管理软件》。本软件在深入站段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原型法"加上"二次开发",以及现代管理中普遍应用的企业流程再造(BPR)的方法,形成了一套既符合社会行业需要,又独具铁路行业自身特色的水经营管理系统。本系统的开发主要采用DELPHI语言结合SQLSERV-ER数据库。经过近一年来的研发,本系统已在北京铁路局下属的北京供电段投入了试运行,并使该段水业务收入增长10.5%;管理效率提高22.4%;业务人员工作强度减少28.7%;业务工作出错率降低45%。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铁路给水蝶阀的研制概况及主要特点,重点阐述了铁路给水蝶阀的技术关键、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上海铁路局南京给水公司现状分析了当前铁路给水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困境,表达了铁路给水职工的困惑,针对不同的环境提出努力和发展方向的建议,以求得行业主管和同行的认识和共鸣,探索和寻求生存发展之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