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铁强 《世界海运》2013,36(1):55-56
船员工作面临的海上风险极高,作为对价,其工资福利相对陆地一般工种较高。近年来,随着劳务派遣制度的产生和发达,船员工资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机制,劳务派遣有其优势并导致劳务派遣用工数量实际增加,但相关的劳动争议也因而增多。船员和用工单位在选择这种用工方式时,必须意识到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比如劳务派遣单位欠薪,尽管用工单位已经支付此款,但如劳动者要求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用工单位即要再支付一次工资。又如用工单位未实际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报酬致使船员未实际受偿,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更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本案即因此种纠纷成讼。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方式,在很多企业被采用,其优点是可以节约成本、人事管理便捷、优化人才结构、赢得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同时,劳务派遣也存在稳定性差、文化融合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介绍劳务派遣的起源、发展现状,结合管道涂敷劳务派遣沿革和塘沽项目部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派遣员工队...  相似文献   

3.
张彪 《集装箱化》2010,21(10):15-18
<正>本文以天津港某集装箱码头企业为例,探讨港口高速发展时期集装箱码头企业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现状、问题成因及改进措施,以期为港口劳务派遣员工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寻找新的发展途径。1劳务派遣员工管理现状1.1劳务派遣员工的待遇和权益1.1.1薪酬福利对于完全由劳务派遣员工从事的岗位,其工资标准由该公司与劳务派遣公司参考天津港同岗位现有平均工资水平协商确定;  相似文献   

4.
<正>港口国有企业的人员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色彩,人员的"配制"并没有与企业的战略发展和生产经营相对接,依然以"统筹分配"为主导,造成了人力资源"相对过剩"和"相对紧缺"。为弥补企业日常业务操作岗位的人力资源"不足",劳务派遣用工被国有企业普遍采纳。一、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现状劳务派遣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其目的是为了降低用工成本、规避用工风险以及便于用工管理。国有企业大多采用转移派遣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力资源短缺的现象,却又埋下了一个更大的"隐患"。  相似文献   

5.
文中从劳务派遣的起源和背景入手,深入分析了海事事业单位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周丹君 《集装箱化》2009,20(10):1-1
近年来,随着集装箱码头劳务用工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劳务用工岗位的日趋丰富,码头企业在制定劳务用工薪酬体系时经常面临许多困惑。北京道锐思管理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合作发起国内集装箱码头劳务用工薪酬现状调研,目的在于为集装箱码头企业制定劳务用工薪酬政策提供参考,帮助企业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劳务用工薪酬体系,提高企业劳务用工策略的科学性,改善企业劳务用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一、港口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1.产生原因(1)员工法律意识淡薄随着港口企业用工制度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合同期限灵活化,劳务用工数量增长迅速。但从劳务用工的整体素质来看,具有教育程度偏低、技能参差不齐、法律意识淡薄的明显特点。庞大的劳务用工数和较低的文化水平形成的反差也为港口企业法律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8.
文中以宁波航标处(以下简称"航标处")为例,分析了现有用工模式(劳务派遣与劳务外包)的利弊问题,并就如何加强编外用工管理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集体协商制度,使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的合法用工形式在解决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化用工在海事系统职工队伍中不断扩大,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岗位(如海巡艇船员、汽车驾驶员等岗位)使用劳务派遣的方式较为普遍。以江苏海事系统为例,截至2008年年底社会化用工人员约占从业人数的25%。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新法)已于2013年7月1日实施,试行即将一年。修正案共4个条款是关于劳务派遣方面的修订,其中有3个条款涉及用工单位(法律责任不在此赘述)。据新法,现行的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几乎(绝大部分)陷于违法的境地,劳务派遣面临严峻的挑战。尽管机关事业单位目前暂未纳入最新出台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适用范围,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法律的不断完善,其规范力度也会逐步加大。未雨绸缪,缓解新法可能带来的冲击,并避免高额人力成本,寻求合法、合理、合情的应对思路和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汪德贵 《中国港口》2012,(3):56-57,59
<正>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全球多元化发展和港口产业的不断繁荣,港口用工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企业的劳务用工需求也在随着港口业务量的增长不断上升,当前劳务人员已成为港口企业用工的重要力量,如何保持劳务队伍的稳定已经成为港口企业直接面对和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港口企业劳务用工特点综观当前港口企业劳务用工,主要呈现以下  相似文献   

13.
论劳务派遣中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之间的责任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中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并就其双方之间如何承担责任从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王洪亮 《集装箱化》2014,25(7):15-17
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强调人的重要性。在人力资源战略原则和分类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企业往往将非核心员工管理外包,以便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核心员工管理。近年来,集装箱码头企业用工形式日趋多几化,劳务员工从事工种也由单一的货物装卸向机械操作、机械维修、理货、码头管理等多极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劳务派遣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船员条例》、《船员服务管理规定》对船员劳务派遣有所涉及,但是关于船员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直接影响了船员劳务派遣和航运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有关船员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完善船员劳务派遣法律法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船员劳务派遣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曦 《世界海运》2008,31(4):50-52
简述船员劳务派遣的概念,分析船员劳务派遣的法律关系和特点,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类似做法,建议对船员劳务派遣中的船员进行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战锡广 《中国船检》2013,(8):101-103
目前,我们大部分企业中均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劳务人员的管理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有的企业甚至把使用劳务用工方式作为规避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的重要原由之一。企业使用的劳  相似文献   

18.
潘颖 《中国水运》2012,(9):28-29
心理契约是联系组织与员工的重要心理纽带,对于提高员工满意度有着重要的作用。派遣制员工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新型就业方式,以其弹性灵活的机制、便捷的用工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组织的青睐。然而现有的实践表明,这一特殊群体的工作满意度并不高,表现为缺乏归属感、职业规划不清晰等。本文通过研究心理契约的激励机制,来探讨如何提高派遣制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港口的劳务用工(指港区业务外包的装卸工和劳务派遣工等)已成为现代化港口生产中一支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力量。劳务工队伍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港口企业的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因此,如何使对劳务工管理从以降低港口企业的成本管理,以本企业的利益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     
《港口科技》2006,(10):34-36
天津港再入中国企业500强,宁波做大“无水港”港口腹地扩展到武汉合肥,鹿特丹港与南通港共商物流贸易合作,港航携手共铸辉煌连云港港与中海合作谱写新篇章,日照港劳务用工体制改革获得圆满成功,日照港股份公司上市 成为新询价制首单IPO。[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