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四象限变流器输入电压的计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从25kV/50Hz电网供电的二点式变流器的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即中间直流回路电压)的关系入手,结合国外部分交流传动机车的参数值,对输入电压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以寻求合理的取值。  相似文献   

2.
由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和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开发的 2 80 0 k VA GTO变流器 ,于 2 0 0 0年 3月底完成系统的地面试验 ,单机输出功率达到 2 2 0 0 k W( 30 0 0 k VA) ,这是迄今为止 ,我国目前单台功率最大的机车变流器。试验表明 ,该机组设计合理 ,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主电路形式 :2台并联的四象限变流器 ,中间直流电压环节 ,1台电机逆变器。主要技术参数 :输入电压单相交流 1 439V/50 Hz中间回路电压直流 2 50 0 V± 1 0 0 V输出电压三相 0~ 1 950 V输出电流 (额定 /最大 ) 870 A/1 1 0 0 A输出频率 0~ 2 1 0 HzG…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HXD1C机车辅助变流器系统及主电路逻辑控制过程,分析了主电路的等效阻抗、输入电感特性及中间直流环节特性,提出一种开关电压电流估算方法,并通过仿真对主电路电压电流波形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确保辅助变流器的正常稳定运行和辅助变流器的优化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用于车载电源的BORDLINE^TM-S系列静止变流器具有输入电压范围宽、采用的IGBT(门极绝缘双极型晶体管)技术以及电隔离的平滑的直流和正弦的三相交流输出等特点。总效率高于90%。这种变流器结构紧凑、坚固而且易于维修,其模块化设计所具有的灵活性则能满足客户各种不同用途的广泛要求。  相似文献   

5.
马惠春 《机车电传动》2005,(4):27-29,35
介绍100kW四象限变流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100kW四象限变流器的硬件结构和控制方法:通过直接调节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电压的幅值和相角.达到稳定输出电压和输入功率因数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变流器设计合理,能完全满足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6.
大功率变流技术与应用(三)——矩阵变流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矩阵变流器是强迫换相的PWM交-交直接变流器,即是直接的、完全对称的多相输入-多相输出网络,由电力电子开关组成,没有笨重的电感器和电容器。其优点是,输入电流为正弦形的,且功率因数高,双向功率流,不产生亚谐波分量。这种变流器满足电机调速、节能和电能质量管理对变流器所期望的电性能。文章系统地描述了矩阵变流器的原理、换流、调制,并介绍减少了开关器件的稀疏和超稀疏矩阵变流器。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HXD1C机车运用过程中发生的辅助变流器中间直流电压过高的问题,分析了HXD1C机车辅助变流器的配置及其输出电压与输出频率关系,根据三相异步电机再生制动的原理,找出辅助变流器中间直流过压的原因,采取优化软件参数使机车主断路器断开之后将辅助变流器的输出频率维持不变的措施,彻底解决了HXD1C机车过分相时辅助变流器直流过压的故障。  相似文献   

