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博莱高速公路深路堑山体一次性控制爆破技术设计实例,简要介绍了多点式条形药包爆破原理,详细叙述了多点式条形药包爆破与预裂爆破技术组合设计。经过几年的定期追踪观察检测,证明其是一种先进的爆破新技术,具有推广应用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春先 《路基工程》2009,(3):129-130
结合条形药包硐室控制爆破工程实践,采用LS-DYNA程序对条形药包的不同起爆方式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相应的硐室控制爆破不同质点振动速度的变化规律,为路基工程中的硐室控制爆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路隧道爆破荷载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爆破荷载模式的分析,根据单孔爆破荷载峰值的大小随距离的衰减关系及药包分散性的影响对多孔爆破荷载进行了推导,得到了控制爆破下的爆破荷载计算模式,并计算了某隧道开挖中的Ⅱ类围岩的爆破荷载,本给出的方法及计算模式,为这些无任何实测资料的工程提供了一种分析手段。对于大型的重要工程,用此方法确定爆破荷载,可以减少实测工程量。  相似文献   

4.
结合条形药包硐室控制爆破工程实践.采用IS—DYNA程序对药包的不同起爆方式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相应的硐室控制爆破应力场和爆轰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药包无论是一端起爆、两端同时起爆,还是从中间起爆,均存在明显的端部效应;从岩体全应力场的强度和均匀性综合考虑,在工程中以两端同时起爆的爆破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目前爆破软基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堤头的爆破软基处理技术,结合某滨海公路爆破挤淤路基工程软基施工特点,探讨了其总体施工方案,分析了所采用的抛填施工工艺和药包布设工艺。  相似文献   

6.
郝飞 《隧道建设》2007,27(3):21-23
分析了硐室爆破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硐室爆破自动设计系统的开发途径、基于理论计算法的炸药单耗的计算机选取以及安全因素的合理预测。对药包形态、微差时间、导硐堵塞也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刘正雄  郭维林 《公路》1994,(10):6-11
318国道和中尼公路的路堑石方开挖中,采用中小型条形药包爆破技术获得成功,装卸时间完成28万m^3的石方爆破任务,取得了一次爆破基本成形的效果,同时保证了安全,结合工程实践就爆破的设计,施工及经济效益做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彭剑 《公路工程》2009,34(3):117-119
为了保证山区公路的安全性,必须保证边坡稳定,没有浮石、危石存在.在石方路堑开挖成规模的爆破后,边坡上仍有浮石、危石存在.必须清理.光面爆破是理想的清理方式.介绍一种新的光面爆破的装药方式及工程应用实例,对该装药方式的设计方案、参数确定、爆破效果进行了说明.这种装药方式只需使用普通的机器设备和炸药器材,且药包制作装填方式简单,即能达到光面爆破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评价起爆点位置对隧道掏槽爆破效果的影响,分别基于一维等熵流爆轰理论和柱状药包爆炸应力场叠加模型,分析了柱状药包爆轰波传播的方向效应和时间效应,揭示了起爆位置对爆炸能量传输的影响作用机理;通过单孔爆破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了正向起爆、反向起爆和中点起爆等传统起爆方式下孔口岩体的破裂形态及地表爆破振动峰值,佐证了起爆位置对爆炸能量传输的影响作用规律;依次建立了普通单孔爆破和隧道掏槽爆破数值模型,模拟计算了正向起爆、反向起爆和中点起爆3种传统起爆方式下的炸药爆轰加载特征与爆破损伤演化规律,评价了传统起爆方式下掏槽爆破效果的优劣,并探讨了掏槽孔起爆方式的改进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起爆位置的影响作用机理源于柱状药包爆轰波传播的方向效应和爆炸应力场叠加的时间效应,柱状药包起爆后爆轰产物和爆炸能量偏向于爆轰波传播的正向传输,其应力场也在爆轰波传播的正向叠加增强;试验结果显示,反向起爆时孔口岩体破裂与鼓包痕迹最为显著,中点起爆次之,而正向起爆最小;传统的反向起爆、正向起爆和中点起爆均有各自的利弊,反向起爆利于形成爆破漏斗,但易于造成根底,限制了掏槽爆破进尺,正向起爆虽有助于孔底岩体破碎,但容易在孔口形成大块,岩体抛掷效果也较差,中点起爆可兼顾孔口与孔底岩体的破碎,但孔中部岩体的破碎不充分,为此尝试提出了一种基于邻孔反向传爆的混合起爆方式,其结合了传统起爆方式的优点,且增强了邻孔之间的拉伸和剪切效应,岩体破碎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0.
斜坡地形半路堑的石方施工,通常采用抛坍爆破。在工程实践中,抛坍爆破多为若干个药包组成爆破炮群。因此,确定各个药包的合理位置,一般采用反复试算调整的方法,它是抛坍爆破设计中最细致而又繁琐的过程,致于爆破方量的多少和效果分析等数据,在设计阶段只能凭经验来预测。随着袖  相似文献   

