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天然砂砾石填筑路基的检测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然砂砾石填筑路基的施工技术,并通过对路基压沉量与压实度的对比试验,说明压沉量观测法检测天然砂砾石填筑的路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东部地区路基填料主要为细粒土,现行规范对细粒土压实控制已有详细规定,但对粗粒土无论是压实理论、检测标准都缺乏相关规定,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公路建设迎来大发展,但新疆地区路基填料基本为天然砂砾,采用细粒土标准检测粗粒土,必定存在检测方法、检测标准的差异。为了更加准确的评定天然砂砾路基压实标准,方便快捷的服务工程建设,基于施工现场多种压实度检测方法的试验,得出了以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作为施工快速检测的主要方法,结合沉降观测法和灌沙法辅助验证,实时动态的检测路基压效果和修正施工工序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公路工程基层施工中,压实度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本文是阐述采用天然砂砾作基层时,其压实标准的确定及应注意的问题。我们是以“确定标准干容重”、“现场压实度评定”、“现场试验分析”三项为主题。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数据,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在对现场基层压实度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以测试所得的实际成果为验证、推理、解答问题的依据。1986年,在库尔勒一轮台的阴霞地段进行改建工程。线路地处西北干旱区的一荒漠过干区,地下水位浅,土盐渍化严重。原路基土0~80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天然砂砾路基填料的振动压实特性,首先采用筛分法对干旱荒漠地区多条在建高速公路的天然砂砾路基填料进行颗粒组成分析,其次进行表面振动压实试验,采用湿土法分析含水量对天然砂砾干密度的影响,采用干土法分析含石量、级配特性和振动时间对天然砂砾压实效果的影响。基于不同粗颗粒组含量下的最大干密度结果,拟合了天然砂砾最大干密度与粗颗粒中各粒组含量之间的关系式,并利用粗颗粒粒组含量确定天然砂砾的最大干密度。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干旱荒漠区天然砂砾路基填料为不均匀土,级配不良的主要原因为曲率系数较小,填料中细粒含量较少;天然砂砾的干密度随着含水量增大会有谷值与峰值,与黏性土的单峰值变化有明显区别;天然砂砾含石量对最大干密度有显著影响,其最大干密度随含石量的变化分为明显的3个阶段,当含石量为60%时,可以得到最大干密度的最大值;不同级配的天然砂砾的干密度对振动时间的敏感性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施工中如何通过压实度、平整度及厚度来控制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新疆地区道路常用的砂砾类底基层材料物理和级配特性的基础上,对天然级配和密实级配的砂砾类材料进行了重型击实、抗压回弹模量等试验研究,得出了各指标随砂砾石含量变化的规律,推荐了天然级配及密实级配砂砾类材料设计参数,并通过水稳性试验,得出了新疆砂砾类材料膨胀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压实度出现的超密实或不密实的现象,阐述了确定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测定集料含量以及准确评定压实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新疆地区路基回弹模量与含水量的关系,分析了新疆各区典型天然砂砾路基的压实特性及含水量对路基强度的影响,通过对新疆各区代表路段进行室内回弹模量与含水量试验和现场承载板试验,建立了新疆各区路基土回弹模量与含水量的室内及现场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大温差下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新疆库车至阿克苏高速公路工程水泥稳定砂砾路面基层施工,从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特性分析、项目前期策划、施工技术管理、温度控制,材料质量控制、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现场施工工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质量的因素,提出施工注意事项及防止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综合稳定砂砾基层压实度"超密"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志芬 《公路》2003,(12):71-72
以高速公路辅道技术改造工程(原110国道)为例,谈综合稳定砂砾基层压实度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常出现的“超密”和“不足”现象。运用砂砾的宏观结构理论对综合稳定砂砾“超密”现象进行分析,以便在压实度控制方面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适用多雨地区聚氨酯碎石防排水型基床结构,并对结构的渗透系数以及力学特性开展试验,最后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普通基床和聚氨酯碎石强化基床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渗透系数随着聚氨酯的掺量逐渐减少,聚氨酯掺量8.00 %时,渗透系数小于10?4 cm/s,满足高速铁路防渗要求;80 ℃高温下聚氨酯抗压强度、回弹模量分别衰减58.02 %,41.70 %,浸水以及自然状态下衰减较小;铺设聚氨酯碎石后动响应与普通基床结构类似,但聚氨酯碎石具有良好的减振特性,能够进一步减弱基床的振动响应;为减少铺设聚氨酯碎石强化层后基床建造的经济成本,聚氨酯碎石的经济合理厚度宜控制在5~8 c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利用天然砂砾材料降低公路工程造价,完善级配砂砾柔性基层路面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结合西藏地区国道318线聂樟段试验路,分析了级配砂砾基层强度形成原理,以工地原材料为基础进行了级配设计,并确定了最佳含水量和回弹模量值。