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去秋来,日本每逢人们回故乡扫墓祭祖的时候,或是观光旅游的旺季,电视上总会报道人满为患的状况,与之相对应的是东京、博多等车站发出的一列列新干线列车上座无虚席的情景。即便是每年如此反反复复的报道,仍然有大量的旅客按照火车时刻  相似文献   

2.
祝之 《交通与运输》2007,23(6):74-75
通过前几期日本新干线发展过程的介绍,可以看到从业者为了达到列车时速200公里,殚精竭虑,付出了巨大的辛劳。伴随着新干线运营成功,开业约40年间零事故率的辉煌业绩,全世界有口皆碑。但是,获得这些成果之后,新干线今后的前进方向又在哪里呢?此外,对于JR各个公司的实验列车来说,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测试,500系列、700系列、E1系列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2007,(4):16-16
4月3日,在巴黎和法国东北部的斯特拉斯堡两市之间新建的高速铁路铁轨上,一列银灰色的“V150”列车创下新纪录。列车启动10分钟后,列车首先达到时速515.4公里,打破了法国高速列车保持了17年的世界纪录。在行驶73公里后,列车时速达到574.8公里。  相似文献   

4.
正看着上海虹桥火车站候车大厅屏幕上显示的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高峰时段无论是京沪高铁还是沪宁、沪杭等城际高铁,高速列车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发出。若放眼整个高速铁路网,成百上千列高速列车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有条不紊、安全正点地运行。在这庞大的  相似文献   

5.
所谓高速铁路的运营组织模式,就是在高速铁路线上开行何种列车?如何组织各种形式列车在高速铁路线上运行?根据高速铁路修建模式的不同,一般有以下3种运营组织模式。一、全部开行高速旅客列车模式就是说,在高速铁路线上只运行高速旅客列车,不允许跨越本线的其他任何列车运行。其直通客流量大,但若要乘坐跨越本线旅客列车的只能采用换乘办法解决。日本的新干线高速铁路线就是这种典型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自成系统的高速客运专线。其优点:列车运行速度高,可达300公里/小时以上;列车间隔时  相似文献   

6.
正看着上海虹桥火车站候车大厅屏幕上显示的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高峰时段无论是京沪高铁还是沪宁、沪杭等城际高铁,高速列车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发出。若放眼整个高速铁路网,成百上千列高速列车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有条不紊、安全正点地运行。在这庞大的高铁糸统里,是什么确保着列车运行的有序和安全呢?在中国2万多公里的高速铁路中,京沪、沪广、京津城际、沪宁、沪杭城际等高速铁路的列车最小追踪间隔只有3分钟,这些高速铁路采用了哪种列车运行控  相似文献   

7.
<正>看着上海虹桥火车站候车厅大屏幕上显示的高速列车的开行时刻表,高峰时段,无论是京沪高铁还是沪宁、沪杭等城际高铁,高速列车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发出。若放眼整个高速铁路网,成百上千列高速列车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有条不紊、安全正点地运行着。本文着重介绍高铁列控系统和降噪技术。一、高铁列控系统在这庞大的高铁系统里,是什么确保着列车运行的有序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祝之 《交通与运输》2007,23(3):76-77
日本新干线运行至今能保持旅客零死亡的纪录,是和全面严密的安全防范系统分不开的。这里仅介绍其在车辆养护方面的对策和措施。铁路部门明确规定了列车的检查内容和检查周期。检查的种类分为现场检查、详细检查、台车检查和全面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新干线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其后随着信息技术和电气技术的整体进步,为实现大运量高密度运行、提高安全性能及减少维护费用基本目的,新干线先后做过7次大的设计变更,应用了大批新技术。从技术整体来看,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按照日本“全国新干线铁道整备法”第二条规定,新干线必须在主要区间线路上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高速行驶。在东海道新干线建设之初,这样的法律就已经定了下来。为了要与一般火车铁道有明显区别,新干线高速铁道建设的这一宗旨就更加明确。经过设计人员坚持不懈地努力进取,新干线从线路、车体的规格到运转、管理等方面,都形成了完整的系统。  相似文献   

