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国道路安全设计模型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进 《公路交通科技》2003,20(5):115-117
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道路里程和等级普遍提高的发展形势下,有必要对道路交通安全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以改善道路安全状况。简述美国联邦公路局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历程之后,参考美国联邦公路局提出的道路安全评价思想,介绍了可以应用于方案设计阶段的交互式道路安全设计模型,对交互式道路安全设计模型的概念、结构、研究难点作了分析,最后对交互式道路安全设计模型的发展前景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不离析、均匀性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其浇筑时,依靠其自重流动,无须振捣即可密实。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于人工挖孔桩,不仅可以保证桩身质量,减少工人劳动强度,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达到安全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3.
锶矿废料的道路材料特性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维全  张祖棠 《公路》2005,(9):160-163
锶矿是一种新兴的路基材料,分析了锶矿废料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环境特征、矿物构成、材料活性和力学特征,结合工程实践中的经验得出锶矿废料是一种可以安全、有效应用于道路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安全,需要对日益复杂的交通系统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安全风险并加以控制.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功能,提出安全5M模型的要素及其关系,并以临时限速为例,采用功能共振分析法进行安全分析,识别临时限速的安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5M模型的安全分析方法可以全面地识别影响系统安全的元素及其相互关系,并针对性提出完整的安全控制措施,同时也表明基于5M模型的安全分析方法也可应用于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5.
省域公路网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路网安全评价指标、路段主要安全因素和安全措施后,提出路网安全评价方法、路段安全因素和安全措施评价方法。该评价体系可应用于省域公路网交通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桥梁车辆荷载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速公路当前行车状况,研究了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标准车辆荷载模型。在对高速公路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车辆荷载流量进行调查基础上,根据实际车辆类型、车重和轴距分布,利用统计的方法,得到8类标准车辆荷载模型,可以应用于桥梁的荷载谱分析和安全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7.
热再生技术主要应用于沥青路面的维修施工,是通过加热系统对沥青路面的加热,使沥青混凝土材料分解再组合,实现就地加热、拌和、摊铺、碾压的施工过程,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沥青路面各种损坏,实现废料再利用,降低公路养护成本,提高公路技术状况,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公路交通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社会经济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解决影响因素复杂社会问题的优越性,将其应用于公路交通安全评价中,建立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公路交通安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2008年10月举行的德国汉诺威商用车展上,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推出了多款针对商用车的最先进安全技术.将博世安全系统应用于商用车,是博世在汽车安全领域的又一项重大突破.本期将详细介绍3款应用于商用车的博世安全系统.  相似文献   

10.
日前,减少交通事故保障驾驶人员安全的问题已引起许多汽车制造厂商的重视,世界上众多汽车制造厂商正争相开发安全保障装置等高科技产品。 交通安全保障方面的科技最早应用于公路十字路口或路标上的通讯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探测车辆的位置及移动,因此它可以用于向车辆示警,以免一些危险情况的发生。目前,已有测距和速控装置等高科技产品应用到汽车上。美国伊顿公司开发的汽车仪表板雷达技术  相似文献   

