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正规方程法进行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时出现负数解及混合料级配超出理论界限范围的问题,采用迭代算法,先按普通正规方程法计算矿料组成比例系数,将得到的混合料级配作为目标级配初始值,当矿料组成比例系数为负数时则取消对应的矿料,将超出理论级配范围上限(或下限)的目标级配值强制调整为相应的界限值,根据修正后的目标级配再利用普通正规方程法计算新的矿料组成比例系数,将得到的新混合料级配作为新的目标级配,通过迭代计算最终得出完全满足理论设计级配范围要求的解,其结果与采用二次规划法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改进后的正规方程法算法简单明了、应用方便,计算结果收敛、稳定,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组成特点与防冻抗滑作用机理.为保证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结构整体性和密实性,确定混合料类型采用骨架密实结构.由于橡胶颗粒的密度与集料的密度差距较大,传统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范围和设计方法显然已不再适用于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根据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特点,针对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基于主骨料嵌挤的体积法优化,提出了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方法.依据此级配设计方法进行了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按照此级配设计方法设计的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设计的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间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形态入手,利用均匀设计法对骨架密实结构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基于体积法的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推荐级配。经室内路用性能试验验证,有本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抗滑、防渗、抗车辙以及耐低温和疲劳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性能波动范围大和高温性能不足的问题,结合混合料结构组成特点,基于矿料最大密度理论及贝雷理论,初拟10种级配曲线的矿料,通过体积性能、流动性能、嵌挤性能等多个参数的测试评价,提出了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矿料评价指标,并制定了优化的级配范围。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矿料级配评价指标及级配范围是合理可行的,级配范围内的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贯入度及增量波动范围极小,对指导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保障混合料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对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改善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目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的方法以及存在的缺点,针对现行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Matlab的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依据矿料级配设计原理,在最小二乘法的基础上,考虑满足贝雷法矿料骨架嵌挤要求的约束条件即:CA值、FAC值、FAf值的合理范围,建立优化模型,利用Matlab规划求解工具,实现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设计。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初始配合比问题,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能够通过改变约束条件满足多样级配设计需求,具有较高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6.
以OGFC-13.2(目标空隙率16%)为例,分析了现有规范关于OGFC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OGFC混合料级配设计的新思路,并通过贝雷法检测目标配合比是否满足混合料构成骨架结构的要求。最后,通过推荐级配混合料的常规性能试验验证了混合料设计新思路的合理性。新的设计方法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能更好地指导OGFC混合料级配设计。  相似文献   