10.
磁浮列车与轮轨高速列车对线桥动力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德国Transrapid高速磁浮列车和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为基础,通过建立高速磁浮、轮轨列车与线桥动态相互作用模型,计算了不同行车速度(100~500km/h)和不同桥跨(12~32m)情形下高速列车与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并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磁浮列车在高速特别是超高速运行条件下的乘坐舒适性明显优于轮轨高速列车;磁浮与轮轨高速列车作用于轨道的每延米荷载大体相当;高速磁浮列车对小跨度(22m以下)桥梁的动力作用小于轮轨高速列车,而对中等跨度尤其是大跨度桥梁,轮轨高速列车较高速磁浮列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日本新干线推向美国 “日本新干线最快最安全,是拥有优异的运输能力和高效性的高速铁路系统”。在2009年6月底赴美国推销新干线的日本JR东海会长葛西敬之在与美国政府有关人员和铁路专家会面时,发表了这番讲话。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技术站阶段计划的计算机编制,研究了静态配流和列车解编方案调整的协同优化.在综合考虑优先排空和优先发送较近编组去向车流的编组要求、欠轴列车停运要求,以及到发列车时间和车流接续关系的基础上,以静态配流为主线,通过调整欠轴列车编组顺序以及与其相关到达列车的解体顺序构造邻域,设计了局部邻域搜索算法.该算法的主要思路是:每次搜索只考虑最早出发的欠轴列车;构造其邻域时保证不产生新的欠轴列车;通过邻域搜索后,该列欠轴列车如不能满轴就停运.算例表明,与既有方法相比,该算法能求出编组列车数、编组车辆数和中时的更好解.  相似文献   

13.
技术站列车解编顺序的调整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综合考虑技术站运输生产实际情况、调车机车能力限制和到发列车车流接续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站列车解编顺序的调整方法.当前一列出发列车的待编时间长于或等于后一列的编组作业时间,且前一列的编组最晚开始时刻晚于或等于后一列的编组最早开始时刻时,可调整相邻列车编组顺序.当后一列到达列车的待解时间长于或等于前一列的解体作业时间,且后一列的解体最早结束时刻早于或等于前一列的解体最晚结束时刻时,可调整相邻列车解体顺序.上述规则可推广到跨列车解编顺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天津地铁1号线作为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之一,其列车广播系统在功能上有很多缺陷,并且车辆运行至今其列车广播系统内部电子元器件出现老化现象,设备稳定性降低,故障率逐年升高,特别是相对于新型列车广播系统故障率较高.地铁员工根据多年来列广系统的故障情况,借鉴其他列车广播系统的优点与平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1号线车辆列广系统进行功能优化分析,使其实现头尾冗余、单元内列广报站功能冗余等功能,降低列车广播系统故障对车辆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际快讯     
《轨道交通》2013,(9):20-21
日本铁路公司重启新型磁悬浮列车试运行 力争开通磁悬浮中央新干线的日本东海铁路公司(JR东海)近日时隔约2年重启试车,使用LO系列新型列车在延长至42.8公里的日本山梨磁悬浮实验线(山梨县上野原市一笛吹市)进行了最高时速为500公里的试运行。据报道,JR东海从1997年4月起在实验线的18.4公里先行区段进行试车,2011年9月起暂停,之后完成了向东面的上野原市延伸7.8公里、向西面的笛吹市延伸16,6公里的建设工程。在试运行前举行的发车仪式上,该公司社长葛西敬之在致辞中表示:“引领21世纪新的超高速运输的磁悬浮开始行车将在世界交通技术史上留下值得纪念的足迹。”  相似文献   

16.
瑞日 《广东交通》2010,(2):64-64
挪威首都奥斯陆东南3月24日发生列车脱轨事故。一列货运列车在没有牵引机车的情况下自行沿坡道溜车,疾驰数公里后脱轨,撞塌一座建筑,造成3人遇难。  相似文献   

17.
祝之 《交通与运输》2006,22(2):34-35
日本新干线作为陆上交通的主要工具,无论在产业、经济还是化发展上都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随着汽车的普及化,航空网的完善,以及其他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新干线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广东交通》2010,(4):60-60
7月19日凌晨,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发生列车相掩事件,致使61人死亡,120多人受伤。据悉,当地时间凌晨2时左右,一列快速列车即将驶离西孟加拉邦赛恩提亚站时,车尾被另一列驶进车站的列车撞上。巨大的冲击力使得被撞列车尾部一节车厢项部拱起,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铁路网络中列车可变更运行线路下的列车运行调整问题,目标是使得所有 列车偏离终到时间之和最小化.首先引入流平衡约束建立基于列车到发时刻的网络流模型,采 用商业软件GUROBI求解.同时构建了基于列车时空路径的整数规划模型,并给出了分支定 价算法,采用伪费用分支和最佳优先搜索策略加快算法的收敛.最后设计算例进行验证,通过 与GUROBI对比说明本文算法是有效的.当列车数为20 列时,求解时间减少91.6%,得到的最 终可行解距离最优解的间隔为9.72%.验证了本文分支策略较最为分数分支策略更优,列车运 行调整可变更线路相比于只能按原始线路行驶平均可降低目标函数值37.4%.  相似文献   

20.
人们总是喜欢把历史比喻成一列长长的火车,今天,时代的汽笛长歌浩荡,空谷和鸣,历史的车轮千回百转,韵律悠长,这趟列车终于在鲜花和欢歌中驶进了21世纪的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