11.
董文明 《路基工程》2016,(1):186-190
针对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阶段安全风险管控问题,提出了地下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控制技术标准体系:一是针对周围环境与地下工程关系的风险分级和识别标准;二是在环境调查与岩土工程勘察基础上的安全风险控制设计标准;三是综合、监测、巡视这三种预警形式相结合的安全风险预警体系以及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北京市私家车总量仿真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为例,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分析城市私家车拥有量发展问题.剖析各要素间相互关系建立流图,通过VENSIM平台构建SD模型,在历史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公交优先"的政策背景模拟私家车总量发展趋势,并根据2008奥运北京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限行"的措施,研究了长期实行该制度将对城市机动车和私家车拥有量未来变化造成的影响,为合理控制私家车总量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建议.模型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北京市私家车数量仍处于S形曲线的快速增长期,并未达到规模峰值,需要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关注和必要控制.而相对于车辆限行政策,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可有效限制私家车总量,且不会随时间产生负面影响,是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平均车速和车速标准差的路段安全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几条典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为基础,研究了车辆平均车速、车速标准差对路段交通安全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车辆平均车速、车速标准差对路段事故率的影响机理;然后利用统计样本进行了路段事故率与平均速度、速度离散性、车速标准差系数的偏相关分析,从计算结果发现分析路段事故率与车速离散性的相关系数最大,表明影响分析路段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车速分散性;最后采用质量控制法,筛选出同类型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并提出了同类型路段车速离散性临界值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车速低于设计车速时,为降低道路事故率,应着重控制车速分散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大跨斜拉桥索塔有限元模型的阶次误差、结构误差和参数误差的分层次修正方法。根据润扬斜拉桥索塔的设计图纸,在索塔有限元模型的阶次误差分析和结构误差分析基础上,确定了索塔单元划分的数目和梁柱节点刚域的计算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模型参数修正方法,结合索塔动力特性的测试结果对索塔的初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动力修正。模型修正与验证结果表明,索塔模型参数的修正必须考虑梁柱节点刚域的影响以及修正参数的上、下限值约束。修正后的润扬斜拉桥索塔模型能全面、正确地反映索塔结构的动力特性,可作为索塔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评估的基准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15.
沙漠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卫星  李元  韩广华 《公路》2007,(12):115-118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新疆第二条沙漠公路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的特点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情况,对阿和沙漠公路的标志、标线、护栏、景观带及平面交叉口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在沙漠公路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立限速标志牌,提醒司机控制车速,谨慎驾驶;增设景观带,缓解司机的视觉疲劳,改善心情,提高行车安全性;改变部分标志牌颜色,增强警示作用;设置纵坡预告标志和下坡标志,提供纵坡信息;设置柱式轮廓标,方便司机确认行驶区域;对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交通安全工程设计及交叉口渠化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速度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公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制定了公路速度管理技术方案流程,采用实地观测试验和速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并提出了限速区划分和取值方法;根据几何设计参数、隧道分布、安全水平将路段规律划分为大限速区和局部限速区;提出结合运行速度、行程车速、路侧环境、历史事故等技术参数设定基本限速值的方法和修正基本限速值的方法,并采用实证分析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提出的速度管理方案制定流程、限速区的划分、限速值的取值方法、限速方法的选择等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能有效地解决速度管理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运行安全的公路隧道进出口线形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公路隧道进出口区域的运行安全,对该区域的线形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针对隧道进出口区域的运行环境过渡特征,基于隧道进出口前后5 s设计车速行程范围的平纵面线形要素的科学组合,构建了隧道进出口线形过渡技术指标,用于衡量隧道进出口区域线形设计的安全性。鉴于我国目前隧道进出口事故资料的统计尚不完善,选用运行车速差作为中介指标采用间接分析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运行车速差的隧道进出口区域运行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实测隧道进出口线形和运行车速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隧道进出口线形过渡技术指标与运行车速差的二元回归关系模型。据此提出了基于运行安全的隧道进出口区域线形设计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8.
以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计量管理体系的要素结构研究为切人点,基于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计量管理的现状,围绕计量管理的核心一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对影响计量特性的要素进行识别和分析,提出了计量管理的要素结构,并确定了应实施管理的主要要素。  相似文献   

19.
在电控单缸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烧循环变动试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得知,单缸柴油机循环间喷油持续期存在变动,主要原因是电控系统瞬时转速的波动导致喷油驱动信号变动。通过分析现有电控系统转速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两种采用循环间平均转速代替两齿间瞬时转速来计算喷油持续期的方法,一种是优化转速滤波因子β并确定其最优值,另一种是曲轴缺齿位置(缺齿后为排气上止点)计数来计算转速。经验证,提出的方法可以精确计算循环平均转速,使各个循环的喷油持续期趋于稳定,有效地降低燃烧循环变动。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及行车安全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伦辉  周静 《公路》2007,(3):102-107
行车安全舒适性是道路评价的重要指标,而道路结构又是安全舒适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分析现有评价体系不足的同时,引入加速度干扰作为行车安全舒适性的评价指标的新评价方法。首先考虑到加速度干扰与安全舒适性的密切关系,先建立了三维加速度干扰模型。进而从道路结构角度出发,建立了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最后,对实际路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圆弧段上,参数圆心角、半径、车速均对行车安全舒适性有影响。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的构建既为定量分析评价行车安全舒适性提供了数学模型,又可在道路设计阶段利用设计参数就直接对行车安全舒适性做出准确的评价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