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冰是冬季影响港口作业、海上运输、船舶安全的重要因素,作者介绍了海冰的类型及特点、中国海域海冰发展周期及冰情特征,最后就船舶在冰区航行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加以总结,以期对冬季船舶防冰、抗冰工作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津  杨敏 《中国海事》2013,(7):53-54,59
文中分析了东北航道沿途各海域的特点,并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专家对北极东北航道海冰变化规律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北极东北航道关键海区及冰情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吴建文  沈建华 《中国水运》2010,334(8):56-57
针对09年冬季渤海湾内辽宁海域冰情异常严重的特点,分析海冰对通航环境及船舶造成的不利影响,结合船舶冰困的具体实例指出船舶冰区航行的注意事项,提出海事部门加强海冰防抗工作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数字     
受冷空气影响,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冰情严峻,约51%渤海海面结冰,其中大连海域近岸处最厚冰层超1米。  相似文献   

5.
徐骅 《集装箱化》2020,31(5):1-8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北极海冰范围呈现缩小趋势,从而使船舶在北极航行的可行性提高。北极航道包括沿俄罗斯北部海域的东北航道(其中白令海峡与新地岛之间的航道被俄罗斯称为"北方海航道")、沿加拿大和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海域的西北航道以及穿过北冰洋中央海域的跨极地航道。上述航道的冰情各不相同,其中:北方海航道冰情最轻,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船舶在北极航线的航行安全,研究基于多源冰情数据的海冰风险评估流程。根据海冰密集度、海冰厚度、海冰类型等遥感冰情数据,基于极地操作限制评估风险指数系统(Polar Operational Limit Assessment Risk Indexing System, POLARIS)改进不同冰级船舶的海冰风险指数计算方法,建立北极航线的航段安全评估模型,以呈现北极海冰对不同冰级船舶和不同航段的危险程度。结果表明:该流程能够融合多源冰情数据,反映不同冰级船舶在某一位置点的海冰风险数值,全面显示北极航线上各航段的海冰风险程度。研究成果可为北极航行的船舶操作与航线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综合国内外人工岛现状和相关研究,初步探讨分析了滩海工程环境因子与滩海工程的相互作用,结果提出了与滩海构筑物相互作用的关键环境因素为风浪、强潮流、海冰、海底地质灾害4个因子,并最终以泥沙迁移和海床失稳两种方式与构筑物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渤海湾各滩海油田向海上进军步伐的加快,滩海石油工程建设的工作量日益增大,工程建设的类型不断丰富,节奏不断加快。但是,由于滩海石油工程建设所处的工程环境条件、工程地质基础以及发展的现状均不同于深海海洋工程建设,因此,在开展滩海石油工程建设时须要考虑的因素往往有很大区别。介绍了滩海石油工程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在滩海工程进行过程中主要关键环节,提出了开展滩海石油工程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辽东湾北部浅水区海冰对航行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世界海运》2006,29(6):4-5
辽东湾北部浅水区有许多石油开发区块,由于水浅有冰等因素,使在现有的破冰船和冰区航行技术条件下的航行十分困难。分沿岸冻结区、滩涂堆积区和流冰区等不同区带讨论辽东湾北部海冰存在特征以及海冰对航行的影响,并根据海冰存在特点和海域工程的具体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面对黄骅港严重冰灾,作者在文中论述了黄骅港海冰的成因、影响及防抗对策。黄骅港作为我国北煤南运的第二大通道,具有重要的能源保障战略意义,几年来,电煤年下水量均达到8000万吨以上,2011年有望突破1亿吨。但近两年来,由于受极端天气的影响,我国北方海域冬季出现严重冰情,黄骅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冬季海冰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