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绿色理念,介绍了一种新颖的滨水区地下空间开发模式。通过综合运用港池下建造大型地下空间、结构优化及土建装修一体化、室内自然通风及空间灵活划分等技术创新,辅以江水源热泵和冰蓄冷的区域集中能源供应、地下空间自然采光等绿色建筑措施,实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减排节能目标,可为类似的城市滨水区开发提供了有益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
汪生杰  胡殿才 《水运工程》2012,(12):194-199
近年来冀东油田为满足滩海油藏勘探开发需要,成功建造了一系列海上人工岛.工程海域属粉砂质海岸,浅滩、深槽、沙脊交错分布,海域地形条件复杂.工程处于外海且无掩护,风浪流较大,冬季受冰冻影响且冰荷载大.滩海油藏勘探开发用人工岛,安全环保要求苛刻.这对人工岛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冀东油田人工岛设计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包括人工岛功能、选址、平面布置、建设标准、保滩护底措施、围堤结构、岛域吹填及地基处理、对外交通码头等人工岛设计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泽宪 《水运工程》2019,(12):32-38
通过分析泉州湾自然条件,采用数学模型从水动力、流态、冲淤等方面讨论了泉州湾秀涂人工岛建成前后对水沙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工岛建成后减少纳潮量约2%,归顺了人工岛周边水流流态,但对局部流场有一定影响;人工岛建成后固化了部分浅滩沙源,宏观冲淤影响幅度可控。可为类似工程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工岛运行期的安全监测,关系到人工岛围护结构稳定和生产运行安全。结合国内首个滩海人工岛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分析了运行期滩海人工岛安全监测的特点,首次提出了滩海人工岛运行期安全监测的预警指标和预警模式,并分级给出了工程安全应对措施,类似工程可参照实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规划开发,在海口西海岸新海港区附近拟通过建设人工岛拓展用地空间,以承载未来国际旅游都市生态港湾、文化交流与亲水活动空间、国际高端商务居住区与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区的建设。通过对已确定的功能定位,对海豚岛的形态以及功能布局进行探讨,提出规划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建立大型海上娱乐场,这是日本运输省进行的利用海洋空间的工程之一。在离陆地几公里的海上,可建造人工岛,岛上建造码头、企业、居民点、休养所等。在人工岛周围,可与陆地之间创造一个平静海域,或在人工岛上设置波浪控制装置创造一个平静海域。海上娱乐场就建在这海域上。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及人们空余时间的增加,人们对空闲时间的价值观也在变化。人们对这种能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下空间防洪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上海市的特点,从地下空间开发现状、城市洪水影响因素、地下空间洪灾现状以及研究现状几个方面分析城市地下空间防洪的重要性,总结防洪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道港口》2017,(5):477-483
人工岛的建设必须对人工岛建设过程中以及人工岛建成后对周围水环境空间海洋物理、海洋生态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评估与分析。本研究依托天津港东疆第二人工港岛工程,采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方法,对人工港岛建设对海洋环境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东疆人工港岛建设存在的潜在环境保护问题,进而提出一系列适合港岛建设生态防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特大型跨海大桥人工岛格型钢板桩岛壁人工岛的方案,并从结构选型、与隧道的衔接、施工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在人工岛工程中该种格型钢板桩结构所具备的优势,探讨了该种结构在此类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周臻  吴文博  李晓昭 《中国水运》2013,(12):86-88,25
