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9·11恐怖事件和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下,2002年国际船市颇为清淡。但到2002年底,随着“威望号”油船失事,集装箱海运量猛增和伊拉克局势趋紧等一系列经济政治事件的发生,国际船市开始出现重大转机。进入2003年,国际造船市场和航运市场持续好转,全球新船订造异常活跃,世界新船订单量大幅增长,全年造船产量也将突破历史最高纪录。数据分析表明,国际造船市场正处于罕见的兴旺时期,出现了继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新的造船热潮。 一、国际造船市场呈现罕见兴旺 2003年是世界船舶工业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世界新  相似文献   

2.
侯华伟 《船艇》2005,(8):10-12
2003年以来,在兴旺的航运市场推动下,全球新船订造活跃,新船订单量大幅增长,新船价格持续上升,2003年世界新船成交量、手持订单量和造船产量等三大造船指标均突破历史最高纪录。2004年国际船舶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罕见造船热潮.新船订造依然高度活跃.船舱价格继续大幅攀升,再次成为世界船舶工业发展史上高峰年。  相似文献   

3.
新造船市场 中国船厂2003年的建造完成总吨数为6亿吨,较2002年增长了46%。2003年的订单总吨数为1800万吨,较2002年增长了173%,2003年的未完成总吨数为2500万吨,较2002年增长了93%。CSSC的2003年的新船完成总吨数为217万吨,是2002年的2倍,新船订单增长为2002年的253%,共计870万吨,未完成新船总吨数为1162万吨,为2002年的200%。其竞争对手CSIC的2003年的新船完成总吨数为165万吨,较2002年增长了20%,新船订单增长为2002年的244%,共计420万吨,未完成新船总吨数为700万吨,  相似文献   

4.
航运市场的牛市开始于2002年下半年,最先启动的是集装箱和散货船运输市场.然后是油轮市场,大量的现金开始投入到船舶市场.在2003年以前,新造船市场的投资额每年大致维持在320亿美元左右,从2003年起,投资额开始暴增,达704亿美元左右,是2002年的二倍多.在2006年,伴随着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大量资金涌进造船领域,投资额高达1618亿美元,2007年达到了近年来的顶峰.  相似文献   

5.
钟秋 《海运情报》2004,(5):18-20
2003年韩国的新造船接单量已大幅超过日本,确保了3年以上的工作量。从1999年到2003年的约5年间,世界造船业的新船竣工量年均约3000万吨,超过预测量很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6.
"船舶市场还远远没有见底,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来."谈及造船市场的走向,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这样告诉记者.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黄平涛认为:"造船市场至少十年之内不会恢复到2003~2008年的水平.长期的黄金期不再."  相似文献   

7.
2003年,集装箱船市场一直都是造船与航运界关注的焦点。集装箱船市场出现了空前的兴旺,航运市场迅速复苏,集装箱海运量不断增长,运费费率持续快速上扬,新船订造市场异常活跃,成交量居高不下。至今,集装箱船市场的繁荣兴旺势头仍未有减弱的迹象。相反的是,集装箱船航运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兴旺时期。但是,这种兴旺还能持续多久,市场发展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呢? 集装箱船航运市场迅速好转 目前,世界集装箱船航运市场正处于  相似文献   

