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工程(以下简称"深中通道工程")海底隧道基槽开挖试验项目为依托,介绍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沉管安装基槽回淤监测及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利用回淤量计算法、差值色块图比对法对基槽回淤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利用断面图分析法、三维图比对法分析边坡稳定性变化情况,实现了对该项目隧道基槽回淤及边坡稳定性的合理分析,...  相似文献   

2.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施工采用沉管工法,在E15节沉管施放中发生了基槽异常回淤,迫使沉管返航,造成了巨大的工程损失。明确异常回淤机理,实现基槽泥沙回淤的精确预报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通过开展大量自主创新性研究工作,揭示了基槽异常回淤的原因,开发了沉管基槽多因素、复合型基槽回淤预报模型系统,实现了沉管基床上泥沙回淤的精细化预报,保障了E15~E33节沉管的顺利安放。研究成果从基础理论、模拟技术、预警预报模式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开创性突破,对我国工程建设和泥沙研究的理论具有极大的提升和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潮流作用下,负地形的水下基槽内容易产生泥沙沉积现象,为掌握回淤强度,通常采取多波束扫测、回淤盒观测、含沙量监测等现场回淤观测手段;为更直观地判断基槽的回淤强度,了解淤积物的密度及颗粒组成等数据,我们通过在基槽底部放臵回淤盒进行回淤观测,采集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淤积物,并进行相关的试验分析,以便于掌握工程附近水域水文泥沙的运动规律,为回淤数学模型提供可选的、合理的参数,构造半经验的回淤预报公式,为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提供数据支撑,最终为现场施工提供指导性意见,实现更小偏差的基槽施工精准度。  相似文献   

4.
沉管隧道施工过程中基槽内容易产生回淤,当回淤超过一定厚度时沉管隧道将无法正常对接,此时需要提前清淤。针对目前沉管隧道施工中清淤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文章通过黏度计研究了淤泥的流变特性,采用Herschel-Bulkley流变模型描述其剪切流变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采用CEL有限元法模拟沉管挤淤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并通过对比数值计算结果和沉管挤淤小比尺室内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该CEL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利用该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某实际工程在不同淤泥容重下初始回淤厚度与最终夹泥厚度关系,建立了最终夹泥厚度小于0.5 mm时淤泥容重与其对应初始回淤厚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根据该曲线为沉管隧道施工中不同隧道底部压强作用下的清淤标准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下基槽回淤沉积物厚度过大时会增大沉降,甚至可能导致地基失稳事故。相关规范对水下基槽回淤沉积物厚度检测没有规定具体检测方法,工程实践中采用的回淤沉积物厚度检测方法五花八门,有些检测方法存在较多偏差甚至是错误方法。在分析浮泥和回淤沉积物差别的基础上,对回淤沉积物泥厚度检测方法进行分类、介绍和评价,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说明区分浮泥与回淤沉积物、合理选择回淤沉积物厚度检测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深圳行洲岛友联修船基地陆侧配套设施中的抛石堤原设计方案为基槽挖泥后陆上抛石形成大堤,施工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并经设计同意调整为抛石挤淤施工方案.对抛石挤淤施工过程中主要工序控制、抛石后着底情况检测以及陆域形成过程中的堤身稳定性监测等技术措施进行论述,旨在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至中山通道沉管隧道基槽工程为背景,建立二维水动力泥沙数学模型,采用现场实测资料进行验证,预测了大风过程基槽内的回淤分布。结果表明,基槽开挖后,最大下挖深度约30 m,大风过程引起的基槽淤积明显,回淤分布特征为中间大、两头小,最大淤厚为0.78 m。  相似文献   