随着城市土地需求日益紧张,地下空间资源愈来愈成为规划中的重点。文中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一种城市空间资源的评价体系,并且导入arcgis数据库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综合评价。不仅解决了苏州地区的地下开发规划难度,也为全国各地规划部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三沙市特殊的战略位置,提出在三沙市规划建设集维权、开发和保护等为一体的人工岛的建议。阐述该项目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建设物流补给综合交通枢纽等 4 个方面,提出人工岛的功能布局设想。提出科学统筹规划、循序分期实施的策略,并提出若干建议,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上大型人工岛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连临空产业园填海造地工程为例,深入分析了人工岛建设工程的特点与关键技术,在借鉴国外人工岛建设经验基础上,分析研究了人工岛建设功能与规模、设计标准、人工岛选址、关键基础资料获取、平面形态与总体布置、陆域形成与基础处理、新型护岸结构、施工组织、生态与环保、监测与监控等关键技术,给出了初步研究结论,并提出了需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南通港洋口港区人工岛距最近的陆域海岸线13 km。为保证人工岛的安全,人工岛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了潮流、波浪、泥沙、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并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本文从防冲、抗震、抛石堤倒滤层施工等方面阐述人工岛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根据系列模型方法研究,通过建立模型沙与原型粘性沙之间的关系,确定系列模型试验比尺。利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实测水文、泥沙及水深测量等现场实测资料分析,根据系列模型理论基础,建立人工岛局部动床系列模型,研究工程实施后对人工岛周边的冲刷尺度。研究表明:人工岛上、下游水深变化较小,人工岛东西两侧水深变化较大,距离人工岛较近处,水深增长较大,距离人工岛越远,水深增长越小。人工岛的实施引起的冲刷均集中在人工岛周边1 km左右,范围较小,基本不会对伶仃航道和铜鼓航道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海域在冬夏两季受不同季风作用,波流情况异常复杂,故需对该海域的波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人工岛的布臵进行验证和优化。本文利用潮流数值模拟软件对人工岛实施前后的流场、流速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岛实施后整体水流流态基本与工程前保持一致。人工岛与前期的西防波堤连成一体,人工岛实施后可消除沿岸水流对一期口门、航道的直接影响,口门流速会有所降低,由此证明人工岛选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沙特吉赞人工岛,是将原规划拟吹排至8公里远处弃土场堆存的约1500万方疏浚弃土,经过精心设计后,变废为宝,在海上吹填建造形成一座约1.2平方公里的人工岛,并由此而调整了整个港口的规划布局。本文主要从人工岛位置与面积的确定,边坡防护型式的选择、施工工艺的选择及对应环保措施,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的主要设计进行了阐述,该项目采用国际相关规范或设计手册,完成了设计方案。经过建成使用三年来的观察,证明了人工岛的各项设计指标、护岸结构的强度、稳定性等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双鱼岛作为离岸式城市综合开发类人工岛,岛上陆域高程是一个独立的系统,陆域高程的确定关系到规划、安全、护岸、景观、土方量和造价、防洪排涝、亲水性等。对人工岛填海造地期和使用期高程确定的主要因素进行论述,并整体介绍双鱼岛高程的变化趋势,对不同部位的高程确定进行分析,同时对工程安全性与景观的平衡、高程与上部规划的关系、高程与土方量及最优造价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的高程确定提供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工岛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岛是人类出于各种目的,在海上建成的陆地化的工作与生活空间,是人们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局部冲刷是大桥工程设计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在现场资料分析与物理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正态系列模型延伸法,在潮汐宽水槽中研究了淤泥质海床上人工岛周围流态变化和局部冲刷的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洪季大潮情况下,东、西人工岛最大冲深分别为10.3 m和9.0 m,冲刷坑集中在岛桥结合部和隧道防护段及防撞墩附近;最大冲刷深度与人工岛的几何形状、流速、工程水域的沙土特性以及水深等相关,冲刷坑的平面形态则与岛型、水流夹角、涨落潮流速差以及潮流历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沿海各地通过填海造地的方式向海洋要地,建设港口及旅游业,导致填海工程对所在海域水体交换能力发生变化,影响水环境。本研究针对北戴河新区拟建人工岛,对不同功能建设方案进行研究,运用MIKE21 flow model模块探讨研究人工岛后在不同开口条件下所在海域的水体交换、污染物扩散及污染物存留率的变化规律,进而评价人工岛对水环境的影响。在考虑人工岛景观与自身净化能力达到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人工岛和水环境的诸多因素,给出了可供规划参考的人工岛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