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深切高填及填挖交界、半填半挖路基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切高填,填挖交界,半填半挖地段施工质量控制是路基施工过程中三个重要控制环节,从保证施工质量的角度,着重对深切高填,填挖交界,半填半挖地段的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3.
4.
研究了水位变化对山区沿河半填半挖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水位变化速度越快,路基整体安全系数越小,路基填料渗透系数越大,路基整体安全系数越大。因此,设计沿河路基边坡支挡防护工程时,应考虑河道水位实际变化规律对路基整体稳定的影响;半填半挖路基填料宜采用渗透系数较大的填料。 相似文献
5.
以沿海某潮汐湾海岸公路半填半挖路基边坡工程为背景,基于PLAXIS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了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地下水位上升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边坡土层的基质吸力及边坡的安全系数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降雨入渗范围未有效覆盖潜在滑动带时,边坡安全系数的变化并不显著。(2)同等降雨量下,长时较弱降雨对应的雨水入渗时间更长,暂态饱和区范围更大,导致边坡安全系数反而小于强降雨工况,工程中应统筹考虑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长的影响。(3)边坡的安全系数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近似线性减小,且地下水位上升对边坡稳定性的不利作用强于降雨入渗的影响,建议工程中综合考虑二者对边坡稳定性的弱化效应。 相似文献
6.
针对陇东黄土地区公路路基水毁问题,以半填半挖式路基为研究对象,提出毛细阻滞层结合纵横向盲沟的处治技术,通过3种工况的路基模型试验,分析了在模拟顶部积水入渗和地下水毛细作用下路基内部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基上部设置盲沟可促进路基早期水分排出;在填方路基底部设置毛细阻滞层能有效阻隔地下毛细水上升,保证填方路基及边坡的体积含水率处于较稳定状态(25.5%);无任何处治的对比工况路基各土层体积含水率增加明显,且填方路基与挖方路基交界处土层的体积含水率差值达20%,由此也说明了路基填挖交界处的含水率显著差异可能就是造成路基后期运营出现沉陷、变形甚至滑移等病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陈银萍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7):169-170
引言在半填半挖路基工程中,其填方部分路堤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山体切的岩土材料填筑而成。对于一般的土质路基填筑技术已经成熟,鉴于山区缺土多石,在山区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部分采用挖方切削下来的地质体,通常为石质填料。在施工前应当充分了解填料的性能,以便进行合适的处理并采用适当的工艺。本文通过结合工程实践经验,针对半填半挖路基施工工 相似文献
8.
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公路路基填挖交界处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正对性的提出了解决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半填半挖式路基静动力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够的稳定性是半填半挖式路基设计的前提.针对填挖结合部存有软弱夹层的横向半填半挖式路基,基于FLAC/SLOPE软件平台,运用强度折减法,探讨了潜在滑动面性态随软弱夹层与地基黏聚力之比值增加而演化的全过程;基于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FLAC3D软件平台,分析了同时受横向、竖向地震荷载作用的半填半挖式路基地震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得出结论.半填半挖式路基必须高度重视填挖结合部的良好处理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滑动失稳,地震将对半填半挖式路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半填半挖式路基静动力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够的稳定性是半填半挖式路基设计的前提.针对填挖结合部存有软弱夹层的横向半填半挖式路基,基于FLAC/SLOPE软件平台,运用强度折减法,探讨了潜在滑动面性态随软弱夹层与地基黏聚力之比值增加而演化的全过程;基于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FLAC3D软件平台,分析了同时受横向、竖向地震荷载作用的半填半挖式路基地震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得出结论.半填半挖式路基必须高度重视填挖结合部的良好处理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滑动失稳,地震将对半填半挖式路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对公路半填半挖路基沉降和路堑边坡滑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如何改进设计和施工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柔性路面结构对路基沉降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传超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8,17(2):32-36
采用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及发层求和法分析了柔路面不同结构组合对路基沉降量的影响。编程计算并得到了路面结构、土基压缩模量与路基沉降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提出了降低路基沉降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路基填挖交界处路面裂缝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合理铺设土工格栅,防止路基填挖交界处路面开裂,分别建立不加格栅和加入不同层数、不同长度格栅的路基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路面顶面的竖向位移和沿路线纵向水平应力应变以及格栅的应力应变。格栅的布设减小了路面顶面竖向位移,分散了集中在填挖交界处的拉应力和拉应变,各模型中格栅的最大拉应力均小于1 MPa,最大拉应变均小于0.3%,布设一层时的格栅或多层布设时的底层格栅,拉应力和拉应变从路堑一侧到路堤一侧逐渐减小,其余层格栅的拉应力和拉应变,以靠近交界处路堑一侧最大。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土工格栅消除或延缓了路面横向裂缝的发生,布设一层时的格栅或多层布设时的底层格栅,路堑一侧应长于路堤一侧,其余层宜以交界处为轴对称布设。 相似文献
16.
17.
试验段选用土工格栅处理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问题,结果表明,土工格栅能够有效降低填挖交界路基的差异沉降;路表沉降量随着距填挖交界点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土工格栅竖向间距会对处置差异沉降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通过试验段观测,最终建议竖向土工格栅间距宜控制在2m左右。 相似文献
18.
文章依托某扩建工程,对路基拼接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影响进行数值分析。研究表明,新老路堤表面施工期末最大差异沉降值为6.869?cm,新老路堤表面各点的工后沉降值从路堤中心线向外不断减小,路堤中心处沉降值最大为6.12?cm,不均匀沉降为1.17?cm,路面各层结构受力均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20.
盛延军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Z1)
沥青路面不平整产生的主要原因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已铺筑路面出现坑凹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不均匀沉陷,必然会引起路面的不平整,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路基填料控制不好。如有的路段是由当地市政府所实施的,路面形成高低不平,养护工人挖开路面后,发现部分路段路基是由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填筑的,由于土质原因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路基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