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研究较为合理的扭转索面斜拉桥索力调整的方法,结合工程实践,阐述索力调整的目标和原则,利用影响矩阵法和桥梁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 2012,采用试算法制定调索方案,并对调索效果进行分析。监测结果表明:索力调整后,全桥索力接近目标值,主梁线形和塔偏也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以实测索力为初张力,结合施工过程影响矩阵确定吊索索力调整值。同时对结构体系转换以及二期铺装引起的索力变化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弯梁外侧吊索敏感度较内侧更大,同侧吊索的敏感度差异巨大。经过三次索力调整后,全桥实测成桥索力与设计索力值最大相对误差为4%,表明所采取的索力控制与调整方法是可靠的,施工索力优化效果明显,可以为同类结构的设计及施工提供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悬索桥锚跨索股高精度索力,便于施工过程中索力控制,基于泰州长江公路大桥锚跨索股参数识别结果,利用桥梁结构非线性分析软件BNLAS建立了锚跨索股的精细化模型.通过赋予该模型中索股不同的初始索力值,得到一系列一一对应的索力-频率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索力与频率的显式关系,从而无需通过迭代求解超越方程获得索力.基于弹性理论计算,提出了索力的调整方法,即将索力的调整转换为锁紧螺母螺距的调整.研究结果表明:用提出的方法计算索力,误差均在3%以内;所提出的索力调整方法可靠,满足施工控制对索力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钢桁梁悬索桥成缆阶段锚跨索力调整方法,对悬索桥锚跨索力控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索力控制对策,结果表明:索股架设阶段以边跨线形控制为主,在索股架设完成后再解除散索鞍支撑架;主缆架设完成后对锚跨索力进行调整可不考虑调整过程中索力的再分配和散索鞍移动的影响;按照弹性理论将索力的偏差转化为对索股长度的调整,可快速完成索力调整并确保误差满足监控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系杆拱桥成桥运营期调索施工过程中,为弥补成桥吊杆力损失,对吊杆进行二次张拉,全桥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以影响矩阵理论为基础,求解运营期吊杆调索力,并在实桥吊杆力调整施工中进行监控。结果表明,理论仿真结果和实测结果比较接近,桥面线形控制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斜拉桥换索前的索力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模拟换索前状态,识别既有桥梁的结构参数,确定结构的当前内力状态并对其进行评估,分析换索前进行索力调整的必要性.索力调整结束后,结构内力状况得到了改善,保证了换索施工能够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7.
以某系杆拱桥为依托工程,针对吊索索力的诸多影响因素,提出用千斤顶张拉油压表读数测量法与索自振频率振动测量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系杆拱桥吊索索力进行监控测量,即首先用千斤顶张拉油压表读数测量法对吊索索力进行监控测量,然后用测量的索力对索自振频率振动测量法中的索力系数进行标定,最后再用标定后的索力系数及索自振频率振动测量法对系杆拱桥吊索索力进行监控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同时拥有千斤顶张拉油压表读数测量法与索自振频率振动测量法的优点,而且测量精度较高,完全可以满足索力监控测量中较高精度的要求与实际工程的需要,可广泛应用于系杆拱桥吊索索力的监控测量。  相似文献   

8.
影响矩阵法在斜拉桥二次调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斜拉桥施工过程中为增大结构的安全储备并保证主梁受力安全,对斜拉索采用两次张拉,最终实现预想的成桥状态,由此提出二次调索施调索力、顺序的计算问题。以影响矩阵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二次调索最优控制的数学模型,采用惩罚函数法求解,该方法计算精确、简便、实用,也可用于成桥后索力的误差调整。  相似文献   

9.
影响矩阵法在斜拉桥二次调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斜拉桥施工过程中为增大结构的安全储备并保证主梁受力安全,对斜拉索采用两次张拉,最终实现预想的成桥状态,由此提出二次调索施调索力、顺序的计算问题。以影响矩阵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二次调索最优控制的数学模型,采用惩罚函数法求解,该方法计算精确、简便、实用,也可用于成桥后索力的误差调整。  相似文献   

10.
以常州西二环128m系杆拱桥为监控背景,实测系杆拱的索力值。利用Midas软件计算系杆拱的索力值,同时采用影响矩阵法对系杆拱桥的计算索力值进行调整。京沪高速铁路跨常州西二环系杆拱桥索力调整结果与设计值比较吻合,且索力调整过程快速、准确。为其他类似桥梁索力监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比较了曲梁在径向力作用下的不同受力模型;分析了径向拉应力在曲线箱梁腹板中的分布以及防崩钢筋面积和预应力筋保护层厚度的影响;讨论了径向拉应力对裂缝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最后提出了防崩钢筋面积与径向拉应力的拟合关系式,可供曲线箱梁的设计及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科学研究为新技术提供了原理,给我们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而非经济利益,基础研究工作需要充分的自由空间以及社会给予的宽容态度。  相似文献   

13.
圆锥阀阀口液流产生的稳态液动力(轴向力)直接影响着阀的工作状态,并进而影响液压系统.本文用流体力学的边界层理论,对锥阀阀口在层流和紊流状态的压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轴向力的理论公式.试验对比表明,锥角为40°~90°时,计算数据和试验数据相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典型实例从四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总反力对摩擦圆的相切方向与机构输出力(力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简捷有效的总反力相切方向判定法测:总反力对摩擦圆的相切方向一定在使机构输出力矩最小或与机构速度夹角最大的方向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典型实例从四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总反力对摩擦圆的相切方向与机构输出力(力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简捷有效的总反力相切方向判定法测:总反力对摩擦圆的相切方向一定在使机构输出力矩最小或与机构输出速度夹角最大的方向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最简单的二元直角切削模型出发,根据理论、实验和经验三方面的综合,逐步建立了普通麻花钻钻削灰铸铁的钻削力数学模型。模型包含了钻头几何参数、切削用量、工作材料及钻头磨损各方面的因素,并经实验验证,证明其理论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对桥面连续在温度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将要在今后设计工作中加以改进并在材料上和施工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螺旋浆横向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船舶螺旋浆横向力的产生及效果,总结出其对船舶操纵影响的规律,提出了实际运用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The risk of dying or injuring caused by force accumulated among crowds is great in the crowd accidents. This kind of force could even bend steel barriers or tear down brick walls. Compressed force between pedestrians may result in the deformation and compression of pedestrians' body, or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like shortness of breath. The movement and force of crowds are analyzed from the view of microcosm at high density. The compression and deformation are emphasized. The social model has been modifi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very high density which is the non-ideal condition. The model allows moving bodies to be touched more closely. Crowds can even be overlapped. The force will accumulate and propagate especially at dense crowds because of the overlap. It is elastical deformation that results in the force spreading and accumulating through the crowds, which is the important cause of the disaster. The elastical deformation and the movement are correlated closely. The failure of crowd simulation software at high density lies in neglecting the compressed phenomena and the force propagat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velop a micro-simulation model to reveal crowd movement at the non-ideal condition by modeling and simulating the force and movement of pedestrians.  相似文献   

20.
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技术在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因其工序复杂且对预应力结构有较高要求,难免会有技术上的问题。结合某公路桥梁施工实例,探讨了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及相关注意事项,为同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