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铁屏蔽门系统绝缘至关重要。当屏蔽门系统绝缘失效时,由于屏蔽门门体与钢轨等电位连接,车体和屏蔽门门体对车站地均存在电位差,乘客上下车时存在触电安全隐患。通过对地铁屏蔽门系统绝缘方案进行分析,对不同绝缘方案进行总结,提出了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可为地铁屏蔽门系统绝缘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成都地铁一、二号线运营后屏蔽门绝缘出现许多问题,频发打火现象。通过分析找出原因,针对打火现象的产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找出屏蔽门绝缘失效的原因,提高屏蔽门绝缘带绝缘效果,指导后续地铁线路屏蔽门绝缘设计,以及现有地铁屏蔽门绝缘失效改造,保障乘客人身安全,提高乘车舒适度。研究结论:经过研究发现:(1)屏蔽门等电位体与钢轨实现了等电位连接,列车运行中钢轨电位带电后使得原本不带电的屏蔽门有了较大的电流流过,在屏蔽门对地绝缘薄弱点产生打火现象;(2)列车进站停稳时,钢轨对地电压较低,未超过安全电压;(3)取消屏蔽门与钢轨的等电位连接线,解决了屏蔽门打火问题;(4)在屏蔽门门体不锈钢外露部分粘贴绝缘膜,乘客乘车时的安全得以保证;(5)施工阶段应严格把握质量控制,保证屏蔽门绝缘效果,防止因绝缘不良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屏蔽门接轨保护及绝缘保护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铁车站站台屏蔽门系统接轨及绝缘方面有争议的几个问题,从原理、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屏蔽门系统应与车站建筑结构间绝缘安装,等电位连接后应接走行轨;屏蔽门门槛的站台侧900 mm范围内应敷设有绝缘层。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乘客提供便捷性和安全性的乘车环境越来越重要,本文以车站的系统绝缘设计要求为出发点,对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的绝缘接地进行了详细分析,对站台层绝缘设置与钢轨电位限制装置(OVPD)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型的智能钢轨电位限制装置设计,该装置不仅实现了动作时间为nS级,且有效减少了钢轨电位限制装置动作次数,较好地解决了屏蔽门系统的站台绝缘,从而为地铁安全运营提供保障.并于2012年应用于台湾地铁内湖线,安全稳定运行至今.  相似文献   

5.
王珩 《铁道机车车辆》2001,(4):27-29,38
对地铁屏蔽门系统及其以后的发展做了简单的介绍,讨论了地铁屏蔽门系统供电电源的两种可行的方案,分析了地铁屏蔽门系统与地绝缘的原因,提出了地铁屏蔽门系统的绝缘方法与接地措施。  相似文献   

6.
屏蔽门绝缘问题在地铁建设中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对地铁安全运营存在一定影响。文章提出解决屏蔽门绝缘问题的新办法——对外露结构件加装绝缘处理;对每个单元门做独立绝缘监控;在保证乘客安全的前提下,拆除等电位线,解决了屏蔽门绝缘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回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目前的重点研究之一,然而与走行轨等电位连接的屏蔽门往往因绝缘不理想而对线路回流安全参数的分布造成影响.针对屏蔽门绝缘状态对城轨回流安全参数的影响,建立了多列车动态潮流仿真模型,并基于无锡地铁2号线的数据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屏蔽门绝缘状态薄弱将导致线路回流安全参数明显增加,威...  相似文献   

8.
地铁站台屏蔽门等电位连接是保持车辆与站台屏蔽门门体等电位的装置,是避免乘客因车辆和站台屏蔽门存在电位差从而导致电击危险的重要安全设施。由于目前施工工艺水平限制,站台屏蔽门门体的绝缘处理往往难以到达设计标准,进而带来站台屏蔽门打火等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站台屏蔽门等电位智能导通装置的研发构想,希望今后作进一步检算和测试验证后能有效地缓解目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铁屏蔽门系统与车站建筑及车辆的接口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屏蔽门系统作为地铁站台的一项主要设备,要充分考虑与其他系统的接口。介绍了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与车站建筑的接口,以及屏蔽门系统与车辆的接口技术要求及实施方法,还介绍了屏蔽门系统与土建结构的绝缘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目前国内地铁屏蔽门门体绝缘和站台绝缘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造成屏蔽门门体绝缘与站台绝缘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国内高速电气化铁路回流线和全线贯通综合接地线均分别设置,且回流线多采用绝缘安装方式。而土耳其安伊高铁项目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回流线采用不绝缘安装方式,利用回流线兼作全线贯通架空地线为沿线各设备提供等电位连接和接地功能。该回流线兼地线采用架空方式且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均流过电流,而且还要为沿线各设备提供接地功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回流系统对接地影响,合理设置回流及接地系统结构及参数,满足各专业接地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从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入手分析,比较了1992年版《地下铁路设计规范》条件下轨道交通接地设计与民用建筑的不同。在2003年版《地铁设计规范》规定的条件下,轨道交通工程应实施等电位联结但不必采用低压四极开关。  相似文献   

