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奎先运营隧道射流通风效果的卫生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摸清当前车流密度下不同运营状态,自然及机械通风排烟效果,同时探索不同给风时间对排烟效果的影响。项目 在奎先隧道内进行空气中C0、N0x、C02,02的测定。结果 射流式通风的排烟效果明显优于自然通风,试验提前通风与列车上行出洞后实施机械通风较为合适。结论 奎先运营隧道射流通风效果基本达到通风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拉萨至日喀则铁路盆因拉隧道全长10415m,地处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缺氧严重,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50%左右,牵引方式为内燃机车牵引.本文结合辅助坑道、工期要求等。对盆因拉隧道运营通风方案进行了比选,初步拟定了通风方案.通过本文的介绍,旨在推进我国高原地区长大隧道运营通风技术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关角隧道洞口风幕式风道通风效果及通风必要性以及通风条件。在现行图确定的客、货物列车运行条件下进行测试,测试条件分自然通风及有风幕的机械通风,以NOx和CO的浓度作为评价依据对通风效果进行卫生学评价。测试结果表明该隧道在没有机械通风的情况下,洞内有害气体浓度超过部标,需要进行机械通风。开两台风机和有风幕的情况,通风13.5min洞内的有害气体可降至允许浓度以下。  相似文献   

4.
隧道中CO浓度的高低是反映隧道通风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了解隧道中空气污染对线路维修人员身体危害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我们对辛泰线上分局管内的9座隧道南浓度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的设置:在每座隧道设采样点两个,一个在隧道的中间,另一个在机车前进方向距出口30m处的隧道内. 1.2 采样方法:用双连球冲洗铝薄气囊两次后再  相似文献   

5.
基于改进的CFK方程的隧道CO浓度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通风以控制CO、颗粒物为主。我国现行规范《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以下简称《规范》)给出了不同通风方式隧道在不同运营工况下CO浓度设计限值。国外对隧道内CO浓度限值的设定有着越来越低的趋势。根据纵向通风、半横向通风隧道CO分布特性,改进了用于计算在一定环境CO浓度及暴露时间下人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的Coburn-Forster-Kane方程(CFK方程),并基于此对《规范》中CO浓度设计限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生理角度出发,《规范》的设计标准可能已高于实际需要,若条件允许,可适当提高隧道CO稀释标准。此外,《规范》在阻滞工况的设计限值以及长隧道的适应性方面并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确保东北东部铁路通道运输生产安全顺利进行,保障铁路职工身体健康,避免能源浪费,对白河至和龙线荒沟和南山隧道通风装置排烟除尘效果进行测试。方法依据TB/T1912—2005《铁路运营隧道空气中机车废气容许浓度和测试方法》。结果两个隧道通风装置排烟除尘效果良好,列车通过后最佳通风时间为荒沟隧道25 min、南山隧道33 min,所测定的各项卫生学指标可降到本底值或接近本底值。  相似文献   

