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监测与故障诊断作为保障地质绞车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其合理运用与发展对于减少地质绞车的故障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目前国内外地质绞车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并通过介绍地质绞车主要故障及传统处理方法,提出对这些故障进行在线监测与诊断的报警技术,最后提出地质科考绞车系统在线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崔戈 《机电设备》2015,(3):46-50,57
在海上施工、科研考察和海洋平台等领域中广泛运用波浪补偿绞车技术。本文介绍了一种波浪补偿绞车组成、工作原理及试验方案。通过试验,分析了波浪补偿绞车开环和闭环控制下的稳态和动态特性,运用频率分析仪对波浪补偿绞车机、电、液系统的开环和闭环系统进行系统辨识,掌握了波浪补偿绞车机电液系统的近似传递函数。最后提出了试验应该注意的事项,以为工程实际提供试验研究和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3.
针对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的沉管作业系统进行分解研究,分析动力系统集成、作业绞车系统、压载调驳系统、气象观测系统、拉合系统、动力定位(Dynamic Positioning,DP)系统、施工管理系统和船管对接等设计和建造方面的技术要点,阐明沉管作业系统的装船精度控制关键点,提出可行的工艺控制方法,为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的研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曹学俊  林海波 《船舶》1997,(6):23-24
完全采用国产元件研制的新型63kN液压绞车试验成功,其各项性能指标达到90年代国际水平,填补了我国工程船用绞车的空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介绍舰载反潜系统对接联调及仿真测试试验的项目,试验方法和试验的主要情况,试验的完成表明:该系统的对接联调和仿真测试试验是有成效的,也是成功的,该试验已成为舰载反潜系统研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深水救生潜器对接系统液压绞车是载人潜器上不可缺少的救生设备之一。其机械系统要求体积小,重量轻,且具有低转速、大扭矩的工作特性;控制系统要求收放绳能自动检测、显示,极限绳长时能自动控停、报警,且有掉电保护等功能。本文主要从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两个方面介绍该液压绞车的基本原理、结构、误差处理方法及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7.
作战系统的研制质量对舰的作战能力有重要影响。其中,设计质量至关重要。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是怎样提高设计质量,本文讨论作战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方面,并认为开发研制手段是提高好作战系统设计和研制的关键途径之一。由此引伸了在作战系统设计、陆上对接联调试验,以及系统装舰系泊和航行试验中,研制了手段的开发与运用。  相似文献   

8.
张浩立  邓智勇  宋诚  朱刚 《舰船科学技术》2010,32(7):117-120,143
针对无人潜水器在深海作业前后的吊放回收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集成式潜水器吊放回收系统。该系统运用集成化的设计思想,实现了系统合理集成及集中控制。所设计的新型纯机械式锁栓装置,实现了潜水器自动对接释放功能;通过巧妙的驱动装置,实现了脐带缆的张力保护及绞车的自动收放;通过巧妙的的排缆装置,有效地实现了脐带缆的自动排布及换层功能。该系统的成功研制,大大提高了无人潜水器的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性,对类似潜水器吊放回收系统研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拖曳装置液压控制系统性能提高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四个部分: 1.研制了数字控制型绞车控制仪及相应的不规则波发生器和绞车运动模拟器。该绞车控制仪集升沉信号积分和绞车控制于一体,自行研制的特殊数字积分器具有较强的抗直流干扰能力,能很好地从船体的升沉加速度获得船体的升沉位移信号,为提高控制精度提供了保证。其控制器采用预测控制和复合控制技术,控制参数能按海况自动调整,控制性能和控制精度均得到了提高。 数字型绞车控制仪可取代现有的模拟型绞车控制仪,装备后续生产的声纳拖曳装置电液控制系统,提高主动伺服拖曳系统的控制品质、可靠性和技术先进性。并可推广应用于船舶稳定装置的自适应系统或类似的电液控制系统。 2.提高现有模拟控制方式绞车控制仪的抗干扰性研究。针对模拟积分器的抗直流干扰和控制仪的抗电磁干扰性能进行分析和试验,找出薄弱环节并采取措施,解决了原模拟积分  相似文献   

