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延申 《汽车杂志》1989,(10):20-20
  相似文献   

2.
3.
不撞不相识     
我觉得,我的坐驾奥迪A4和我的好友TONNY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品质上的佼佼者。说起来很巧,我跟TONNY正是靠了A4的关系,不“撞”不相识!  相似文献   

4.
<列子·说符篇>中有则故事,说有一个叫列子的人学射箭,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每次都能射中目标,于是想别师而去.师傅关尹子问他:"你知道你能够射中的道理吗?"列子回答不知,关尹子便要列子再学三年.三年后,列子告诉师傅自己已经明白能够射中的道理了.  相似文献   

5.
四名女工夜间下班途中后背突遭一黑糊糊的“魔鬼”疯狂撞击,一声怪响过后.一死三伤,“魔鬼”随即消失在茫茫夜幕中。经玉田公安交警大队连夜侦破,原来致人死伤的魔鬼是一辆酒后无证驾驶人驾驶的报废无灯光的大发面包车……  相似文献   

6.
《驾驶园》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她走过20个春秋,迎来她20岁的生日之际,我们谨表最诚挚的祝贺和深深的生日祝福。  相似文献   

7.
屏幕上经常以乾隆皇帝的身份和大家见面的张铁林,在去外景地拍戏的时候,只要一上高速路,总是被他的属下“纪晓岚”甩得远远的。因为他开的那辆桑塔纳2000实在没法跟上张国立的大奔。最近,一辆崭新的宝马X5越野车,使张铁林彻底扭转了这个局面。不仅如此,驾驶中他还体验到新车的优越性能,与轿车相比更有安全感。已先后更换了4辆车的张铁林可谓是老司机了,2O多年的驾车经历也让他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预警信息发布时间下,不同性别驾驶人对于交叉口迎头侧面避撞情景驾驶行为影响规律,为提高车辆避撞预警系统功效性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汽车驾驶模拟器设计实验,招募具有稳定驾驶能力的驾驶人45名,采集7种预警信息发布时间(2.5~5.5 s),将无预警作为控制组,采用C#编程提取能够表征驾驶行为的变量.用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在交叉口迎头侧面碰撞情景下不同预警信息发布时间对驾驶人的制动时间、最大减速度、测试车辆与冲突车辆的最小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警信息发布越早,驾驶人的制动时间越长,最大减速度越小,说明较早发布预警信息可以减缓驾驶人采取制动措施的剧烈程度.同时,预警信息发布较早,可以增大车辆间的最小间距,降低碰撞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女性驾驶人的驾驶行为比男性驾驶人更加保守.  相似文献   

