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我国内河航运的迅猛发展,船舶交通流的密集化和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航秩序日益复杂,水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对水上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介绍了目前国外内河水上运输和安全监管现状,结合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围绕安全和效率两大主题,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风险分析技术,研究海事监管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水上运输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结合近年来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典型事故,分析了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监管机制、应急救援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从制订完善通用法规、探索成立专业化监管部门、建设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基础信息系统、健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应急救援装备体系与应急队伍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郑舒 《专用汽车》2014,(4):56-57
最近一段时间,山西、福建等地接连发生的运油车爆炸案让业界对危化品运输的安全再次绷紧了神经。尽管目前国家对危化品运输的监管日趋完善和加严,2014年更有多项涉及危化品运输安全的阀门标准推出,但是当前危化品运输仍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隧道环境封闭,一旦发生运输危化品事故,其影响危害极大难以控制,因此做好公路隧道危化品运输事故的实时防控措施十分必要。文章以张涿高速公路隧道危化品运输为例,融合RFID、WSN、GPS等现代信息技术对高速公路隧道危化品运输实时监控,建立实时监控及应急救援平台。平台由信息感知层、数据传输层及数据反馈应用层组成,结合RFID、WSN、GPS等主要技术,对危化品运输"人、车、路、货、环境"全要素进行实时监控,降低高速公路隧道危化品运输事故率,为高速公路隧道危化品安全运输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海事安全监管应用为背景,结合 GIS 和移动通信技术,提出建立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实现面向多用户、多应用的水上安全动态监控及预警综合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6.
《专用汽车》2015,(11):93-93
中国危化品物流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平台10月21北京上线。此平台由中流与采购联合会经过调评建立,以全面测评危运输从业人员为目标,一套与政府相关政策、在物测化品建立法规日国研相结合的危化品运输从业人员信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驾驶园》2015,(8)
<正>7月初以来,面对持续不退的高温闷热天气,廊坊市交警二大队把危化品运输车辆安全管理做为重中之重,坚持治理与教育相结合,狠抓辖区运输车辆和从业人员安全监管不松懈,确保夏季每辆危化品运输车辆安全文明行驶。该大队辖区共有四家危化品运输企业,车辆以省内和京津地区运输为主,时而有外地危货运输车辆过境。气候炎热潮湿,对车辆特别是危化品运输车辆提出  相似文献   

8.
李强 《中国电动车》2014,(4):140-140
危化品的安全日益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企业的重视,利用Android智能手机对危化品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可以更方便有效。系统分为信息采集模块、视频服务器模块和客户终端模块三大部分,适合企业和有关监管部门对危化品进行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公路运输安全形势,提出建立覆盖公路运输全过程、全领域的安全监管体系,提高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道路运输的要求;以GPS、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构建了营运车辆监控的基本框架,并对其关键技术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营运车辆监控平台的实现,能够为车辆及其管理者之间建立一种准确、迅速、有效、安全的信息沟通方式,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关键技术,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综合应用通信网络、数据采集及数据库技术,以协同工作平台为支撑,实现了基于门户网站的全国道路运输信息服务。系统体系框架由基础设施支撑平台、协同工作平台、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和业务服务系统构成。在各省数据采集基础上,综合评判了触发器、时间戳和数据库分时复制等3种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数据交换指标的关联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地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基于ZigBee技术开发了车载诊断OBD系统,提出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建立了车载监测数据库,选用MC9S08GT60微控制器和MC13192无线模块构建了无线网络通信的硬件平台,借助BeeKit无线连接工具包生成工程文件,在CodeWarrior IDE开发环境下设计了监测站协调器组网程序、车载终端设备的组网程序和氧传感器电压信号收发程序。