7.
排水路面因其排水、降噪、抗滑等功能在各国得以广泛应用,但其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在各国不尽相同.通过美国FHwA法、NCAT法、日本法、西班牙法、比利时法等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带有一定的经验性.为了客观、准确确定其矿料级配及其最佳沥青用量,对排水路面配合比展开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采用贝雷法对大量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在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引入贝雷法作为级配组成的评价和混合料性能预测的辅助工具,并根据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在混合料不同最大公称粒径和不同层位的应用时,对贝雷法参数取值范围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9.
SBS改性沥青AC-13目标配合比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江西省昌樟(南昌-樟树)高速公路药湖桥桥面铺装工程的设计目标、气候条件、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从原材料、级配确定以及评价指标等方面,介绍了SBS改性沥青AC-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优化设计过程;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车辙试验,评价了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和高温性能,实现了AC-13目标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基于GTM的抗滑表层混合料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范跃武  赵可 《中国公路学报》2007,20(3):11-16,22
用技术性能作为评价依据,以旋转试验机(GTM)为手段,研究了不同性质的原材料、不同级配的抗滑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施工技术。结果表明:用GTM可以进行级配和配合比优化,优化设计出的抗滑型混合料的综合技术性能优于SMA;用GTM设计出的抗滑型混合料更易压实,可将压实度标准提高1%~2%;体积参数不宜作为配合比设计的控制性指标,提出的新的级配范围以及配合比优化方法可使抗滑表层具有优良的抗滑、抗车辙和抗水损坏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应用正交马歇尔试验设计,研究了ARC-13橡胶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和油石比对马歇尔性能指标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ARC-13矿料级配范围,并对试件性能进行了测试.根据原材料筛分及马歇尔试验结果,确定ARC-13目标配合比最佳油石比为7.0%;ARC-13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为7.0%时,其目标配合比试验得到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飞  于江 《中外公路》2019,39(3):225-230
结合二度域分形级配定向化设计与VCADRF矿料级配检验方法,研究了矿料级配组成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二度域分形级配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计算公式是矿料级配分形特性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之间的纽带;二度域分形级配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有利于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定量分析矿料级配分形特性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控制沥青混合料生产的质量稳定性,使混合料生产级配尽可能地拟合到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上,且不出现严重的等料、溢料现象,提出基于冷-热料仓均衡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调试技术。通过设定生产配合比调试目标、冷料仓计量系统的标定、冷集料的级配调试、热料仓筛网的选择、热料仓集料的级配调试等步骤,严格按照冷集料设定比例所对应的热料仓实际热料比例确定生产配合比,并进行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为弥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级配离析评价方法方面的不足,选取SMA-13沥青混合料进行基准配合比以及离析配合比设计,同时采用沥青有效油膜厚度相等的原则设计离析配合比,对级配分形维数指标进行修正,结合分形维数值对SMA-13级配离析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原分形理论对SMA-13离析级配曲线进行拟合,其拟合结果的相关性差,得到整体的分形维数并不适用于最大粒径小于16 mm的级配。通过有效沥青油膜厚度相等的原则,能够准确计算出不同离析级配对应的油石比,且更加贴近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分段计算级配的分形维数,再按比例计算总的级配的分形维数的方法,解决了由于SMA-13最大粒径过小和自身离析级配的原因而使曲线拟合相关性不高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对于SMA-13级配离析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按照ATB混合料的性能要求,研究了ATB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已有研究成果推荐的ATB-25级配范围初选了4种级配;根据ATB性能的指标要求确定了最佳级配及最佳油石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级配范围内优选出来的最佳级配满足ATB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其对应的最佳油石质量比为2.6%,该配合比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进粗集料空隙填充法的密断级配沥青混合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评价密断级配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嵌挤特性,提出了粗集料骨架间隙率最小值的测定方法和密断级配混合料骨架嵌挤的新标准;据此,改进了粗集料空隙填充法,应用于密断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并通过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试验等检测了所设计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发现所设计的密断级配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间隙率比...  相似文献   

17.
常规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考混合料的级配要求,对其经济性未加考虑,本软件建立了“价格系数”的概念,通过试算,选定质优价廉的配比。  相似文献   

18.
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丹盈  汤寄予  赵军 《公路》2007,(11):190-195
在有关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拌制沥青混合料试验之前,先由筛分试验结果和测试的材料密度对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进行矿料级配设计的方法,并利用Matlab、Excell等办公软件对矿料组成进行了优化.按该方法设计的矿料级配拌制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动稳定度和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原材料条件下,按该方法设计与优化的矿料级配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具有比按规范级配范围中值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路用性能,尤其是高温稳定性和表面抗滑性.  相似文献   

19.
侯昭光  应荣华  黄国威 《公路工程》2010,35(1):103-106,120
为了使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得到提高,从影响冷再生混合料的关键因素—级配入手,基于国内外冷再生级配范围的研究和工程应用,通过N法、K法和I法等方法设计级配,经过贝雷法级配检验,得出冷再生中粒式混合料目标级配范围,并通过混合料性能试验,得出按所推荐的级配范围设计的冷再生混合料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得到提高,从影响冷再生混合料的关键因素一级配人手,基于国内外冷再生级配范围的研究和工程应用,通过N法、K法和I法等方法设计级配,经过贝雷法级配检验,得出冷再生中粒式混合料目标级配范围,并通过混合料性能试验,得出按所推荐的级配范围设计的冷再生混合料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