10.
胡勇  张锦飞  崔维成 《船舶力学》2007,11(2):221-230
对接密封性能可靠是救生钟安全使用的关键环节之一.该文对救生钟在水下对接过程中和对接后的密封性能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了密封失效的可能形式,得到了在各种密封失效形式下,针对不同海流、对接深度、对接角度等多种影响参数综合作用下的救生钟密封性能.文中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救生钟的对口法兰与救生平台刚刚结合后,下室还没有建立内外压差前,研究下室排水建立内外压差且能够确保密封圈密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即密封圈对对口绞车的拉力要求、推进器要求;(2)救生钟与救生平台成功对接后,即下室已经建立了内外压差,对口绞车钢缆已经松驰条件下救生钟的密封性能.文中还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救生钟对接操作提出了参考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1.
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作为水面支持平台和海底空间站以及深海长期观测系统之间的重要纽带,其水下对接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归纳、分析国内外AUV水下对接技术如水下箱(笼)式对接、机械手或载体辅助式对接、杆类引导对接、平台阻拦索式对接和喇叭口式引导对接技术的基础上,介绍各种AUV对接技术的实现方法和结构原理,以及对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针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喇叭口式引导对接方式,详细介绍一种针对重型AUV的水下对接系统。经试验验证,该系统模块化强,对横滚姿态要求低,适用于多种尺寸AUV,对接系统的对接成功率高。所做工作可为今后AUV水下对接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绞车主动伺服系统做空载试验时,我们测定了该系统的频率特性,通过分析可知,空载时绞车伺服系统可以看作一个惯性环节与一个延迟环节串联而成。其数学模型为:系统不加校正时,频响宽度小于0.2Hz,系统的滞后角在信号周期为4秒时,达到-75°,系统中惯量最大的部分是绞车本身的转动惯量,其它还有液压马达、齿轮箱等的转动惯量。延迟特性是由液压系统所产生的。下面给出信号周期为4秒、8秒时的滞后角数据。  相似文献   

13.
波浪补偿起艇绞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台波浪补偿起艇绞车的样机,并通过对样机进行试验研究,深入了解和掌握波浪补偿技术。  相似文献   

14.
波浪补偿起艇绞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蓓 《机电设备》2006,23(4):44-45
波浪补偿起艇绞车在国内技术领域属于空白,该文对这种绞车的组成、关键技术,工作原理和使用条件等方面作了介绍,这对起艇绞车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将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翼—喷水推进组合系统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新研制的水翼—喷水推进组合系统模型试验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用途,阐述了进行水池试验的合理程序,并以PS-30喷水推进自控水翼客艇的尾水翼—喷水推进组合系统为对象进行了试验,获得了进口流动对水翼组合体水动力影响的规律以及可用于航速预报的净推力特性。多次试验证实,所开发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技术是成功的,确是研究水翼组合体与喷水推进相互影响的有效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王闻 《机电设备》2020,37(2):47-51,69
基于广州打捞局120 000 kN抬浮力打捞工程船配套4 500 kN线性绞车的技术要求,提出线性绞车电控系统设计方案。从线性绞车在打捞工程船中的作业工况、电控系统的通讯架构、线性绞车单台控制及远程联动的自动控制、人机界面操作等方面进行研究,介绍线性绞车电控系统的设计思路,为线性绞车在打捞沉船工作中的正确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二次单元系统具有响应快和节能效果好等优点,在主动波浪补偿领域应用广泛。针对一型二次单元波浪补偿绞车,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分析,选用通用控制器实现关键过程控制,对硬件选型、软件架构等进行设计,并进行动态补偿试验。结果表明:文章所采用的通用控制器控制方案,与原控制方案相比,可以进一步提升二次单元波浪补偿绞车的动态补偿性能,为通用控制器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了解AUV水下对接技术,本文对AUV水下对接技术的现状进行梳理,介绍各个国家对于AUV水下对接系统的研究成果。同时,为进一步阐明AUV水下对接系统的结构,按照自动化实现难度对国内外的AUV水下对接系统进行归类总结。根据整个对接过程中使用的传感器、水下环境和需要的定位信息等因素,对国内外AUV水下对接系统的对接阶段进行划分,并分别讨论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导航传感器和定位信息。对于对接精度问题,从对接干扰、对接失误等方面阐述了AUV水下对接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归纳对接控制策略。最后结合AUV对接技术的最新成果,从多个方向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张晓峰 《江苏船舶》2011,28(2):16-17
对远洋船用拖曳绞车概念、形式和主要性能参数作了阐述,通过实例解析了远洋船用拖曳绞车的设计过程,同时对拖曳绞车和系泊绞车在设计上的一些区别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上海船研所研制的斜流导管推力仪及在空化水洞中进行的斜流导管螺旋桨水动力性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