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江南 《海运情报》2007,(4):12-14
长期以来,亚洲往北美东岸的运输一直取道巴拿马运河。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斯塔格斯铁路法》(Staggers Rail Act),放松了对铁路运输业的管制。加上运输系统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如双层列车投入使用),经美西港口通过多式联运往美东的运输方式开始成为新的选择。1995年,亚洲出口至美国的货物约有90%经洛杉矶、长滩、西雅图和塔科马等美西港口进入美国,意味着美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西岸港口的顺利运转和国内铁路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水运文献信息》2005,(4):15-15,18
从亚洲运往美国的集装箱货物2003年创历史最高纪录938万TEU,估计2004年肯定超过1000万TEU。在这些集装箱货物中约8成是运往美国西岸港口的。2004年因港口拥堵而作为代替路线的全水路运输引人注目,但往美国东岸的这一运输受到巴拿马运河的制约。以洛杉矶、长滩两港为主的西岸港口当前仍然是来自亚洲的物流的门户。  相似文献   

3.
华晨 《海运情报》2005,(3):32-33
从亚洲运往美国的集装箱货物2003年创历史最高纪录938万TEU,估计2004年肯定超过1000万TEU。在这些集装箱货物中约8成是运往美国西岸港口的。2004年因港口拥堵而作为代替路线的全水路运输引人注目,但往美国东岸的这一运输受到巴拿马运河的制约。以洛杉矶、长滩两港为主的西岸港口当前仍然是来自亚洲的物流的门户。  相似文献   

4.
素有"世界桥梁"美誉的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于2007年9月3日正式开工,目前整个工程已近尾声,将于2014年巴拿马运河建成100周年时竣工。随着完工日期的日益临近,美国西海岸港口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乔布斯1号联盟"横空出世洛杉矶和长滩港(LA/LB)管理层认为,巴拿马运河扩建的价值定位在大型集装箱船从亚洲直接到美东港口。一旦2014年巴拿马运河扩建完成,将使亚洲运往美国内陆地区的货物从这两个南加里福尼亚的港口转移至美国湾和东海岸的竞争对手那里。这种潜在威胁已经促使南加州政府决定倾全州之力,助洛杉矶和长滩港变得更富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关闭时,日本与美国联合,利用美国东、西海岸的港口和铁路网,开展“海一陆一海”集装箱联运将货物运输到欧洲,形成北美陆桥运输。无论运输费用还是货运时间,均比走海运经巴拿马运河要少,比绕道好望角或南美更少。但因美国东海岸港口和铁路都十分拥挤,货物出现了积压,从而抵消了大陆桥运输带来的时间节省。同时,西伯利亚大陆桥的出现和发展,也使北美大陆桥运输业务量大大减少。目前,北美大陆桥运输已经退化,被小陆桥运输和微型陆桥运输取代,形成了美国陆桥运输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巴拿马运河,素有“世界桥梁”之称,连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为国际海运提供了一条捷径,使往来于亚洲与美国东部地区、欧洲与太平洋东岸地区之间的船只深受其惠,航程缩短了5500海里。近百年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巴拿马运河为世界航运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巴拿马运河,素有“世界桥梁”之称,连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为国际海运提供了一条捷径,使往来于亚洲与美国东部地区、欧洲与太平洋东岸地区之间的船只深受其惠,航程缩短了5500海里。近百年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巴拿马运河为世界航运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方敏儿 《航海》2013,(1):42-46
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上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水道之一。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千米,水深13~25米不等,河宽150米至304米。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26米,设有6座船闸。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个小时,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本文介绍了集装箱船舶过巴拿马运河的操作,主要涉及过河手续、船舶盲区和吃水等要求。  相似文献   

9.
吴明华 《航海》2013,(1):14-15
美国第四大繁忙集装箱港口——萨凡纳港日前正式获准扩建,并于2013年1月正式动工。这一投资总额达6.52亿美元的扩建工程,将随着2015年巴拿马运河拓宽竣工,使萨凡纳港迎来万箱以上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实现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巩固美东南的门户港地位。巴拿马运河拓宽带来巨大机遇2007年开工的巴拿马运河拓宽工程,已进入第六个年头,目前已完成40%的工程进度,完成投资支出近50  相似文献   

10.
张敏 《海运情报》2006,(6):15-15
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与地中海的交通要道,承担着全球约8%的海运贸易量。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华南和东南亚往美国的航线常取道苏伊士运河,而北亚往美国的航线则多取道巴拿马运河。  相似文献   