8.
所有由接地的电网系统供电并向可变输出系统供电的开关变流器拓扑结构,都会在负载装置上产生共模电压.系统地分析了用在交流传动装置上的各种变流器拓扑结构的共模电压,包括两点式电压源逆变器(VSI)、电流源逆变器(CSI)以及多点式逆变器.还分析了每种拓扑结构中使用的有源前端整流器.分析了共模电压的来源,并比较了由不同变流器拓扑结构产生的共模电压幅值.讨论了共模电压和降低共模电压技术的实际意义,并提供仿真和试验结果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9.
直-直变流器巳广泛用于计算机、电子装置、直流电传动和新能源中.太阳能发电、燃料电池本身只能输出较小的直流电压,其输出特性随负载变化大,因此需通过直-直变流器进行调节.多年来,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以追求紧凑、高性能、低损耗为目标,促使直-直变流器的电路拓扑、功能优化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基本电路通过重构、组合产生了各种新的变流器类型.与此同时,PWM开关模式直一直变流器的建模、软开关及各种现代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及移植应用,使得直-直变流器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更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单相H桥逆变器由于其结构模块化、控制简单、易扩展特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并网技术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直流侧谐波会耦合到交流侧对交流系统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基于H桥工作原理,结合采样方式建立SPWM调制模型,依据傅里叶级数分析法,推导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各次谐波表达式。通过建立逆变器输出电压与开关函数之间的数学关系,针对实际工况逆变器直流侧含有谐波源的情况,提出一种谐波传导定量分析方法,实现精确得到不同采样方式下逆变器直流侧含有谐波时输出交流电压的各次谐波表达式,以及揭示谐波从直流侧传递到交流侧机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兆瓦级交流牵引传动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我国迄今功率最大的交流传动系统的地面试验结果。作为研制大功率交流传动干线电力机车的基础研究,所进行的试验研究对象包括四象限脉冲整流器、中间直流电路和脉宽调制逆变器,即为交-直-交电压型变流器,同时还研制了适合机车牵引用的电子控制装置。文中阐述了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特征、试验系统的方案选择、系统及部件的设计原理,最后给出了系统试验结果,包括1025kW的牵引特性、800kW的再生制动特性以及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12.
矩阵式变换器是一种新型交-交式直接变换器,它能直接将电能从输入侧送到输出侧。由于没有中间直流环节,输入与输出侧电流电压的畸变都会影响到相应的另外一侧。本文提出了一种电流控制空间矢量方法。该方法将电流控制和空间矢量调制相结合,强制输出电流空间矢量幅值为一恒定量,通过修正调制系数来调节输入电压空间矢量的作用时间,从而补偿输入电压畸变带来的影响,使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仍能保持正弦,硬件实现简单。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对于架修阶段的地铁车辆交流牵引电机维修后,为了评价检修质量和牵引电机性能,需要对牵引电机进行负载试验,因此研制了地铁车辆交流牵引电机负载试验装置。该设备主要由安装基座、连接装置、电源柜、变频柜、发电柜、计算机检测控制系统等组成,试验装置的负载采用发电机,产生的能量反馈给变频器,形成闭路循环,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O’ZBEKISTON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主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参数选择,突出其可靠性、实用性。同时给出了其牵引绕组电压、电流等系统主要参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15.
利用saber仿真软件,研究了在三相交流调压软启动电路中.在电机不同负载工况下.控制晶闸管导通角调节三相异步电机的输入电压对电机各部分损耗及功率因数的影响,并利用得出的实验波形及数据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  相似文献   

16.
在广深铁路已投入商业运营的DJJ1型高速交流传动高速电动车组采用了世界先进水平的交流传动系统。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性能及其主要部件,重点分析了其牵引变流器、传动控制装置的技术特点,并对动力车的微机网络控制系统作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级电路结构的阻抗源逆变器(Z-源逆变器),可以克服电机调速系统或分布式发电联网接口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阻抗源逆变器除了实现一级变换外,还能够做到:(1)不管输入电压多高,都能产生任一所希望的、甚至比网压高的输出交流电压,从而减少电机的额定电流;(2)在网压下陷期间无需任何附加电路,就能提供“安度难关”的能力;(3)改善功率因数,减少电流谐波和共模电压。阻抗源变流器将为太阳能发电和燃料电池提供简单、便宜、可靠的单级变换装置,也就是为传动系统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牵引供电系统电压损失准确计算方法和工程近似方法,并针对交直型机车和交直交型机车的不同负荷特性对其在牵引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损失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指出采用工程近似方法计算交直交型机车在牵引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损失存在较大误差,分析了误差产生原因,并提出建议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绘制正弦线电流的开关模式单相半控桥整流器,用它来获得功率因数补偿并保持直流环节电压的恒定.在该整流器中使用4个有源开关,以便在交流端电压上产生单极脉宽调制(PWM)电压波形.与中性点箝位变流器(NPC)相比,该整流器没有箝位二极管也能实现三点式PWM控制.控制电路采用两个控制回路:外部控制回路用比例积分电压控制器调整直流环节电压,采用相位闭环电路产生与电源电压同相的正弦波形来实现功率因数补偿.在内部控制回路中,用基于载波的电流控制器跟踪线电流信号.为补偿由于负载变化所引起的中点电压,控制电路采用中点电压补偿器.该整流器的交流侧可产生3个电压电平,并用计算机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用PWM整流技术代替传统的二极管整流能改善交流调速系统的功率因数。直接功率控制技术的系统结构和算法简单,对于交流侧电压的不平衡和谐波失真有一定的补偿作用;电机控制采用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该方法把转矩直接作为被控量,并且对电机参数不敏感,不受转子参数的影响,简单易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矢量控制技术的缺点。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双PWM调速策略可以保证交流调速系统的高功率因数和电机优良的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