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6月1日国际商会/货物协调论台(Cargo Coardimation Forum(CCF)和海上运输委员会根据国际商会国际多式联运法律和实务特别工作组(ICCAd HOC Working Group on Multimodal Transport Law and Practece)提出的报告,决定更广泛地推广采用和实施《贸发会议/国际商会多式联运单征规则》(UNCTAD/ICC Rules for Mulljmodal Trancport Documents)(以下简称贸发会议/国际商会规则)以促进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的走向国际统一。 通过调查研究,特别是对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有关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的分析,ICC特别工作组于1998年12月17日提出了一个初步报告草案,散发给ICC的所有运输机构和ICC国家委员会,征询他们的意见。该草案介绍了不同的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和多式联运公约中的有关规定并提出了4种可供选择的走向国际统一的途径: 1) 支持或甚至通过适当干预修改多式联运公约或使之现代化; 2) 鼓励足够的国家批准或加入多式联运公约,任  相似文献   

2.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交通部、铁道部1997年第2号令,以下简称《规则》)已于1997年3月14日发布,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规则》颁布后在国内外引起了积极的反应,从此我们国家终于有了一个管理多式联运的法规·使得管理多式联运有法可依.经营多式联运有序可循,《规则》的实施将促进多式联运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23-24日,2009港口与多式联运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海内外港口、航运、铁路、物流等企业的逾170位专家和领导参与此次盛会。会议期间,多名专家及全球知名企业领导发表精彩演讲,积极探讨多式联运领域国际最前沿运营模式与发展动态、目前我国多式联运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行业发展的方法与新的国际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吕长青 《集装箱化》1998,(1):8-11,30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贯彻交通部、铁道部共同颁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加强多式联运市场的规范管理,促使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向高级的形式——多式联运的方向发展。下面就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情况、制定《规则》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如何贯彻实施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印度政府于一九九二年颁布了多式联运法规,旨在以单一的多式联运单据,来调正从印度至印度境外国家之间的货物多式联运。此单据是一份规定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和义务的合同。根据发货人的选择,此单据可以是议付的,也可以是蜚 议付的。  相似文献   

6.
《集装箱化》1998,(9):32-33
由于“网状责任制”对国际货运不利,特别是不能适应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需要,1980年5月24日日内瓦会议通过了在联合国贸发会议主持下起草的《联合国国际货特多式联运公约》,有包括中国在内的67个国家的代表在最后件上签字。本公约规定了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赔偿责任制是以过失责任为基础的统一责任制(Uniforrn Systern of Liability),它有利于各种不同运输方式进行成组化联合运输时的统一适用,并较多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尽管该公约目前尚未正式生效.但它对各国在国际多式联运的立法工作与运输实务方面起着有益的指导作用。现将主要几点编辑于后.并尽可能地引用该公约的原。  相似文献   

7.
林和 《集装箱化》1998,(9):31-31
网状责任制的统一规则对货方不甚有利,而且承运人在实际划分责任时也存在着困难。但是,在采用统一责任制的《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正式生效以前,世界上沿用网状责任制的仍不在少数,所以1997年英版《多式联运法规实务》及《国际货运指南》两书对迭两种责任制同时作出阐述。现编其精粹论述的原于后,以供研究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8.
汤震宇 《中国港口》2014,(4):19-20,24
<正>多式联运是货物运输集装箱化后得到蓬勃发展的一种新的运输组织形式。1980年5月,联合国为了适应并促进国际贸易及运输的发展,在国际多式联运会议上,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多式联运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公约》总则第一条对国际多式联运的定义是:国际多式联运是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受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我国《合同法》、《海商法》对多式联运也做出相关法律规定。由于海上集装箱运量巨大,铁  相似文献   

9.
金鼎 《集装箱化》1994,(6):12-12
为确定国际多式联运承运人的责任等而签订的公约。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发达国家对国际多式联运的控制.发展自己的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从1973年开始,经过7年的谈判,在联合国贸发会的主持下,于1980年5月制订了《联合国国际多式联运公约》。公约分序言、8个部分共40条和1个“有关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海关事项条款”的附件。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化》2009,20(12):14-14
2009港口与多式联运国际会议于2009年11月23—24日在上海举行。会议由《轨道交通》和《造船工业》组织策划,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上海市船东协会和鸿与智工业资源主办,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物流行业协会、国际集装箱局和欧洲可持续港口发展基金支持协办。  相似文献   

11.
1997年3月14日交通部与铁道部联合颁布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规则》(交、铁两部1997年第2号令,以下简称《规则》)。该规则于1997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在我国集装箱运输史上是一件大事,它开创了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新纪元。《规则》颁布后在国...  相似文献   

12.
《航海教育研究》2007,24(4):107-107
2007年9月18日至21日,由大连海事大学承办的网络与并行计算国际会议(NPC)在大连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近200名知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到会并讲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集装箱化》1998,(7):6-6
我国自199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明确了多式联运经营人与托运人双方的责任、权力和义务以后,对我国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享受自由贸易的好处,就要开展国际多式联运。为了适应跨国企业I‘-IN门运输的迅速的国际运输需求.使用集装箱的运输在很多情况下效率较高。物流业者在提高运输服务水平的过程中也不能不利用国际多式联运。另外,为了解决地球环境问题和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各国政府也要求将现在负担很重的卡车运输部分转向更利于环境保护的铁路和海上运输。国际多式联运作为高效的有利于环保的运输手段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发展国际多式联运,欧洲、北美和亚洲都制订了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15.
1999年3月,在瑞士日内瓦由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UNCTAD)和国际海事组织(IMO)举行的外交会议上讨论和通过了新的国际扣押船舶公约,即《1999年国际扣押船舶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Arrest of Ships 1999)(以下简称《1999年扣押公约》)。该公约即将生效,将对国际航运界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恩洪 《中国海事》2008,(10):64-66
国际海事组织(IMO)船员培训和值班标准(STW)分委会工作组特别会间会于2008年9月6日至14日在英国伦敦召开。此次特别会问会共有9项议题,其中第2—7项议题分别是审议STCW公约和STCW规则第一、二、三、五、六和八章的回顾。会议共收到了包括来自于秘书处、有关缔约国及国际组织的62份会议文件。  相似文献   

17.
交通与物流     
《中国海事》2008,(10):72-73
集装箱联运电子数据交换两标准颁布 日前,交通运输部正式颁布《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数据交换基于XML的装/卸报告报文》和《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数据交换基于XML的舱单报文》两项标准。这两项基于XML格式电子报文的颁布和广泛应用,将推进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传输进程,提高信息共享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国强 《集装箱化》1998,(12):19-19,22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早已存在,但一直发展缓慢,只是近30年来集装箱运输大发展后.多式联运在世界范围内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成为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的主要方式.集装箱运输应发展为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而多式联运是国际集装箱运输的高级形式。当今世界,国际集装箱运输已进入多式联运时代。  相似文献   

19.
《集装箱化》1997,(12):2-7
今天,我们在武汉市召开全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行业管理工作会议。武汉历来有九洲通衢之美称,是我国水路、铁路、公路运输的重要交汇点,也是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重要节点之一。我们选择在武汉召开这样的会议.对推动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华东规模盛大、特具专业性的国家级物流展“2008中国(南京)国际物流博览会、中国国际物流会议”(下称“2008江苏国际物流展”)将于2008年11月19日至21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揭开帷幕。届时,12,0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观众及买家将可观摩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物流设备、物流解决方案等,并可同时分享由多位海外物流业领袖及专家对物流业的前瞻性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