9.
汽车前撞报警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追尾危险,对提高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商用车,提出了危险系数的概念及适应驾驶员特性的基于危险系数Crisk的报警算法,确定了报警启动逻辑,通过真实道路实验获得驾驶员特性实验数据,得到不同类型驾驶员跟车行为特性参数,并且根据驾驶员异常行为的实验数据统计得到报警阈值。通过硬件在环仿真实验和实车试验,统计分析了系统报警的正确率、漏警率和误警率。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前撞报警算法能够有效体现不同类型的驾驶员特性,提高了系统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0.
聊车故事会     
车市热热闹闹,我们的《聊车故事会》也是红红火火,欢迎大家继续来信来电,畅谈对买车,开车,用车的各种感受,经历或心得。来信的朋友不仅能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更有可能赢取礼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12.
为提升邻车切入工况下的行车安全,基于驾驶模拟实验平台,研究了驾驶人对前撞预警系统的依赖特性评价方法以改进预警系统的设计。以预警时机(即碰时间TTC)为研究变量,采集了12名驾驶人的实验数据,以制动依赖指数、次任务评分为2项客观指标,以危险度评分、信任度评分为2项主观指标,建立了评价体系模型,实现了对驾驶人系统依赖程度的量化评价。设计了L9(34)正交实验,建立了依赖特性评价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预警时机(TTC)对依赖特性的影响最为显著:过晚的预警时机(TTC=2.4 s)降低系统的有效性;过早的预警时机(TTC=1.2 s)易导致驾驶人对系统过度依赖。因而,适度推迟预警时机(TTC=1.8 s)可以抑制依赖性的产生,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从价位上来说,Macan和718差距不大,50万元的保时捷感觉就像白给的一样。但更大的乘坐、载物空间,更低的驾驶难度,让Macan比718有着更好的适用性,特别对于家里只有-辆车的人,或者这辆保时捷不仅要承担耍帅功能外,还需要有一些常规用途。Macan自然更胜一筹。Macan这次的改款仍旧集中在常规的外观、内饰、动力系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15.
考虑雾天环境下不良视距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基于驾驶模拟器为实验平台,通过对46名实验人员在不同雾天实验场景下的测试来分析雾天对驾驶人紧急避撞行为的影响.选取一组非平衡重复测量数据,以刹车瞬时速度和刹车反应时间为因变量,将性别、职业作为固定效应,雾天作为重复测量变量建立线形混合效应模型,并采用SPSS求解.结果表明,在无雾、轻雾与浓雾环境下,驾驶人的平均刹车反应时间分别是1.22,1.26,1.56s,而平均刹车瞬时速度分别为68.10,45.53,48.85 km/h.与无雾环境相比,驾驶人在有雾环境下的可视距离受到限制,刹车反应时间分别增加了0.04 s和0.34s,刹车瞬时速度分别减少了22.57 km/h和19.25 km/h.  相似文献   

16.
刘万盛 《摩托车》2004,(3):29-29
我的大摩托车与小《摩托车》,伴着岁月一起磨合。每天摩托车伴我上路踏歌,每月《摩托车》传递新的收获,朝夕相伴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7.
骑行散记     
周汝金 《摩托车》2004,(6):33-33
两年前,我买了一辆心仪已久的摩托车,随后又订阅了《摩托车》杂志,从中学到了不少驾驶和保养摩托车的知识,于是便想通过《摩托车》杂志把两年来骑行中的一些心得感受与摩友们进行一下交流。行车时首先要注意路况,并要能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危险,万万不可心存侥幸。一次,我们一行几  相似文献   

18.
安靖 《汽车运用》2005,(10):34-34
一是驾车速度要平稳。行车中要控制好自己的车速,这是保证安全行车的根本。如果开车中一会儿疾驶,一会儿又突然减速,往往会给后方车辆以措手不及,易造成追尾事故。二是行车中不要随心所欲。行车中不要突然改变行驶方向,一定要发出改变行驶轨迹的信号。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别人错误地判断了你的企图,结果撞在了一起。在行驶中如果你要转弯或是临时停车,一定要先打警示信号,然后才能操作。不少人在行车中经常是先转弯后开转向灯,或者是弯已经转了,可转向灯还闪个不停;有的驾驶员临时停车,停车灯也不亮,实际上这是在给别人出难题。如果你…  相似文献   

19.
金辉  李昊天 《汽车工程》2021,43(3):405-413
考虑驾驶风格的影响,设计了一种优化的纵向相对距离预测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改进了前撞预警系统报警策略。驾驶风格分类结合了分位点法和信息熵法,以不同方式进行特征提取,使用k-means方法聚类样本数据。基于长短期记忆模型,设计了编码器-解码器模型用于预测,以上述分类的全部数据训练模型的共用部分参数,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而以3种驾驶风格对应数据集对模型的个性化部分参数进行更高学习率的训练。利用上述预测模型,对基于欧洲新车评估计划-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测试协议的前撞预警策略进行改进,使误报警次数从123降低至50。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智能车辆避撞模型.搭载虚拟测试驾驶(VTD)仿真软件的模拟驾驶器;针对跟车行驶、前车紧急制动这一危险工况,开展模拟驾驶实验;以相对距离、相对速度、前车减速度、碰撞时间、横向距离作为输入参数;通过未经训练的样本数据对模型迁移性进行验证,并与传统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