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炉渣集料)具有连续的级配分布、一定的强度性能和潜在的水硬性能,可替代天然集料应用在水泥稳定碎石中.但炉渣集料基本性能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性能的影响尚不明晰.首先,对不同产地炉渣集料的基本性能进行研究;其次,以炉渣集料替代一定比例、同粒径的天然集料,进行水泥稳定炉渣碎石的配合比设计,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不同掺量炉渣集料的水泥稳定炉渣碎石的强度性能;最后,基于相关性分析,确定炉渣集料基本性能对水泥稳定炉渣碎石击实特性和强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炉渣碎石的最佳含水率随炉渣集料掺量增加而增大、最大干密度随炉渣集料掺量增加而减小;随着炉渣集料掺量增加,水泥稳定炉渣碎石的强度逐渐降低,且水泥稳定干法炉渣碎石的强度高于水泥稳定湿法炉渣碎石强度.水泥稳定炉渣碎石的最佳含水率与炉渣集料的吸水率相关性较高;水泥稳定炉渣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炉渣集料的密度、吸水率和烧失量呈正相关、与炉渣集料的压碎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熊向辉  时伟  赵澍林  肖亮 《中外公路》2006,26(6):200-203
针对目前我国二灰碎石基层暴露出来的粒料偏细、收缩性大、反射裂缝严重等问题,该文进行了二灰砂浆的配合比设计,并对二灰砂浆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抗压强度为指标,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对细集料的级配、二灰与细集料的配比和石灰与粉煤灰的掺配比例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了二灰砂浆的最佳配合比设计,用于优化二灰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改善二灰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半刚性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3种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碎石、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二灰碎石)的强度特性、断裂韧度、干缩特性及疲劳性能,比较了它们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断裂韧度与弯拉强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二灰碎石与水泥类稳定碎石相比,强度和断裂韧度较低,干缩性能和疲劳性能较好;水泥类稳定碎石抗弯拉强度比二灰碎石高,可弥补其疲劳寿命衰减过快的不足;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对水泥稳定碎石掺入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中掺加不同数量的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均大于4 MPa。  相似文献   

5.
对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以钢渣取代碎石集料,对其进行配合比设计。并以水泥粉煤灰稳定钢渣混合料为对照,通过室内试验对二灰稳定钢渣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试验表明,相比于二灰稳定石灰岩碎石,二灰稳定钢渣的早期强度增长略慢,两者在各龄期下的抗压强度相差不大;二灰稳定钢渣的劈裂强度要远大于二灰稳定石灰岩碎石与水泥粉煤灰稳定钢渣。工程实例表明,采用二灰稳定钢渣作为路面基层材料,路面基层的强度与抗变形能力优异,路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对石灰、粉煤灰和集料配比同为4∶12∶84的5种粗集料配制的骨架密实结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进行了抗压、抗折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收缩系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级配不同时,混合料试件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压回弹模量以及温缩、干缩系数存在差异,单一粒径粗集料组成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相对较小,平均温缩、干缩系数较大.而粗集料采用多级嵌挤级配或连续级配的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相对较大,平均温缩、干缩系数稍小,具有更佳的力学和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妥善处治陶瓷压滤泥废料,进行了陶瓷压滤泥在二灰碎石道路基层中的应用研究。与上海地区常用的二灰碎石(俗称"粗粒径三渣")基层相比,该基层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早强特性、较低的干缩性能等。试点工程应用及跟踪检测表明陶瓷压滤泥可用于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并展现出良好路用性能。将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压滤泥用于半刚性基层,在妥善处治环保废料的同时,还可节约石灰、粉煤灰材料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的基本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成分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在此基础上,对炉渣生产集料的集料特性进行了全面研究,包括粒径组成、吸水率、压碎值、表观密度、坚固性等。研究表明,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的物理及力学特性与天然集料类似,部分差异指标,如吸水率、压碎值等,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处理以满足道路工程建设的集料相关指标要求,可以用于道路工程集料。  相似文献   

9.
道路铺筑和养护要消耗大量的集料和矿粉,回收料的替代使用有助于保护节约天然资源。结合沥青混合料和集料的各种路用指标,对各类可用作沥青道路铺筑的回收废料进行研究,其中包括钢渣、玻璃、塑料、橡胶、水泥、陶瓷等工业、建筑废料以及生活垃圾焚烧灰等。根据回收料的颗粒大小、硬度、粗糙度、孔隙率、弹性等特性,将它们分别用于道路各个层面结构中,其体现出与天然集料和矿粉相同甚至更优越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高强度二灰稳定碎石基层收缩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不同二灰剂量、集料级配、养生龄期的二灰稳定碎石的干缩特性和温缩特性试验研究,得出其收缩特性的规律性认识,以及二灰稳定粒料的最佳材料组成与配合比等,提供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芸 《路基工程》2017,(6):165-168
研究了用破碎混凝土废弃物部分取代水泥稳定碎石中的集料,通过不同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干缩试验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得出结论:破碎混凝土废弃物可以作为集料用于沥青路面基层。  相似文献   

