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17日,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暨国家级技术中心搬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远洋大厦举行。这标志着素有中国“修船航母”之称的中远船务将正式落户大连, 相似文献
2.
李钢 《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3,(8):50-51
2003年,随着中国航运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国际形势也风云变幻,继去年底美西封港事件后,今年又爆发了美伊战争,尤其是3、4月份开始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爆发的SARS疫情,给今年的世界经济增添了更多不确定因素。SARS期间,中外客商及外贸客户的商务活动、贸易成交量迅速减少,中国出口企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并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货运市场。 相似文献
3.
李建红 《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4,(6):10-10
值此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三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远(集团)总公司和中远船务集团董事会,对长期以来给予中远船务关心和支持的各级领导、中外船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中远船务三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付出辛勤努力的中远船务全体干部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三年前,中远集团重组整合中远修船业资源,成立了中远船务集团。三年来,中远船务按照既定的战略,一步一个脚印向世界一流修船企业迈进,取得了较大 相似文献
4.
2001年6月22日,中国最大的修船企业集团——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COSCO SHIPYARD”的大旗紧循中国入世的步伐,踌躇满志地飘扬于中国东部沿海岸线之上。 秉承“COSCO”的信念与追求,中远船务在与海洋紧密相连的天地中,以振兴中国民族修船工业为己任,以自身的实力努力延伸“COSCO”的品牌,以自己的创新实践丰富“COSCO”的内涵。三年来,中远船务企业一路高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攀升,修船质量、周期、 相似文献
5.
吴明华 《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3,(2):16-16
2003年1月18日上午10时,当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上海市副市长韩正、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裁陈小津一起拉开大红丝绸上的缎带,镌刻有“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大字的古铜色馆牌亮现在人们面前,“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由此正式开馆,顿时所有在场的中外贵宾都鼓起了热烈响亮的掌声。 相似文献
6.
永盛轮是2006年7月加盟中远航运的一艘两万载重吨的多用途船,由于船新、舱口大、设备先进、适货能力强,投入营运8个航次以来,为公司创造了运费收入6400多万人民币的良好业绩。是什么让永盛轮仅仅以14名船员就创造出如此好的经济效益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修船企业“斯佩克”第18次会议于2006年10月14日在青岛召开。修船技术学委会及九大修船企业29名代表参加会议。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领导到会指导。会议由中海工业吴承业总经理和李正建副总分别主持,北海重工颜景亮副总作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新址高起点发展”的主题报告。报告中阐述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总体规划和建设情况,该厂在边适应、边改革、边提高的短短四年建设中,去年实现修船产值4.26亿元,预计今年可达6亿元,今后“海西湾基地”要成为我国造修船三大基地之一。会后还参观了现场,给与会人员极大鼓舞和启迪。 相似文献
8.
中国修船企业“斯佩克”第21次会议于2007年7月20日在上海召开。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及各大修船企业12个单位24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中海工业有限公司李正建副总主持,中远船务经营总部周国新副总作了主题报告,报告重点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产品结构、技术、安全与法律的建设等方面展开阐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0.
<正>中国修船企业"斯佩克"第52次会议于2015年4月16日在大连召开。大连大船船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船船务)担任本次会议轮值主席,大船船务总经理孙德林和"斯佩克"执行机构专职主席李正建共同主持这次会议。"斯佩克"其他成员山船重工、中远船务、中海工业、中船澄西、华润大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9日,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船重工)和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新船重工)在分离了15年后重新融合为一家巨型集团公司。15年前的分离,造就了中国造船工业今日的两条巨龙;今天的融合重组,两企业又将携手打造我国造船工业的新型“航母”。那么时隔15年的前分后合,能给我们一种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12.
气囊下水在船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气囊下水工艺,可以多船台共用一套下水设备,节约了船厂基本投资,也缩短了船厂建设周期。这种可以移动的船舶下水设备,造就了专业的船舶下水公司,使船舶下水可以进行社会化合作,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金融危机侵袭下,原本不显山不露水的特种船一下成了造船界的“宠儿”。而那些多年未一直执着于特种船的船企,也藉此得以在金融风暴中逆风飞扬。青岛造船厂(简称青船)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我国要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加快造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建的船厂要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拥有一席立足之地,就必须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进行信息化建设,将船厂建设成为一个敏捷、精益、高效的生产运营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