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读书     
《城市交通》2014,(2):100-100
本书对中国城市的停车现状以及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停车政策发展目标、战略任务与基本策略;研究配建停车场、路外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泊位三类停车设施供给存在的问题,探讨停车配建指标规划流程、路外公共停车场布局要求和方法,以及路内停车泊位设置和管理对策;详细回答不同经济属性停车设施如何进行产业化建设,提出停车经营的政策措施;讨论交通工程技术以及信息化在停车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路内停车执法管理对策及实践;提出城市老旧居民区、医院、学校,以及超市、商场区域的停车管理措施;对停车证制度及其实施的可行性、对策建议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考虑停车场建设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回收期,建立了路外停车场停车费率的计算模型.以武汉市路外停车场为例,说明模型的应用过程和方法.以模型为基础,对影响停车费率的平均建设成本、运行费用、夜间停车费、夜间停车场占有率和有效收费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实例计算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很多城市的低收入社区面临两大突出难题:超负荷的路内停车和低配置的公共服务。通过构建一项政策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难题:基于市场价格征收路内停车费,并将其收入用于本地公共服务运营。基于北京一处胡同改善项目发现,通过合理收取停车费,该社区用于卫生、治安、景观和停车管理的投资能够在不到三年内回收。同时,该项目社区中只有35%的住户拥有私人小汽车,拥车住户的家庭年收入是无车住户的近3倍。  相似文献   

4.
概述 停车问题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年来.我国城市机动车增长迅速,而静态交通管理严重落后于城市动态交通的发展,引发一系列问题,路内停车问题便是其中的难点之一。通过对城市停车问题的分析,总结目前国内大城市路内停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路内停车拥挤.停车资源被过度利用.而路外停车场利用率不高:二是路内停车管理混乱,违章停车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2011,(5):95-96
作为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一部分,北京市提出将修订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市政府法制办就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停车场的范围,包括独立建设的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道路停车泊位;明确了公共停车场的公益性,并且指出占道停车费将全额缴入财政并统筹用于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同时,明确各部门职责: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停车管理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明确各类停车设施的经济属性,是解决目前停车规划实施难的战略性政策研究。针对传统停车规划中停车经济属性不明晰的问题,基于经济学的角度分别研究了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位的经济属性。提出配建停车和路内停车设施具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属性,而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偏向私人产品范畴,具有商品的属性。因此应确立以市场化、企业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公共停车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的产业化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提出从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向市场为主体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强调停车的土地出让政策、收费政策以及后续的建设政策都应围绕其经济属性制定。  相似文献   

7.
城市路内停车设置规模非线性优化模型及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达到路内与路外停车的合理匹配,减小停车成本,从路内停车带与路外停车场匹配关系入手,分析了车辆停放者选择停车场行为,分别量化了路内车辆停放者和路段车辆出行者的社会成本,综合考虑路内停车对道路交通流延误的影响、绕行距离、收费差额以及个体时间效益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停车成本整体最小的路内停车带设置规模优化模型,设计了求解模型的内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与设置路内停车带之前相比,优化后停车平均绕行距离减少了63.0%,停车综合成本下降了37.3%,可以看出路内停车带规模模型能够优化路内与路外停车之间匹配关系,使停车系统综合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模拟多类停车设施运营(收费定价)竞争以及出行者的反馈行为,建立了基于用户均衡条件的路外、路内停车场和停车换乘设施等3类停车设施的收费定价模型。上层优化模型模拟停车运营者以利润最大为目标的停车费定价决策,下层用户均衡条件描述出行者以个人出行成本最小为原则的旅行选择行为,包括方式、路径和停车设施的选择。采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算法来求解该非线性规划问题。设计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多类停车设施运营竞争对停车收费定价最优解有显著影响,并且可能导致较低的停车收费水平和较好的交通需求管理效果,如人均出行的交通拥挤成本降低,停车换乘方式分担率提高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停车相关技术、政策,优化区域交通环境,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4S店为研究 对象,通过对停车设施的数量及利用率的调查,分析4S 店区域的停车现状。从4S 店区域停车需 求多样性入手,分析其内部停车需求与外部停车需求,考虑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场、停车管理 政策及公共交通问题,统筹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方面,协调供需发展关系,提出4S 店区域停 车问题的解决对策:挖掘停车潜力、建立立体停车库、施划路内停车、扩大停车设施供给,以满 足内部停车需求;实行车位共享,规范路内停车,推进区域信息化,以满足外部停车需求;优化 停车管理政策、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加大违法停车处罚力度、提高合法停车意识,以引导交通出 行者;各种措施应相互配合,以缓解4S店区域停车压力。  相似文献   

10.
用户均衡条件下3类停车设施收费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模拟多类停车设施运营(收费定价)竞争以及出行者的反馈行为,建立了基于用户均衡条件的路外、路内停车场和停车换乘设施等3类停车设施的收费定价模型.上层优化模型模拟停车运营者以利润最大为目标的停车费定价决策,下层用户均衡条件描述出行者以个人出行成本最小为原则的旅行选择行为,包括方式、路径和停车设施的选择.采用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算法来求解该非线性规划问题.设计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多类停车设施运营竞争对停车收费定价最优解有显著影响,并且可能导致较低的停车收费水平和较好的交通需求管理效果,如人均出行的交通拥挤成本降低,停车换乘方式分担率提高等.  相似文献   