试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完成了监测站协调器和车载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并把数据传送到监测站计算机,实现了OBD系统的无线网络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的纵深发展,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迫切需要建设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文中介绍了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交通运输交换共享的信息资源特点和要求、数据交换模型和结构、数据交换方案,通过方案比选,确定选用基于中间件的数据交换方式,并提出了平台架构,阐述了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危化品运输设备状态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介绍了系统的工作方式,开发的系统实现了危化品运输设备全过程的监测,提高了危化品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为现代危化品物流提供了一种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立交桥运营期间的结构健康监测问题,基于LoRa无线网络技术设计并研发了城市立交桥远程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系统以物联网架构为基础,由安装于城市立交桥现场的传感器数据采集节点、无线传输节点和部署在云端的监测云平台的3部分组成。现场设备通过LoRa技术以星形拓扑结构进行无线组网,将采集的监测数据远程上传至云平台,最终实现了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无线传输、远程监控、智能预警的全功能流程。监测结果表明,基于LoRa的城市立交桥远程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对提高城市桥梁运营期间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4号墩基础施工采用先平台后围堰的施工方案。其水上综合性多功能施工平台集钻孔、钢筋作业及水上混凝土工厂于一体,并利用MIDAS/Civil结构计算软件进行建模计算,节省了临时结构的投入。介绍4号墩综合性施工平台的设计思路与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现有黏结材料的黏结性能,进而改善开级配抗滑磨耗层的抗滑耐磨性,制备不同掺量的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通过基本性能试验与黏结性能试验,确定水性环氧树脂的最佳掺量;借助荷载磨耗试验,研究了不同黏结材料对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GFC-5)抗滑性能与抗剥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水性环氧树脂可有效地改善乳化沥青的高低温性能与黏结性能,最佳掺量为20%;经20000次荷载作用后,水性环氧树脂抗滑磨耗层的抗滑性能与抗剥落性能最好,摩擦系数降幅为28.57%,构造深度降幅为33.33%,质量剥落率最低为3.25%。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是当前隧道施工管理的必然趋势,针对公路隧道监控量测信息化建设要求,采用PHP编程语言,结合Mysql的数据存储功能、最小二乘法及回归模型的分析原理,研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公路隧道围岩常规位移监测分析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在网络上对公路隧道监测断面数据的录入存储、回归分析、围岩稳定性判别及隧道围岩最终位移变形量与二次衬砌时间预估等功能。通过网络访问该平台,可使不在现场的参建人员及时掌握隧道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可为支护结构的调整和变更提供更有效率的依据,进而提高公路隧道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林晓东  李晓军  林浩 《隧道建设》2018,38(6):963-970
为解决在盾构隧道工程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标准缺失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分析功能薄弱的问题,在分析GIS的数据管理和BIM的数据标准基础上,建立集成GIS/BIM的盾构隧道全寿命期管理系统。首先,概括总结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 其次,基于IFC标准扩展统一的盾构隧道信息模型,涵盖盾构隧道地质、结构、线路、施工、监测和病害等数据; 然后,介绍系统信息的关联,包括隧道编码、GIS和BIM的集成方案; 最后,以上海地铁盾构隧道为依托,描述系统在工程全寿命期的应用,包括隧道地质勘察、结构设计、运营监测和养护维护等阶段。该系统制定了统一信息模型,方便数据交换和管理,在信息模型基础上实现了信息可视化与不同分析功能,提高了盾构隧道的全寿命数字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边坡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灵活性差、可视化程度低的问题,运用BIM软件搭建参数化传感器模型,利用倾斜摄影技术采集边坡地物影像数据进行三维边坡模型重构,基于Cesium.js框架搭建边坡可视化监测Web平台,融合了监测数据、传感器模型及边坡三维模型。结合某工程实例,验证监测Web平台实现边坡监测项目的可视化、监测数据的分析预警及动态统计查询的功能,可为相关边坡监测项目可视化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盾构因结构复杂、系统众多、核心零部件缺乏状态监测、当前维护保养水平低等引起的设备维护保养难题,以盾构的主轴承、主驱动减速机、液压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为监测对象,对油液离线、油液在线、振动、电流频谱和红外成像等状态监测技术在盾构智能维护与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开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将状态监测仪器及技术、管理、维修人员等纳入统一的管理与交流平台,构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知识库,逐步实现盾构的智能维护,为盾构的维护保养与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