8.
孟方 《中国船检》2004,(1):23-25
2003年,全球航运业的繁荣兴旺令航运公司欣喜若狂,随之而来的就是造船吨位、新船订单的上涨。然而已经有人开始感到不安,为2005年后的航运前景。本文译自2003年12月16日“劳氏日报”,从租船市场的角度对目前繁荣的集装箱船运输提出了预警。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9.
《世界海运》2016,(3):1-7
2015年全球造船市场形势较为严峻,新船价格以及全球新船完工量、新船接单量等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年内全球船东订单总量较去年有大幅缩减,现有订单中,以油船、集装箱船居多,散货船订单量明显减少。全球造船市场延续中日韩三国错位竞争格局,年内韩国和日本造船业在主流船型领域与中国造船业展开激烈竞争。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2016年全球造船市场整体需求仍然不足,主要造船企业寄希望于研发绿色、智能船型吸引或引领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世界造船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们普遍预期的回落行情,相反,国际船舶市场逆势走强,三大造船指标均创出历史最高纪录,新船价格指数也重回历史最高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性高峰年。从未来发展态势来看,在经历多年的造船兴旺期后,利空因素不断聚集,2007年市场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理性回归将成为市场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运》2017,(3):8-14
2016年全球造船市场形势延续低位运行。年内全球新船价格、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船东订单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希腊等主要航运大国,船型以大型散货船和大型油船为主。全球造船市场延续中日韩三国错位竞争格局,年内韩国和日本造船业在主流船型领域与中国造船业展开激烈竞争。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2017年全球造船市场整体需求仍然不足,主要造船企业寄希望于研发绿色、智能船型吸引或牵引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世界海运》2018,(4):9-16
2017年全球造船市场企稳回升。年内主力船型新船价格开始回升,新船订单量大幅增长。船东订单主要集中在希腊、中国和韩国等主要航运大国,船型以大型散货船和大型油船为主。全球造船市场延续中日韩三国错位竞争格局,韩国市场份额提升明显。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2018年全球造船市场整体需求或将延续回升态势,中日韩三国接单竞争将更加激烈,智能船舶、智能制造等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船市:罕见增长造就持续兴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继2003年的畅旺,2004年不仅是全球航运业最为火爆的一年,同时还是世界造船发展史上罕见增长的年份。统计信息显示,自上个世纪的1973年以来,2003年和2004年全球新船签约量均超过了1亿载重吨,连续两年如此高的新船签约量在世界造船史上前所未有。有关专家为此断言,此番旺盛景象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全球主要船型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华伟 《船艇》2005,(6):32-41
2004年国际造船市场订造全面活跃,主要船型的造船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尽管油船、散贷船和集装箱船的新船订单量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水平;反映市场行情的新船价格全面大幅上涨。LNG/LPG船出现新船订造热潮,签约量大大高于前两年,船价也出现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5.
船舶市场     
《海运情报》2005,(9):39-40
上半年新造船接单量中国跃居第二,新造船市场船主意向两极分化,新造船市场面临船价上涨压力,超大型集装箱船上甲板厚钢板采购困难,地中海航运有可能订造20艘6500TEU集装箱船。  相似文献   

16.
《海运情报》2007,(11):40-40
世界新造船接单量2006年创新高,2006年中国新造船接单量达到4251万载重吨,新造集装箱船市场转向6000-7000TEU船,汉堡南美向大宇造船海洋订造5艘4710TEU船  相似文献   

17.
徐凯燕 《船艇》2003,(4):42-42
2002年的世界船舶市场状况仍然不见好转。新船需求量增长缓慢,造船能力仍有增无减;船舶市场竞争加剧,船价进一步降低。虽然年底船舶市场略有转机,但预测表明,未来几年船舶市场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1969~1974年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第一次造船热。作为三大造船指数的新船订货量、手持订单量和造船产量均创历史最高记录。然而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新船需求不振,造船产量在1500万总吨上下徘徊。直至上世纪末,世界新船成变量开始上升,手持订单量不断增多,造船产量随之连年增长。特别是2003年以来,世界新船订单量再次大幅增长,全年造船产量也有望突破历史最高记录。数据分析表明,当前世界造船业正处于罕见的兴旺时期,世界已经出现新的造船热。  相似文献   

19.
论集装箱船大型化应当缓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以来,各项统计数据表明航运业已走出低谷并迅速复苏,继而空前地兴旺起来。从集装箱船市场来看,由于海运量不断增加,运费费率持续快速上扬。全球航运业的繁荣刺激船公司大量投资造船,新船订造市场异常活跃。考虑到海运量的增加和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单位成本的下降,船公司  相似文献   

20.
包张静  朱汝敬 《船艇》2007,(2B):18-25
2006年国际造船市场并没有出现人们普遍预期的回落行情,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迎来双重兴旺,三大造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记录,新船价格指数重回历史最高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性高峰年。从发展态势来看,在经历持续多年的造船高峰期后,调头下行将成为2007年国际造船市场的主旋律;但是,从主要船型市场需求来看,2007年市场行情仍旧存在较大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