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形地质选线是近年来公路建设中的思想,往往是采取避让不良地质的措施。避让固然是最直接的措施,但避让有时存在没有展线的空间,或由于山区公路路线位置的惟一性而必须经过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时,公路路线更应结合地形条件,充分考虑地质环境条件,采用合理的公路选线设计方法,避免由于公路工程建设而引发新的地质灾害,减少公路后期的水毁及养护的难度。本文通过对云南某典型河谷地区公路调查分析,得出:该公路选线设计由于对该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考虑不足,以传统的公路选线的思路进行设计,从而导致了后期公路水毁及沿线地质灾害的频发。基于环境选线的理念,本文提出路线-地质环境的适宜性理念,这对公路地质灾害的防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区因其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复杂,路线平、纵、横3个方面都受到约束,同时地质、气候条件多变,均会影响路线的布设.论述了对山区公路选线的认识,阐述了公路路线的选线原则,提出了公路灵活性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了林芝至拉萨公路的路线走向、地形地貌、地质概况及气候水文;然后针对该公路的自身特点阐述了沿河线选线的3个要点,即河岸选择、路线高度、桥位选择;最后,结合项目工程实践,分析了沿河线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根据不同控制因素权衡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4.
从无人机遥感及GIS技术在公路地质选线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入手,利用ArcGIS Engine和C#集成开发法构建了集地质灾害解译、信息录入、属性查询、线路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公路选线系统,并为路线带三维可视化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在桂柳高速公路改建项目中的应用,直观展现了公路沿线地形地貌、地质灾害情况,极大提高了选线效率。  相似文献   

5.
邵艳  余绍淮  徐乔 《中外公路》2019,39(3):312-314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制约因素多、工程难度大的实际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载激光扫描的山区高速公路环保选线方法。在高精度机载三维激光扫描基础上,通过公路地质灾害遥感识别与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公路纵、横断面设计,实现山区高速公路环保选线选址研究。贵州省都匀至安顺公路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工程方案,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降至最小,为山区绿色公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公路选线要全方位地考虑路线通过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当地风俗习惯和工程的难易程度,以及路线的性质、使用任务、等级和投资等因素.该文通过对山区公路中的沿溪线、越岭线、山脊线的选线基本方法和理论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目前山区公路选线中存在的问题及初步解决措施,并概括出在山区公路选线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研究了公路选线的设计方法,并应用到石门县S304改造工程中,对该工程起点选线进行了研究,得出选用推荐线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山区高速公路地质选线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今公路施工和运营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岭地区进行路线设计中,“地质选线”好坏是控制成本的最主要因素之一[1].结合成渝高速公路设计,归纳了目前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存在的典型地质问题,有区域稳定性问题、地形地质环境问题以及高速公路本身结构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列举实例讲述了“地质选线”思想如何体现在工程设计中:“地质选线”要在全过程中加强比选工作,而不是一味整治,从而合理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8.
公路选线中,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土壤、水文地质和植物复盖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对选择路线的方向、确定使用价值与技术标准、对结构物的数量及结构形式都是影响很大的,同时也相应地影响公路工程数量和造价。在山区公路的选线中,上述自然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使公路的布局、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工程造价、营运养护以及建筑物的稳定耐久性都带来很多矛盾。  相似文献   

9.
大瑞铁路在通过高黎贡山越岭区域时,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线路工程方案主要受地质因素控制。通过高黎贡山越岭段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质灾害工程分区的数学模型,将越岭段地质灾害工程分区划分为Ⅰ安全区,Ⅱ基本安全区,Ⅲ较危险区,Ⅳ危险区四个等级。研究结果为大瑞铁路选线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山区地形、水文、地质和气候特点,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选线的影响因素和选线原则,力求从总体上寻求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安全可靠的路线方案。  相似文献   