11.
地形地质条件对药包布置、爆破效果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界微地形的起伏、地质条件的变化,使爆破这门科学至今仍无一套接近实际的爆破理论系统。近年来地形地质条件已为我国爆破工作者重观,并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经验证明:爆破方法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地形,而药包布置往往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加以调整。如何在爆破设计时,避免地形地质的不良影响或将其不良影响化为有利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南宁市郊区一试验场地进行了爆破震动信号判别软弱夹层试验,在试验中采用了无线网络控制的爆破震动信号测量系统,并针对以前试验中的不足,改变了药包起爆顺序和改进了监测点布置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软弱夹层上方爆破的震动信号时域曲线比较规整简单,频域曲线主峰非常突出明显且高频部分很少;在软弱夹层处及其下方爆破的震动信号时域曲线相对软弱层上方要复杂的多,频域曲线叠加了较多的高频成分,曲线中呈现多峰特性,因此根据爆破震动信号的变化规律可判别软弱夹层是否存在。提出采用应力波初至时刻来计算缓倾斜或水平软弱夹层厚度的简便方法,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软弱夹层厚度是近似均匀分布的。  相似文献   

13.
沈雁 《交通科技》2003,(1):52-54
从施工角度概括地阐述在乌江航道整治中应用水下钻孔爆破、水下裸露爆破的爆破技术设计、爆破参数及具体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阳  胡晓敏 《交通科技》2005,(6):32-33,35
以某高速公路石方爆破工程为例,介绍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中爆破参数的选取,提出爆破施工方法及安全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微差爆破和光面爆破在梯段爆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宗民 《路基工程》2007,(4):135-135
介绍了微差爆破和光面爆破在梯段爆破中的应用技术,提出了爆破的主要参数和爆破网络布置方案,为对爆破粒度有较小粒径要求的石方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爆破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彬峰 《公路》2003,(8):39-42
结合公路工程实际,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了施工工期的同时,降低了成本。重点讨论了爆破设计和爆破参数的确定。从爆破施工、堵塞设计、起爆网路优化等着手,分别对个别飞石安全距离、爆破振动安全距离和爆破空气冲击波等进行了安全验算。最后,给出了该设计下的爆破效果和技术经济分析,突出了峒室松动控制爆破方法应用在公路工程土石方开采中的高效性和经济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岩石路堑高边坡爆破施工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北段某合同段的边坡爆破施工介绍,说明了复杂环境下必须采取控制爆破,并严格进行爆破参数设计和施工工艺控制。该项目中采用浅眼台阶爆破、潜孔钻深孔台阶爆破和多段微差松动控制爆破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复杂桥梁不同部位、不同材料、不同受力特点构件的控制爆破拆除,实现多种爆破技术在桥梁爆破拆除中的综合应用,以某中承式拱桥爆破拆除工程为依托,对桥梁主要部件进行了爆破方案设计,并优化了爆破网络。综合采用拱箱注水水压爆破、主拱钢筋聚能切割爆破、吊杆切割索推置爆破及桥墩钻孔爆破等多项技术,采取专项措施控制噪音、震动、飞石。工程实践表明,针对该桥型综合采用的多种爆破技术安全、可靠、效果良好,成功实现了桥梁快速、易控、同步整体定向爆破拆除。  相似文献   

19.
《公路》1966,(1)
我们用药室爆破是自1957年起,通过学习先进单位,并经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的协助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我们水平低,自感很不完善,还恐存在错误,请同志们提出批评指导。一、关于药包定位 (一)药包的布置 1.步骤:布置药包时要: (1)核对测设图表,调查地形地质水文的情况和主要控制点(主要药包位置); (2)在平、纵、横断面图上综合考虑主药包以外的其它药包的总体布置。其它药包的布置,可先利用路线纵横断面图,绘出最小抵抗线折线草图来进行初步试定; (3)按布置图在实地初步放样定出桩志,组织领  相似文献   

20.
针对狮子坪水电站在隧洞掘进爆破中,炸药单耗高、进尺小、成形差等问题,通过现场爆破漏斗试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体结构面走向与掘进方向的关系对隧洞掘进爆破的进尺、成形有极大影响。遂对爆破参数作了一些修改,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