11.
全球港口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超大型集装箱船船队、班轮公司形成超级联盟和拓建后的巴拿马运河开闸这三个方面。面对这三大挑战,全球港口业即将全面洗牌。2013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4.1%。据德鲁里海事研究中心(Drewry Maritime Research)的预测,2014年增长率有望上升至4.9%;未来五年的年均增长率为5%至5.5%。但是,不同地区港口的增长率各不相同。全球港口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超大型集装箱船船队、班轮公司形成超级联盟和拓建后的巴拿马运河开闸这三个方面。面对这三大挑战,全球港口业即将全面洗牌。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船检》2004,(8):48
中国船级社2004年7月21日下发“关于巴拿马运河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要求即将生效的通告”的通函,通函全文如下:巴拿马运河当局于2004年6月4颁布了“巴拿马运河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要求”。该要求旨在保护巴拿马运河水域的公众安全、环境和避免过巴拿马运河船舶的溢油事件。巴拿马  相似文献   

13.
据巴拿马运河当局已经公布的运河扩建工程既定方岸,将于2014年竣工的第三套运河船闸通过能力为12000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巴拿马经济和财政部长兼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主席里考特-瓦斯格兹对当地媒体表示,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全面竣工有利于国际集装箱班轮扩大运营规模,促进世界贸易大幅增长。他认为巴拿马将成为全球贸易中心之一,巴拿马港口将成为规模最大的全球集装箱枢纽港。  相似文献   

14.
张敏 《海运情报》2005,(11):20-21
根据ci—online的统计,截至今年8月1日,亚洲与北美东岸之间共有24条全水路周班航线,比2002年增加了7条,全年总运力超过80万TEU。另据PIERS海运研究机构的统计,太平洋航线东行约有23%的货物途经巴拿马运河,而10年前这一比例不到17%。亚洲/北美东岸全水路航线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如下:①亚洲往美东出口的增长幅度高于往美西出口的增长幅度;②不少零售商在美东港口的腹地建立了配送中心;③美西港口拥堵情况严重且劳动力不足;④到发美国中西部及大西洋沿岸城市的铁路运力不足:⑤利用全水路航线能够降低成本并改善集装箱物流状况:⑥利用全水路航线能够兼顾加勒比盆地和中美地区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主要运河之一,在国际集装箱海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巴拿马运河的扩建对全球集装箱海运业的影响巨大,将推动集装箱海运航线、船舶、港口等发展格局的变迁。本文在分析巴拿马运河通航现状和扩建计划的基础上,对目前巴拿马运河的通行船舶、集装箱货运量、运输竞争等现有格局进行全面的剖析,并研究了巴拿马运河扩建后的主要船型、航线网络、港口发展等运输新格局,最后对运河扩建后的配套设施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航海》2007,(2):25-25
巴拿马运河当局(ACP)上调了满载集装箱船的运河通行费,5月份起将从目前的49美元/TEU上调至54美元/TEU,2008年涨至63美元/TEU及2009年的72美元。  相似文献   

17.
过巴拿马运河船舶浮态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巴拿马运河当局对过运河船舶最大吃水的限制,阐述了装货港与巴拿马运河两地舷外水密度差异以及船舶途中油水消耗对船舶吃水和吃水差的改变量.提出了一种在装货港预置吃水差以控制船舶在通过巴拿马运河时的浮态,从而确保船舶顺利通过巴拿马运河的配载方法;经数十艘过巴拿马运河船舶的实践可以证明,该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贾斯亭 《海运情报》2004,(11):33-34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一直在研究采取哪些措施拓展巴拿马运河的通过能力,使之保持在世界海上运输业中的地位。拟议中的一项措施是建造第三套船闸系统,使超巴拿马型船也能在巴拿马运河中通行。运河当局没有公布建造第三套船闸系统大约需要多少投资,但非官方人士估计需耗资50亿~80亿美元,需耗时10年左右。巴拿马政府计划在2005年第一季度对运河当局提出的工程方案进行全民公决。决定是否批准这样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  相似文献   

19.
巴拿马运河(以下简称运河)位于美洲大陆中部,连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国际水道。运河自太平洋巴拿马湾沿岸的巴尔博亚港向西北延伸至大西洋加勒比海沿岸的克里斯托尔港,全长约83km。集装箱船过运河的收费项目杂且通行费用  相似文献   

20.
《水运文献信息》2007,(6):15-16
巴拿马选民以压倒性的选票决定修建巴拿马运河第三套船闸,这套船闸将有55米宽、427米长、18.3米深,这使得整个航运界的前景更为宽广。扩建巴拿马运河使得从蓬塔阿雷纳斯到哈利法克斯的美国东海岸各个港口面临着新的挑战,各港迫切想要抓住运河扩建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