11.
邓宏科  郑光  邓韧 《路基工程》2021,(6):194-198
分析研究大瑞铁路高黎贡山越岭段地形、地质构造、岩性岩组、坡体结构等地质变量指标,并结合工程类型分析高黎贡山区域地质环境现状;为了对线路方案进行分区预测评价,首先根据影响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选取了评价指标,继而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Arc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划分出地震地质灾害极高危险、高危险、中等危险和低危险区,为高黎贡山越岭段选线及地质灾害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路线布设受限制严格、选线难度大等问题,分析山区高速公路路线选择的主要控制因素和要点,以柳江经合山—南宁高速公路项目两个局部路段的选线为例,从工程投资、施工难度和运营安全等方面进行优缺点分析和方案比选,优选高速公路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13.
拟建铁路成兰线横穿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龙门山脉,并通过汶川大地震重灾核心区,工程地质与地震次生灾害问题控制线路方案。文中以跨越龙门山脉选择沿安县雎水河谷方案的事例,探讨近震源区余震频发条件下复杂山区的选线技术,可供铁路、公路选线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速公路逐步向山区延伸,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愈加复杂,加上对地质灾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问题认识不足,近年来,山区公路选线与总体布局倍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中设计思路的不断转变和提升,结合陕西省山区高速公路设计经验,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选线要以安全设计、环保设计、适应地形、合理降造的总体设计思路,并按照此思路进行路线方案比选。这一设计思路在陕西省延志吴高速公路建设上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成效。  相似文献   

15.
公路路基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路基是公路线形的主体 ,它与路面共同承担汽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质量的好坏 ,必然反映到路面上来。路面损坏往往与路基排水不畅、压实度不够、强度低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路基设计不好 ,影响公路的使用质量 ,修复难度大、费用高。因此 ,没有稳固的路基 ,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为提高公路路基的质量 ,减少病害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重视和加强地质水文调查基础工作 ,是提高公路路基设计、施工质量的必要环节。公路工程在开工前必须对整个路线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条件进行调查了解。一是要在施工前掌握线路所经…  相似文献   

16.
震后新建的映秀~汶川高速公路紧邻“5.12汶川地震”震中,沿线地形陡峻,地质环境条件极其复杂,地震造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极其发育.根据项目特点,因地制宜提出了路线总体设计原则和采用的关键技术对策,可为地震烈度高的山区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公路选线的效率和选线质量,最终实现智能选线,本文从控制公路路线质量的技术、经济及安全性指标出发,建立路线优化数学模型,以MATLAB为实验平台,基于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和遗传操作编程,通过参数设定,最终实现公路选线方案的自动寻优.选线实例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公路智能选线方法,可在选线区域自动随机搜索公路路线交点,并自动完成公路路线优化,得到最佳公路路线方案.结果证明,将遗传算法应用到公路自动选线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公路路线方案的自动寻优,提高公路选线效率和选线质量.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17,(10)
高烈度艰险山区交通生命线工程在强震中遭受严重破坏,震后如何进行公路重建的防灾选线是一个难点。结合汶川地震后G213线映汶路重建工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交通遥感技术,建立了强震后高烈度艰险山区公路重建防灾选线技术,主要包括:计算综合地质灾害指数、测评自然边坡抗震稳定性、测评沿线河谷抗震稳定性及综合测评路线走廊的防灾稳定性;提出了强震后高烈度艰险山区公路重建防灾选线的十字方针,即"绕避、穿越、拦挡、治理、留存";运用防灾选线技术及方针,制定了老虎嘴崩塌体路段公路重建防灾选线方案。研究成果可为高烈度艰险山区强震后交通基础工程的恢复重建和防灾选线技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路线是公路的骨架,是各个控制点的连线,路线方案是通过多方案综合比较而确定的,应多方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处理好与沿线城镇的衔接,选线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公路功能的发挥和在路网中的作用。本文结合京新高速公路集宁至呼和浩特段的选线设计,介绍了路线设计的控制考虑因素和方案比选情况。  相似文献   

20.
公路与城市道路技术指标有差别,选线方案需要综合考量。以某市绕城道路为研究对象,采取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沿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了山区城市道路选线原则。调查发现:研究区工程地质问题突出,不良路段分布广泛。在路线比选过程中,遵循环境选线和安全选线的原则,通过对不良地质条件路段的方案对比和优化,总结高原地区公路选线的经验。成果对于西部高原山区城市道路选线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