13.
客运专线综合接地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目的:本文提出了综合接地系统的总体要求、范围、贯通地线的规格等,为满足目前客运专线站前基础工程的施工需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客运专线综合接地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对综合接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及方案研究,达到将各种接地有机、合理的结合起来,保证客运专线各系统、各设备之间实现等电位连接,减少不同设备、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的电位差及可能造成的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隐患。研究结论:为保证客运专线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采用综合接地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铁路客运专线的综合接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德、日三国铁路接地技术概况 国外铁路的接地技术以法国、德国、日本这三个高速铁路发达国家为代表,这三个国家的铁路接地技术又根据各自装备的技术路线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对接地技术的重视是他们的共同点,而法国和德国乃至欧洲又在的低阻、等电位接地连接技术上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5.
阐述E型钢减隔震支座的减震机理,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证明轨道交通减隔震体系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说明应用减隔震支座的桥梁减隔震体系可大幅减小地震力,并消除不确定因素对抗震设计的影响,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和设计的经济性。实践表明,减隔震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成功应用,将为我国轨道交通抗震设计开辟一个新领域,进而提高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抗震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地铁站台门的绝缘问题涉及多方面,包括站台门本身绝缘结构设计、站台绝缘层的方案及施工、站台其他专业的接口和施工管理以及等电位连接理论等。从这些方面深入剖析现行地铁站台门在实际工程中的绝缘问题,对最新的包括站台门绝缘结构优化、绝缘喷涂技术等各种绝缘方案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实施,提出复合绝缘地槛结合门体涂刷绝缘材料的新型绝缘方案,方案中站台门主体承重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主要聚焦于绝缘问题本身,着重解决地槛既要耐磨又要绝缘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粘接技术的特点以及胶粘剂在轨道交通车辆中车窗玻璃、车身外部、车内部件、车内地板4个方面的应用现状,论述了胶粘剂粘接等级的分类方法和特点,阐述了胶粘剂的选择和基材表面处理等使用方法,分析了粘接后胶粘剂在列车运用中的老化原因,提出了相关标准和测试方法,同时也指出了粘接技术的局限性,最后展望了粘接技术在轨道交通车辆领域的...  相似文献   

18.
靳志方 《都市快轨交通》2014,27(6):101--103
论述供电系统设计对地铁平安稳定运营的作用,结合西安地铁供电系统在运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正线支援车辆段越区隔离开关联锁关系的设置、正线起始站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接触网绝缘关节的设置、直流1 500V上网隔离开关位置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研究,指出在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由此造成的影响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以避免或减少供电设备故障对运营的影响为根本出发点,提出科学、合理、务实、经济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多自由度并联复合隔震体系,建立了其计算模型和运动方程,并基于MATLAB软件编制了该体系的时程分析计算程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抗震体系相比,并联复合隔震体系隔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铁道客车垂向随机减振及悬挂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铁道客车垂向悬挂系统广义鲁茨卡(Ruzicka)隔振模型,并比较分析了该模型与传统隔振模型之间的差别。应用随机隔振理论研究了系统随机隔振特性。应用评价函数法,对铁道客车垂向悬挂系统进行了多目标、多参数的优化,以使车体的垂向振动位移方差和加速度方差最小。分析比较优化后的结果可知,随机隔振与简谐隔振有很大的区别;轨道谱对随机隔振优化结果影响不大,但速度对优化结果有一定影响。本文工作为铁道客车垂向悬挂系统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