11.
寻找路内停车泊位产生的车辆巡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路内停车泊位在道路上巡游的车辆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首先指出路内停车低价与路外停车高价共同刺激驾驶人选择巡游而非使用路外停车场(库)。其次针对洛杉矶的巡游开展调查,得到车辆平均巡游时耗和距离,并得出每年由此产生的车辆行驶里程、时间浪费、燃油消耗及CO2排放。然后通过分析路内停车价格与车辆巡游的关系,提出城市全日泊位使用率大约为85%时,停车泊位处于供需平衡状态,停车价格较合理。接着以加利福尼亚格雷伍德城停车价格制定及停车收益使用为例,给出停车增量融资的收益回馈方式。最后指出,为了减少拥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街区环境等,城市应制定合理的路内停车价格并将产生的收益用于改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为更精准的分析现状停车问题和有效地指导公共停车场的预测和规划布局,相对科学系统的探索基本车位和出行车位的计算方法。以现有停车供需调查方法以及调查得出的居住类和非居住类配建停车场、路内和路外公共停车场供需数据为基础,停车交通小区为计算单元,并以人口、岗位、车辆拥有情况进行校核,研究现状出行和基本车位供需的方法。以青岛李村商圈为例进行应用,结果表明,所计算的基本车位和出行车位供需基本符合该区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探索将人车协同识别技术融入静态交通管理与出行服务优化,针对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路内停车位等城市典型停车场景,构建城市智慧停车监管服务体系,验证设备实用性和数据可用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人车协同识别技术可以满足包括停车位状态识别、停车信息服务、动静态交通协调等功能在内的城市智慧停车监管服务要求,研究成果可为静态停车精细化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路内外停车泊位容量变化的基础上,分别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财务盈利和满足社会需求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可变泊位容量的路内停车定价模型;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采用平均成本定价法,建立了基于可变泊位容量的路外停车定价模型.针对模型,分别通过拉格朗日算法和平均值算法.以广州市和上海市停车场为例计算停车收费价格,证明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何宣 《广东交通》2010,(1):28-28
从3月1日起,广州市路内停车场和商场等配套停车场夜间收费政策将从原来的按次收费(不分停放时间长短,一律收费10元)改为与白天时段一样按停放时间收费,其夜间时段收费标准为:广州全市所有停车场不分地段,统一确定为2元/半小时,封顶价为10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城市路内停车场利用率长期过高或过低的问题,建立三种组合评价模型:基于综合权重的层次分析法、基于综合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基于综合权重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路内停车场类别进行排序调整。通过实地调研成都市一环路沿线24个路内停车场停车数据,对该24个路内停车场进行初步划分,为停车场类别划分提供依据判断。结果表明:通过组合评价模型可对路内停车场中的不合理类别进行重新分类,提高分类结果准确度,解决部分停车场泊位利用率过高或过低问题,进而减少车辆巡游。未来可结合路内停车场实时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实现路内停车场的实时动态类别调整。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路内停车秩序、促进道路交通运行效率提升,深圳市重新启动了路内停车收费管理工作。从实施目的、原则和策略三个方面,阐述深圳市路内停车收费管理的实施情况。路内停车收费费率定价遵循平衡路内外停车使用、制定合理比价关系,以及区域差别、分时差别的原则,建立了路内停车收费与动态交通运行联动的调节机制。管理模式层面,成立专门机构,通过取证权外派方式解决执法警力不足问题;收费技术层面,采用无纸化电子收费,避免利益冲突;执法方面,严格规范执法流程,对首次路内违法停车采取弹性执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路内停车管理战略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问题,从公安交通管理角度研究路内停车管理战略。首先探讨路内违章停车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并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引导式路内停车管理战略架构,在分析城市路内停车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阐述停车管理战略意义和目标。从确定严管区域、合理设置路内停车位、完善停车安全管理设施、强化执法手段和加大处罚力度五个方面提出路内停车管理措施;从加强宣传、增加有效停车位供给、调整城市交通结构和建立停车位电子档案库四个方面提出引导式停车管理配套措施,并探讨相应的战略保障机制。最后,通过杭州市和长沙市实例分析了停车管理战略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城市小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有限的停车设施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鉴于此,提出了停车资源共享的方法来缓解供需矛盾.通过分析配建停车设施、路内停车设施及路外公共停车设施的服务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停车需求时空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及管理中挖潜的必要性,理清了停车资源共享实施的四个方面:单个建筑物范围内停车资源的规范化和挖潜、相邻建筑物间配建停车位的共享、路内停车资源的利用和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建设,由此提出基于共享理念的停车资源配置框架体系,分别从现状调查、停车供需矛盾分析、方案配置以及预测模型等方面对停车资源共享配置理念进行了全面阐述,并结合实际算例对停车共享效率进行了分析评价,为解决我国停车问题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规范停车管理工作是静态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停车问题也是一项牵涉面广、难度较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虽然通过深入挖掘支小道路停车资源、扩充道路停车容量,并加大路外停车资源投放力度,使浦东新区停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停车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市民对"停车难"的反响仍然强烈。一、浦东新区路内外停车基本情况1.路内停车现状(1)设置模式。目前,根据上海市交警总队《机动车道路停车场设置、审批和管理规定》要求,浦东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