通过试验段的铺设,进一步完善了级配砂砾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天然级配砂砾作为一种透水性填筑材料,是桥涵结构物台背回填的理想材料。通过对天然砂砾的机理分析,重点对台背回填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未筛分碎石垫层由于材料要求和工艺标准相对比较简单而使其质量不易控制,为了探讨在施工过程中其关键工艺的设计与质量标准的控制,以二满线未筛分碎石垫层的施工为例,通过分析当地的材料特性、机械设备及工艺特点,分别对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案、设备设计以及工后质量检测与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未筛分碎石垫层工艺控制措施和质量控制标准切实可行,有效控制和提高了未筛分碎石垫层的质量,保证了其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结合目前较成熟的光固化成型技术和数字化光处理技术,开展3D打印规格集料的尝试。首先对采集的粗集料开展三维扫描测试,然后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集料,实现不同粒径集料规格的统一化;最后对打印集料与天然集料的力学强度、物理性能、体积指标进行比对,探讨3D打印技术制备标准规格集料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树脂类材料弯曲性能优良,硬度接近天然集料;树脂基碎石密度较轻,质地均匀,形状一致,有助于改善施工均匀性和制作轻质混凝土材料;采用光固化成型技术和数字化光处理技术方式打印的集料形态接近,与天然集料的体积指标偏差较小,基本可以实现5 %以内的制备精度。制备规格均一的标准沥青路面集料成为可行。  相似文献   

16.
姚怡文  吴刚  李志军  刘敏 《隧道建设》2016,36(9):1060-1070
对某大型内河沉管隧道基础灌砂足尺模型试验进行详细阐述,应用冲击映像法、全波场无损检测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试验模型中不同工况下灌砂前、灌砂过程中以及灌砂后的效果进行测试,对模型试验中不同工况下各项测试数据及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对沉管隧道基础灌砂工艺与灌砂效果进行评价。此外,介绍该大型内河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效果现场监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法,基于先期施工各管段基础灌砂现场监测、潜水探摸及管段后续沉降监测结果,对大型内河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效果现场检测及处理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冲击映像法可以监测砂积盘的生成及发展过程,可以较准确地判断灌砂填充状况和快速检测混凝土底板下部灌砂填充状态,是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效果评价的有力手段,是动态把握灌砂过程、实时追踪施工过程的砂液变化的有力手段。2)已施工管段现场沉降量观测结果显示,沉管隧道E1-E6各管段已灌砂基础的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证明冲击映像法可以作为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检测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经伟 《路基工程》2015,(3):116-120
委内瑞拉北部平原迪—阿铁路工程,需用大量的级配砂砾作为路基基床表层的填料,而级配砂砾石作为铁路基床表层填料,对细粒土含量有严格的要求。针对天然砂砾石级配的缺陷,研究了掺拌法改良级配的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成功解决了天然砂砾石混合料的级配缺陷,目前己在其铁路工程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李小青  虞海珍 《公路》2006,(11):27-31
随着机制砾砂及喷射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机制砾砂喷射混凝土的应用已引起工程建设者的重视。结合某公路边坡机制混合砾砂喷射混凝土加固工程,通过现场试验及采样分析,开展机制混合砾砂的生产、砾砂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的研究,从而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机制砾砂喷射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沈蕴  阳兰 《路基工程》2022,(2):74-78
依托某城市快速路改扩建工程,进行天然碎石、再生碎石、水镁石纤维等原材料性能指标试验;对掺配水镁石纤维颗粒的水泥稳定再生碎石进行组成设计;通过重型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干缩应变试验,对比性能指标差异;对比分析三类路基材料的经济成本.结果表明:水镁石纤维改良方案可增强水泥稳定再生碎石的强度,显著提升抗裂能力;掺配水镁...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沉管隧道的工程质量,对沉管隧道基础灌砂施工进行实时监测十分必要。通过沉管隧道等比例灌砂模型试验,探索一种新的基础灌砂施工的实时监测方法--基于管底压力监测系统及其分析方法,并对不同工况下灌砂过程中管底压力的变化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1)最先灌砂孔在灌砂过程中不同方位同间距的底板压力呈现完全类似的变化规律,底板压力呈波浪型起伏而逐渐增大,该变化对应砂积盘的形成与消散状况; 2)结合观察窗的观测结果,可确定砂积盘扩展的压力门槛值; 3)先期灌砂孔对后期灌砂孔的底板压力影响明显,致使其不同方位底板压力变化更大、更复杂,后期灌砂砂积盘形成的压力大于前期灌砂砂积盘所形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