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化步伐带动城市基础设施也在日趋完善。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总结出新形势下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趋势,提出与"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发展思路,以期实现交通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芏巍 《人民交通》2021,(16):54-65
当前,以物流与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载体布局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文章从国家出台推进物流与交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与解读,对枢纽经济与城市发展和策划理论框架的辩证研究,前瞻性地探究"国家物流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展的大机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在城市发展战略下如何对"枢纽城市"策划进一步研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理念和观念,揭示一些新特征,以"枢纽经济"推动"枢纽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指导意见,这对国家级"枢纽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有标准可依,以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和服务过程程序化,促进这个新兴的交通体系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城市交通是市民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地域扩大,交通拥堵和带来的环境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城市公共自行车是目前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交通"中产生的新举措,其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灵活便捷等优点,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认可。近年来,在巴黎、阿姆斯特丹、哥本哈根、伦敦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纷纷建立了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系统。国内  相似文献   

4.
<正>将"互联网+ETC"打造成完整的创新引擎,这将是智慧交通产业未来的发展模式之一。基于云和数据的支撑,建立起一个人、车、路、场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架构体系。ETC的基本用户体验可以慨括为:上得了高速、进得了商圈、下得了停车场、回得了家园,构建未来生活的一卡贯通、一卡多用、联网多用的大的生活场景。汽车是为交通服务,而交通又是为生活服务的。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瑞发在双百论坛上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发展模式、现在和将来、2.0创新引擎以及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5.
魏东 《人民交通》2021,(3):10-11
党的十九大将交通强国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擘画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同时,明确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准确把握交通运输行业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使命和担当,必须坚持法治引领,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保障、当好先行.  相似文献   

6.
数字·交通     
<正>九大任务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了交通强国建设的总目标,即"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确定了九大重点任务。一是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提出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二是交通  相似文献   

7.
在6月底召开的"交通7+1论坛"上,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李建国呼吁推进北京"公交城市"建设. 所谓"公交城市",是指具有以集约化社会化公共运输方式为主导、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转的交通系统,并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城市.其实质是:公共交通与城市形态相匹配;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公共交通与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相协调;公共交通与城市和谐共存,支持和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欧盟第七框架下启动了"城市可持续交通的机遇分享"项目。该项目由欧洲议会资助,致力于增进城市可持续交通领域的研究与交流。项目由德国乌博塔尔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牵头,联合全球18个国家23个相关单位以城市绿色低碳交通技术、政策及相关研究为基础,评估城市交通运输优秀的实践和创新,并分析其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通过分享和交流经验,引导城市交通运输行业  相似文献   

9.
<正>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0.
张国强 《综合运输》2021,(1):I0001-I0001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综合交通发展观,全面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尽管在中国卡车数量只占到4%,但却占交通颗粒物排放的57%。中国卡车的数量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长,因此,提高卡车燃油效率对于经济和环境来说是一个双赢的事情。"——原亚洲城市清洁行动中心执行总监Sophie Punte"为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推广绿色驾驶的知识和经验,尤其是德国的经验,‘道路运输绿色驾驶研讨会'将于2011年11月24日在北京举行。"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德国电信共同实施的低碳交通项目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道路运输绿色驾驶研讨会"邀请函上这样写道。或许,这正是中国绿色货运行动研讨会(以下简称"绿色货运研讨会")举办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
近日,交通运输部、河北省政府联合发布《支撑雄安新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旨在以高水平标准体系助力创造"雄安质量",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先行区. 雄安,在2017 年为全国所知的城市.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交通运输系统提出更高的需求。为了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根据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工作的现状,结合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充分适用于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相似文献   

14.
综合交通体系五年发展规划是指导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十三五"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理念背景下,综合交通规划编制需要新的发展思路。本文以《广州交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实例,总结了其规划编制工作过程及成果经验,梳理了方法及规划编制过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对有关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突出"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这是基于当前交通运输领域要"实现交通自身的现代化,更着眼于保障国家现代化"的具体要求,对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建设等至关重要,这也是未来交通强国的重要建设方向,更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支撑和服务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正>城市交通,似乎从来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交通会是什么情景?没有红绿灯、无人驾驶、负排放汽车,这些情景或许都将出现在未来30年的城市生活中。让我们现在就开启一次未来物流与交通的体验之旅吧。  相似文献   

17.
交通需求的增长掀起了全世界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交通物流体系的热潮。是否拥有现代化的交通物流体系,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交通强国建设为目标,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联通。《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这是对当前交通运输领域实现交通自身的现代化,更着眼于保障国家现代化的具体要求,对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建设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成为城市史上极大的一笔投资。它激发着人们的国际化大都会想象力和商业想象力,它令更多的机遇走进更多的城市,让往来穿梭于都市的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爱上城市。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正迈入轨道交通时代,更多的城市还在门外等待入局。尽管现在很多生活在都市的上班族已经把"坐地铁"当成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始于1953年。这条地铁就是现存的北京地铁1号线。  相似文献   

20.
<正>近些年,作为伟大祖国首都的北京,还有一个被人戏谑的别称:"首堵"。这反映出北京的城市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水平的提升速度还没有完全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北京迅速成长为一个超级大都市,如何为这么一个大都市提供一套优秀的公共交通体系,成为考验北京交通建设者的课题。我们有幸采访到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处长王刚,他将为我们介绍化解"首堵"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