7.
工务管理实践的经验表明,通风,照明和防火问题是运营隧道中亟需解决的几个大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长大隧道的建成与开通,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更为迫切。作者提出根据运营隧道实际需进行机械通风设计,照明是做好隧道内线路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前提,隧道中轨道状态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等论点。我国铁路内发生的多起列车脱轨颠覆所酿成的火灾事故,是个沉痛的教训,必须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8.
内燃机车通过隧道时,所排出的废气造成对隧道内空气的污染,1965年以来对东风型(2,000马力)内燃机车通过隧道时,对隧道内空气的污染情况有了较详细的了解,从而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防治措施,使隧道内作业人员免受或减轻有害气体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本文简略介绍东风型内燃机车废气中有害气体的成分、浓度和分布规律等试验资料,同时提出应考虑隧道的特点,需要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卫生标准,供有关部门作为对各种防治措施效果的鉴定和评价的依据,并根据隧道内的排烟规律,对人字坡隧道通风量的计算和采用的通风方式进行一些探讨,供对运营隧道有害气体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关角隧道洞口风幕式风道通风效果及风风必要性以及通风条件。在现行图确定的客、货物列车运行条件下进行测试,测试条件分自然通风及风幕的机通风,以NOx和CO的浓度作为评价依据对通风效果进行卫生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针对隧道运营通风提出了“同步跟踪”的新概念,并根据现行隧道运营通风的弊端论述了进行“同步跟踪射流通风”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高海拔地区(海拔>3 000 m)隧道内燃牵引运营通风设计中,有害气体容许浓度没有相应的规范可参照。通过国内外高、低海拔地区CO、NO2最高容许浓度的比较,国内外隧道运营通风与环境控制标准检索、分析,提出高海拔隧道内燃牵引运营通风控制标准建议值。研究结论:国内相关规范(标准)规定的有害气体最高容许浓度比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高。初步建议高海拔运营隧道内空气中内燃机车废气的容许浓度:NOx(以NO2计):工作日内平均容许浓度为10 mg/m3,工作日内任何一次30 min内接触废气的平均浓度不超过30 mg/m3。CO:工作日内平均容许浓度为30 mg/m3,工作日内任何一次30 min内接触废气的平均浓度不超过90 mg/m3。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长大隧道施工通风节能技术,以虹梯关特长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CFD商业软件FLUENT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调研方式计算确定特长公路隧道中施工通风控制标准及需风量,制定特长公路隧道联合式通风方式并在风管长度、风机选型数量和风机位置等方面对通风方案进行优化。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有无排风机的通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特长公路隧道的施工通风中,独头式通风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采用满足污风回流要求的联合式通风方式。该方式能够快速将隧道掌子面及附近区域的CO浓度稀释至规范要求,改善洞内通风条件,保证施工进度,节约大量人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13.
郭霞 《铁道勘察》2005,31(6):84-86
介绍铁路隧道运营机械通风采用智能化远程集中监控新技术,该技术可实现本地监控无人值守,达到减少定员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瓦斯隧道运营通风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瓦斯隧道在运营中,瓦斯浓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得大于0.5%。针对其规范要求进行研究,进而采取有效的瓦斯隧道运营通风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方法:在总结南昆线家竹箐隧道KJ4瓦斯监测与报警系统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本次“达成线云顶、天台寺”瓦斯隧道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目前监控系统软件的技术,明确本次监控系统设计中需要解决软件技术支持的重点问题。研究结果:本次运营通风监控系统软件采用“基于非恒定流理论的通风控制模型”和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及先进的监测联网技术。提高了集成度、可靠性,易安装、维护和使用,同时在经济上降低系统建设、维护和运营费用。研究结论:隧道风机控制室计算机软件、监测系统的联网技术、本地控制柜的应用软件、数据通讯的FSK技术、瓦斯监测传感器的接入技术运用到本瓦斯隧道运营通风监控系统设计中,充分体现了监控系统设计的先进性,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瓦斯隧道通风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测定和评价了秦岭特长铁路隧道施工通风布局和通风效果,对隧道的施工全过程的尘毒浓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机压入式通风基本上可满足秦岭隧道施工通风需要。  相似文献   

16.
由于瓦斯隧道混凝土衬砌本体中的细小孔隙和“三缝”等缺陷的存在,建成后的瓦斯隧道必然受瓦斯浸袭,这对经营支使危害极大,为此,本文对瓦斯隧道运营通风技术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经济,安全,有效的通风方案,为未来瓦斯隧道的通风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衡炎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和火灾特点,探讨该隧道火灾荷载规模,并根据隧道中可能发生的火灾场景进行FDS数值模拟,获得火灾模式下隧道温度场分布规律及烟气蔓延规律。通过隧道正常运营及火灾情况下需风量或通风量的计算,提出隧道通风及烟控方案的优化措施,为今后的高速公路隧道消防工程设计优化提供技术支撑,为进行隧道火灾通风设计和烟控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深圳地铁龙华线的实际情况,模拟在实际运营的情况下,区间隧道同时存在3列列车在同一区间隧道内情况下,隧道通风系统能否在火灾工况下火灾模式通风;测试火灾工况下区间隧道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并对区间隧道火灾排烟风速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结论,文章对工程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海拔特长山岭隧道由于其特殊的环境条件,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恶劣,给施工通风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依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勿角乡境内山岭隧道工程,通过理论研究与现场施工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高海拔特长山岭隧道通风技术进行探讨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对高海拔地区隧道通风方式进行对比论证,确定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方式;(2)通过对高海拔山岭隧道施工各项通风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制定出高海拔山岭隧道通风专项技术方案;(3)通过在施工现场对隧道爆破施工后的粉尘与风速进行监测,验证了通风专项技术方案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污染物浓度演化的单箱物理模型,从质量守恒方程出发建立地铁内空气污染物的控制方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分析.结合地铁客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站台和区间隧道内CO_2浓度的变化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铁的正常运营时段,站台内污染物浓度较稳定,空气品质较好;区间隧道内的污染物浓度随客流量变化而变化.空气品质较差;在非运营时段,CO_2浓度随时间呈负对数规律衰减,从提高地铁运行环境的角度,可考虑延迟关闭地铁通风系统;增加新风通入量可整体提高区间隧道内空气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