8.
上海港宝山港区工程已于1990年底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现扼要介绍宝山港区的工程特点和回淤观测,软基加固试验,试桩三项科学试验概况,其中港池试挖回淤观测和投产以来回淤情况,为长江口建设大型挖入式港池提供了宝贵数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维护疏浚工程历年的施工经验,分析工程特点,针对疏浚施工与航道安全运营之间矛盾大、质量要求高、外部环境复杂、实际回淤量远远超过合同工程量等特点,提出了掌握航道回淤规律、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安全控制和外部协调等控制要点,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0.
水工工程基槽开挖后容易出现回淤,影响预制构件的安装质量。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附近原泥面表层存在流淤,沉管基槽两侧需考虑设置临时挡泥结构。通过分析比较圆筒+挡泥板+软插板装配式挡泥结构方案与钢板桩挡泥结构方案的优、缺点,认为装配式挡泥结构方案在施工难易、工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介绍装配式挡泥结构方案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情况。装配式挡泥结构稳定性好、工艺简单、装配化程度高,满足沉管基槽挡泥功能要求,可为深水基槽挡泥施工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粉沙质海岸开敞航道回淤计算的统计概化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祖德  侯志强  孔令双 《水道港口》2002,23(4):253-258,274
针对粉沙质海岸开敞航道的回淤特点提出了一个计算航道回淤的统计概化模型。用此模型计算了某港粉沙质航道在施工过程中遭遇几次大风后的回淤量 ,并用此港实际测量所得回淤量来验证 ,得出较为一致的结果。因而 ,此模型可用于实际工程计算。又通过此港的实际资料 ,进行了粉沙质航道回淤的统计特性分析 ,为进一步开展粉沙质航道泥沙运动和航道回淤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珠海港一直存在比较严重的回淤问题,尤其是近几年不断进行航道升级,需要每年展开水深维护疏浚工程,来有力确保船舶能够安全通航,疏浚泥沙的含水量较高并且施工期间存在较多干扰因素,所致施工维护成本较高且效率较低。本文通过对珠海港疏浚工程开展过程中,结合港区的泥沙来源及回淤强度分布规律,立足珠海市港区维护疏浚的基本需求,提出新型环保疏浚设备技术运用于港区疏浚工程的主要作用成效。  相似文献   

13.
厦门港航道维护工程疏浚量大,回淤强度高,工程量分布极其不均,工期紧迫。为确保施工安全以及工程顺利开展,利用自航耙吸船施工方法,结合回淤分布情况以及各船舶开挖能力、操纵性能等,合理组织船舶进行作业,确保港口码头正常运营。本文分析了厦门港航道维护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的要点,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在不扰动已经铺设完成的碎石基床条件下,实现水下高精度清除回淤物的装备及方法的设计思路,得出了在风、浪、流条件下,清淤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并结合工程情况找出了影响基床面清淤施工的关键参数。在外海深水条件下风、浪、流作用下,不扰动已铺设沉管碎石基床面的条件下,进行了基床面水下高精度快速清淤施工。为大型沉管碎石基床清淤施工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深圳孖洲岛友联修船扯地陆侧配套设施中的抛石堤原设计方案为基槽挖泥后陆上抛石形成大堤,施工中整为抛石挤淤施工方案。本文主要论述抛石挤淤施工过程中工序控制、抛石后着底情况检测以及陆域形成过程中的堤身稳定性监测。  相似文献   

16.
李鹏  赵鹏  程瑾  王文博  李建 《水运工程》2018,(S1):43-48
针对东营港某港区在防波堤建设和航道疏浚施工同步进行的共同作用下的备淤深度问题,建立工程海域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波浪、潮流、泥沙及地形冲淤验证。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将施工过程分解为若干节点分别建模计算,并结合施工结束至竣工验收的不同时间分期叠加统计。得到同步施工期间航道的回淤规律并预测备淤深度。该研究为航道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也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礼茂  许羿 《水运工程》2011,(12):19-24
介绍了“控制加载爆炸挤淤置换法”专利技术及其在漩门三期围垦工程海堤的施工控制及检测情况,通过工程实践说明,对软基深厚的工程,采用悬浮式堤身结构是经济可行的,应用爆炸挤淤置换法技术施工可保证工程质量并控制工程造价,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及经验参数可作为以后工程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崔长会 《中国水运》2010,334(8):39-39
本文基于连云港港15万吨级航道2005年11月至2008年9月疏浚施工过程中的大量现场观测资料,进行了施工期泥沙回淤特征分析以及施工期泥沙回淤风险识别。研究表明,连云港航道施工期回淤与自然回淤特征基本一致,但是施工期回淤受大风影响更为显著,大风与设计分摊不足是连云港航道疏浚施工回淤的主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9.
以天津南港大航道项目为依托,通过研究航道施工期间的回淤规律,计算并推荐在施工中应预留出的备淤深度,从而达到既能满足航道设计要求、又以最优的超挖量实现施工经济性的目的,从实际施工效果来看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航道疏浚;回淤;数学模型;泥沙扩散  相似文献   

20.
李雷斌 《中国水运》2014,(4):368-370,372
爆破挤淤已成为水下处理特殊软基的重要技术手段,文中结合工程实例,在传统爆破挤淤法的基础上,根据施工所得经验成果,对应用爆破挤淤填筑护岸及防波堤法处理含夹砂层软基的施工工艺、爆破参数、施工方法及爆炸挤淤理论等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