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厂批量生产的2640马力推轮布置在一条多船位的纵移船台上建造,船舶下水受长江一年一次枯水位的影响,船台面积的布置出现了“满”和“空”的矛盾,直接影响造船生产的进度。为了克服枯水期的影响,除了A区船台上布置若干个船位外,在距A区船台轴线外17米处,又增加了B区船台,在A区和B区船台的每个船位上都可进行船体合拢,舾装。A区船台上建造的2640马力推轮,是用船台小车把船纵移到回转架纵倾滑道上,完成下水工作。B区船台上建造的推轮,采用横移造船法的原理,设计了一套可拆的横移装置,把推轮横移到A区船台上,再纵移到回转架上,完成下水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辽阳”号货轮系我厂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船,对于船台及下水作业我们都缺乏经验,但在老工人、领导干部及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终于攻克许多关键,于1972年11月19日顺利下水(图1、图2)。“辽阳”号在我厂1号船台建造及下水。1号船台原为五千吨级船台,船台滑道中心距较小,考虑到下水的安全性,故采用四条  相似文献   

3.
消息报道     
△江南造船厂继1989年8月为美国拉斯科轮船公司建造的“中国光荣”号举行命名、下水仪式后,在12月16日又有一艘64,000吨巴拿马型散装货船在该厂顺利下水。这艘船是“中国光荣”号的姐妹船,也是由拉斯科公司订造的。在船台建造时采用两面定位吊装分段工艺,使该船的船台建造周期缩短至113天。而且在船台上进行了大量舾装工作,是下水船中舾装完整性最好的一艘船,为1990年3月出海试航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先期下水的“中国光荣”号64,000吨散货船已试航返厂,并已顺利交船。据悉,1989年12月18日在江南造船厂的一号和二号船台分别举行了2万吨散货船和另一  相似文献   

4.
1982年,沪东造船厂在36000吨散货船“东星”号的建造中,广泛应用单元组装和分段预装新工艺,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该船管子预装数量占全船管子总根数的75%以上,在船台装配时,当机舱底部分段吊上船台后,重约25吨的UM01号大型设备单元随即吊上船台,其它各类单元也与有关的船体分段相继交错吊上船台,改变了过去造船生产中轮机工程落后于船体建造进度的被动局面。本文结合该船的建造情况,叙述机舱单元组装的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马尾造船厂历史悠久,但建造入级的5000吨级散装货船还属首次。5000吨级货船“盖山”号于1983年3月上船台,7月25日胜利下水,建造质量符合ZC入级船舶要求。“盖山”号货船总长114.9米,宽15.4米,下水计算重量1975吨。船台坡度仅1/22,显得偏小;滑道中心距6米,比1/3船宽大;船台不受潮水影响的长度约95米则太短;滑板宽1.1米,致使滑道平均压力过小。船台为水泥面滑道,下水日期适逢盛夏天气。为保证下水  相似文献   

6.
一条半造船法,是在船台长度允许的条件下,于船台后部建造一艘船的同时,在船台前部预先装配后一艘船的以机舱为主体的艉段,当前船下水后,利用船台滑道的坡度或绞车钢索的牵引,将预装的艉段从原来的建造位置纵移到船台后部预定的安装位置,继续装配前半段,然后在船台前部再建造第三艘船的艉段,这样连续地进行造船生产。由于在这种造船法中要进行艉段的纵移和分段纵向串接,所以也可称作“纵移造船法”或“串联造船法。”  相似文献   

7.
在欧洲,人们把船舶充分地人格化,他们不光把船舶称之为“她”,还把新建船舶从船台上下水看作是一个婴儿的诞生。她的“生母”似乎不是造船厂,而是一位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妇女,该妇女被称为“船舶圣母”。当把船舶固定在船台上的最后一根绳索解脱,一瓶香槟酒被抛向船头撞得粉碎,船舶从船台上滑下水时,就意味着船舶得到诞生。圣母与船舶的关系船舶圣母跟她们所命名的船舶的关系,是在船头上粉碎了一瓶香滨酒之后建立的。象生活中的每一位母亲一样,她们与船上的船员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船舶回到圣母所在地的港口时,圣母给海员以慈母般的关怀,圣母上船看望海员,给他们以家庭的温暖。相  相似文献   

