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已经逐渐走向市场,但是,目前消费者对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发动机、变速器、转向机等关键零部件的再制造产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是否能够为消费者所接受,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讨论如何提高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的客户认知度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9年1月1日,由商务部组织制定的国家标准GB22128—2008(《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其中技术含量最高、节约潜力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已开始陆续举办“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技术职业资格培训班”。为了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志,便于消费者识别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  相似文献   

3.
《时代汽车》2008,(10):19-1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的生产、识别,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知情权,推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4.
《时代汽车》2008,(4):94-94
3月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确定了首批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同时将开展再制造试点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范围暂定为: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启动机.转向器五类产品。  相似文献   

5.
红绿灯下     
《驾驶园》2008,(5)
发改委:零部件再造管理办法公布3月6日,发改委正式发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确定了首批14家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同时将开展再制造试点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范围暂定为: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启动机、转向器五类产品。《办法》中,发改委规定,暂不允许再制造企业从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收购五大总成进行再制造;再制造产品原则上不得低于同类原产品新件的质量保修期;零部件再制造企业不得回收或再制造未获得授权的其他企业产品;再  相似文献   

6.
黄为民 《汽车情报》2008,(10):16-17
日前国家发改委选择确定了14家整车(机)生产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这些企业包括,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授权)、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开展再制造试点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范围暂定为: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起动机、转向器五类产品。这标志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又跨出了十分关键且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汽车情报》2008,(10):47
2008年3月6日,发改委正式发布《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确定了首批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同时将开展再制造试点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范围暂定为: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启动机、转向器五类产品。  相似文献   

8.
新新 《汽车与配件》2013,(17):35-37
发展汽车产品回收利用再制造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2012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关键技术开发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次2013汽车产品回收利用再制造国际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会于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产品回收利用再制造产业的国际化、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再制造零部件作为产业发展,是需要政府、生产企业及消费者共同推进的,而目前只有技术走在前面,政策与市场相对滞后,如何破局?是本次论坛的焦点议题。  相似文献   

9.
中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和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我国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探讨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模式及现状,指出我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路线与实施效果预测.  相似文献   

11.
2008年3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正式发布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并确定了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其中包括3家汽车生产企业和11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3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北京与14家试点企业签署承诺书,正式启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再制造进入我国已有20年历史,应用范围从军品逐渐扩大到汽车等消费产品,在这期间,再制造是否已经被我国的消费者所接受?本文通过开展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问卷调查工作,对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消费认可度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国家启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以来,再制造产业发展并不顺利,在诸多方面困难和机遇并存.本文从政策法规、市场环境两方面分析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对发展环境的全面系统认识,有利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发挥和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克服或转化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进行观念、技术、管理体系和营销等多维度创新,推动再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现行的汽车再制造法规和政策,得出限制汽车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障碍是,不允许对从废旧汽车上拆解下来的五大件进行再制造,也不允许对从国外进口的废旧零部件进行再制造。提出了取消政策障碍,开放市场,吸引资本投资再制造产业,鼓励、支持再制造研究的措施,以及加快废旧汽车产品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日,全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推动工作座谈会在东风襄樊基地召开,标志着我国汽车零部件绿色再制造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6.
<正>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概念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把旧汽车零部件通过拆解、清洗、检测、分类、再制造加工或升级改造、装配、检测等工序后,使其恢复到具有原产品一样的技术性能和质量的制造过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不是简单的  相似文献   

17.
Daisy 《时代汽车》2009,(6):114-115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车主们不免疑问,已经报废的汽车零部件不该如废铜烂铁一般送到回收站吗,为何反而让它们重新回归成为汽车的组成部件?如此这般,汽车性能如何保证?汽车安全如何保障?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究竟是一条怎样的路?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再制造,这一在欧美国家成熟的产业。在中国却刚刚起步。数据显示.在汽车保有量2.85亿辆的美国,有近一半的售后产品使用的是再制造件。2010年,美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规模达40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4成以上。截至2010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约8000万辆,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比例却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9.
近日,全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推动工作座谈会在东风襄樊基地召开,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名誉会长何光远介绍了国家发改委颁发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由国家发改委主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承办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启动仪式近日举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讲话中指出,我国已迈入汽车社会,今后汽车的保有量、报废量以及维修所需零部件数量都会大幅度增长。如何有效利用好废旧汽车中的可再生资源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特别是对旧汽车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再利用和再使用,可以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