12.
以钢渣、碎石为集料,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水泥、水泥粉煤灰、石灰粉煤灰稳定路面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和抗冲刷性能。结果表明,钢渣作为公路基层集料具有较碎石更为良好的性能。钢渣作为集料的基层材料强度高于碎石作为集料的基层材料;用水泥稳定钢渣可获得相对高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用石灰粉煤灰稳定钢渣获得相对高的劈裂强度。掺加粉煤灰的基层材料在180d龄期问抗压回弹模量保持增长,水泥稳定基层材料90d以后抗压回弹模量无明显增长。石灰粉煤灰稳定钢渣的回弹模量显著高于其他基层材料。水泥稳定钢渣抗冲刷性较水泥稳定碎石好,水泥粉煤灰与石灰粉煤灰稳定类用钢渣代替碎石作为集料对冲刷性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旨在合理利用钢渣和粉煤灰工业废渣,首先进行原材料基本性能试验分析,通过优选钢渣级配,添加碎石与钢渣按不同比例组合,进行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室内回弹模量、稳定性试验和抗冲刷试验等各项基本力学性能指标试验,然后从路面基层材料的要求对其规律进行总结分析,为钢渣和粉煤灰工业废渣合理有效地应用到路面基层或底基层中提高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干缩裂缝,对延长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根据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使用情况,针对苏南地区高温多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湿度变化时易产生干缩裂缝这一缺陷,展开了相关试验研究。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干燥收缩的影响因素,并从材料组成方面,探讨了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干缩裂缝的方法。结果表明:集料级配组成、失水率、暴露时间、强度、空隙率等,均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干缩变形特性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徐松  阳兰  沈蕴 《路基工程》2022,(6):119-123
采用单掺/复掺粉煤灰和玻璃纤维的方式,对掺30.0 %再生骨料的稳定碎石进行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优于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对劈裂强度、干缩性能的提升效果优于粉煤灰,10.0 %FA+0.2 %GF组合方案下无侧限抗压强度能提升约9.0 %,劈裂强度能提升约35.0 %,干缩性能提升约17.0 %,抗冻性能提升约15.0 %。试验段工程进一步验证了粉煤灰和玻璃纤维复掺对再生稳定碎石道路基层材料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阳兰  严红  汤东 《路基工程》2021,(3):110-114
通过对0 %~0.4 %掺量聚丙烯纤维(PP)和0 %~60.0 %再生骨料(RA)进行了30组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组成设计,开展了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干缩系数及疲劳寿命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3 %聚丙烯纤维可显著提升再生水泥稳定碎石相关性能,稳定碎石材料的疲劳寿命和劈裂强度受再生骨料掺量的变化最为敏感;在综合保障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基础上,再生骨料利用率最大可达到50.0 %。  相似文献   

17.
王铁斌 《中南公路工程》2007,32(1):70-73,8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16种集料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试件分别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干缩等物理力学试验,探求集料级配组成对水泥稳定碎石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集料级配组成对水泥稳定碎石物理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集料级配组成不同,其物理力学性能各异,强度愈高,干缩变形愈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振动对水泥稳定碎石搅拌过程及其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对不同搅拌方式搅拌功率曲线的测试,结合水泥稳定碎石在搅拌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流变状态,分析振动对水泥稳定碎石搅拌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水泥掺量的C-B-1型和C-B-3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开展振动搅拌与常规搅拌的对比试验,分析振动对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微观结构、干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搅拌过程可根据搅拌功率变化趋势的拐点分为干拌阶段、弥散阶段、裹覆阶段和均匀阶段,混合料逐渐从弹性体转变为具有一定塑性的黏-弹性体;振动能量能减小混合料各组分间的内摩擦力,搅拌功率比常规搅拌方式低9.1%~15.2%,振动加快了各组分弥散阶段的搅拌过程,湿拌时间缩短了37.5%;与常规搅拌相比振动搅拌改善了水泥稳定碎石混合填充料的均匀性,微观结构均匀且致密,有更多的C-S-H凝胶使其抗压强度更高且强度变异系数更小;同强度标准时不同搅拌方式混合料水泥用量呈线性正相关,水泥节约量与水泥用量呈线性正相关,水泥节约率与水泥用量成反比例函数关系;振动搅拌混合料节约的水泥量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多;振动搅拌水泥掺量为5%的C-B-1型混合料时其平均最大干缩应变量要比常规搅拌的少20.4%,平均干缩系数少18.7%,且干缩系数变异性更小。  相似文献   

19.
随着低碳可循环建造技术的提升,建筑垃圾用于道路基层回填应用技术也日趋成熟.研究采用0%~50%不同再生骨料掺量制备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并对其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冻性能、抗冲刷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增加会使得稳定碎石材料的最大干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冻性能、抗冲刷性能下降,其中,抗冲刷性能受再生骨料掺量变化最为敏感.综合各主要性能变化规律,研究建议建筑垃圾回填道路基层材料中再生骨料的掺量应控制在3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