8.
戴建国  马二正 《水运工程》1998,(8):16-18,34
广船国际一号船台增设闸门工程结构采用预制U形钢浮箱,定位沉放在碎石基床上,浇筑混凝土后形成闸门墩、再利用灌浆及高压旋喷技术形成止水帷幕。该工程的特点是破除了船台闸门施工必须设置围堰的常规,施工期船台不停产,被业主称为“旧船台扩建改造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9.
最近,沪东造船厂在建造两艘5000吨级沿海成品油船时,在一个纵向造船台上,首次采用了一条半造船法取得成功。这是缩短船台建造周期、提高船台利用率的措施之一。当第一般总长为107.42m的“建设5”号  相似文献   

10.
为挖掘我公司现有设施的潜力,缩短造船周期,提高船台利用率,本公司提出了“一条半串联造船新工艺”项目的开发研究。该项新工艺要求在不中断不影响现有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利用原有船台及下水滑道,进行局部技术改造,使船台上的分段安全下滑到位,再第二次定位和固定。由于下滑分段重量最大达1800t左右,移位距离最长超过200m.使改造工艺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摩擦系数小、耐磨损及物理性能优良的滑移介质材料。  相似文献   

11.
由马尾造船厂开发设计、建造出口秘鲁的新型围网渔船“INTREPIDO”1、2、3、4号,于1991年8月27日在该厂万吨级船台上又一次实现同一船台、同一潮水4艘船顺利下水的新成绩。这批船是按英国劳氏船级社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审图、建造检验与取得船级证书的,与首批出口的围拖网渔船比较,在船型性  相似文献   

12.
“瑞昌”号双体客船是在室内水平船台上建造的,其原则建造工艺《造船技术》1985年第11期已作报道。本文侧重介绍采用“庐山”号简易浮坞的下水工艺。  相似文献   

13.
仅从造船技术角度对广州秦汉遗址进行详细分析后,认为既不能在该遗址的“船台”上造船,也不能在该遗址的“滑道”上下水,该遗址绝不是造船工场遗址。  相似文献   

14.
《船艇》1987,(8)
作者以船为对象,按工艺阶段划分涂装施工危险区,在江南造船厂建造的65,000吨油轮上进行了尝试,从中摸索和探讨如何建立以船为单位的安全保证体系。65,000吨油轮的涂装设计工艺阶段划分为“钢板流水线”、“型钢喷砂”、“钢板切割拼装与小合拢”、“分段涂装”、“船台合拢坞内涂  相似文献   

15.
上海船厂崇明基地7万吨级船台是目前国内兴建的最大船台工程。工程于2002年10月开工,2003年10月竣工,获得上海市“申港杯”水运工程优质结构奖。  相似文献   

16.
为得到建造中的船体在船台上的船体变形数据,基于FBG技术设计了船体在船台上的蠕变和应力松驰现象的监测系统,将该系统布置在实际船体结构上,测量了在船台上受结构蠕变和结构应力松驰现象综合作用所造成的船体结构变形,分析了监测过程中造成船体结构变形的因素,指出应力松驰是主要因素。数据分析表明:利用FBG传感技术进行船体变形长期监测是可行的;船体在船台上存在结构蠕变和应力松驰现象。最后,并基于壳体理论估算了船台上的船体结构的内应力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2日江南造船厂又下水了1艘65000载重吨巴拿马型散装货船,这是继1月18日下水的同型船之后,在今年内下水的第二艘散货船。这艘由广州远洋运输公司订造的“宝山海”号散货船是在今年1月24日上船台的,至5月2日顺利下水,船台周期仅99天,创江南厂连续建造6.5万吨散货船以来的最短船台周期记录。这艘船下水的完整性也较高,不但全船的舱口盖全部装上,而且主机也吊装结束。现该厂正在抓紧码头舾装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纤瘦船舶在具有固定水泥滑道的大船台上建造及下水时能预计到的一些特殊工艺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保证船舶能顺利建成并安全下水。大船在大船台上建造,小船在小船台上建造,这是一般船厂造船的常规,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船台起吊能力与船体分段划分、分段重量与尺度、预舾装率、船台周期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并针对某船厂的实际生产状况和发展目标,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船台起吊能力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同时对臂架式起重机和门式起重机的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比,对某船厂船台上起重机类型的选配方案做了优化,并对投资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为新建船厂和老厂技术改造中确定船台的起吊能力提供了一种优化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20.
《船艇》2005,(8):28-28
尽管近段时间天气热浪逼人,但阻挡不住浙船公司员工们天大热、人大干的劲头。由于工人斗志不减,生产大节点丝毫未受影响。6月22日,浙江造船有限公司为法国船东建造的3#53500吨散货船顺利下水。这艘船从上船台到下水只用了105天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创下了浙船公司万吨船台建造周期的最短纪录。据悉,该公司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双90”的建造周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