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无缝衔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云模型标度判断矩阵的改进AHP确定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无缝衔接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重庆市轨道四公里换成枢纽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提升公交吸引力,本文结合"公交都市"建设对公交满意度的考核要求,建立公交满意度的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公交满意度模型,并结合南昌公交232路进行调查分析和满意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对232路公交总体较满意,构建的满意度模型误差率7.2%,模型可反映公交乘客的主观意愿。此外,"公交都市"建设对公交满意度考核指标给出确定的权重,不能体现决策者的主观差异,有一定局限性。本文考虑了被调查者主观决策差异,可以作为"公交都市"满意度考核指标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换乘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文中以轨道交通的到达客流通过常规公交疏散这一类换乘衔接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换乘服务水平的相关因素,提出了评价指标的类型及量化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轨道交通与公交换乘服务水平的定量评价模型。以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大卿桥站为例,对其换乘服务水平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评价结果与调查得到的满意度数据基本吻合,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4.
从政府、公交企业、出行者三方评价主体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基于三方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AHP)法的集成来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公交决策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沙市现有公共交通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针对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建立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与计算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论文将新城公交分为四类,即城城公交、城乡公交、城内公交、乡乡公交,选取满意度评价指标,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南京江北副城浦口区公交乘客满意度进行了评价,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公交优先策略。首先根据普适性、合理性、可获得性、可度量性等指标原则,从安全性、方便性、快捷性、经济性和舒适性五个方面选取了11指标构建了公交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论文给出了满意度评价流程和评价方法,最后结合浦口区公共交通调查数据对论文构建的公交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流程和评价方法进行实证应用,得出浦口区公交乘客满意度水平等级为一般与实际情况相符,并结合满意度评价结果对浦口区提出了有效的公共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方法的公路景观评价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运用景观三元论,并遵循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和方法,从公路的环境、功能、美学3个方面构建了公路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公路景观评价,最后以水南路为实证,提出了适合水南路具体情况和自身特点的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加以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基于植被生长性能、植被持续潜能、植被防灾减灾、视觉美学等4个方面功能进行公路坡面植被综合评价的方法.基于数据采集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分析,筛选了能够反映以上4个功能方面的26个植被结构与生长特性指标,划分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指标权重值计算,构建了评价体系与模型.利用该评价体系对吉林省...  相似文献   

9.
AHP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交通规划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虹 《华东公路》2007,(4):77-79
道路交通规划的评价是对路网规划、场站规划、运力规划等实施后进行的满意度评价。其中包含了设施水平、服务水平和效益水平三个方面;应用了AHP法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农村公路发展综合测度问题,分析了农村公路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包括城镇化率、人均GDP等11项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造了基于模糊界定的农村公路综合测度模型,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了测度结果;将模型应用于青海省某市,得出该市农村公路综合测度值为72.46,处于中等状态。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界定的农村公路综合测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农村公路发展综合情况,在复杂评价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按照应急物流绩效评价原则,构建了一套应急物流绩效衡量的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层次的指标权重,采用专家打分法建立评价指标集,运用模糊聚类法对应急物流绩效进行评价,实现了对指标体系的量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使应急物流绩效的衡量更具整体性、可比性、实用性和易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分析城市常规公共交通适应性,在挖掘适应性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城市常规公共交通适应性的内涵和具体表现,提出城市常规公共交通适应性具体表现在公交线网结构及规模、公交旅客运输能力、公交服务水平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四方面,基于此构建了城市常规公共交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引入TOPSIS模型,建立了基于TOP-SIS模型的城市常规公共交通适应性评价方法.以西安、咸阳和宝鸡3个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为例,采用所提模型对3个城市常规公共交通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公共交通适应度值为0.62,为基本适应.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是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为科学评价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根据影响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便捷性的起讫点、公共交通容量、线路及公共交通辅助设施等4个主要因素,选取了换乘距离、换乘系数、公交站点覆盖率、公交线网密度等12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Vague物元评价模型,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二级”。结果表明,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更有助于针对性地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便捷性,实际数据的贴进度与“二级”的贴进度相差0.0117,可见评价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综合量化表征公交走廊客流承载设施及工具的空间拥挤性和客流运送时间效率,并科学评价客观技术指标和主观乘客感知对公交系统运行状态的敏感度,提出客流拥塞的概念,并用客流拥塞指数量化表征公交系统运行状态。通过解析客流拥塞与出行时效的关联,并分析公交出行阶段特征,基于“时效延长”思想构建客流拥塞量化表征模型,用于系统量化乘客对出行时间和空间拥挤的主观感知;选取影响出行时效的核心要素作为特征变量(车厢客流密度、站台乘客密度、区间乘车时间和站点候车时间),采用直观类比打分SP调查法获取数据用于估计模型参数;基于北京西三环公交走廊实测数据,分析全天区间客流拥塞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和走廊客流拥塞指数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北京西三环公交走廊客流拥塞高峰阈值为0.193 9,客流拥塞状态存在明显的方向特征,下行方向客流拥塞高峰状态更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4个特征变量灵敏度系数均值分别为0.449 2,0.165 2,1.427 1和0.408 3,即区间乘车时间为客流拥塞指数最显著的影响因子,而站台乘客密度的影响程度最小,模型识别公交客流拥塞成因的能力得以体现;该模型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公交走廊客流拥塞时空分布和动态演化趋势,并能够应用于公交运行状态改善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5.
层次分析法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针对公路工程在施工期间对沿线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公路沿线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实例分析,为保护公路沿线水环境的质量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效的公交与地铁接驳,有助于提升公共交通出行一体化程度和轨道交通的辐射能力.为量化评价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的接驳效率,综合考虑供给侧和需求侧,建立了初始评价指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接驳效用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出接驳效用核心评价指标,建立了涵盖公交线路设置条件、运营条件、接驳条件、客流规模和网络通达性5个方面的多模...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公交大力发展情形下涌现的公交供需不平衡问题,重点关注公交站点爆发性人流问题的解决,考虑供需严重失衡下的公交运营策略改进,以扩充线路公交运力,减轻站点爆发性人流对公交系统的冲击。所提人流爆发站点主要包括大型集会场所、商场及景区周边等具有预知性人流爆发可能的站点。运营策略改进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原有公交线路基础上,布设区间小线路的方式,与大线路形成协调运营关系,共同完成线路站点的爆发性人流疏散,具体包括公交大线路运营优化、区间小线路规划及前二者的结合3种。为获得研究区域内全面、有效的线路运营策略,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建立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求解大、小线路最优发车间隔及增配车辆数,并引进系统弹复性指数作为模型求解结果良莠的评价指标。为证明该运营策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以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解决该区域站点人流爆发问题。通过模型构建、求解及结果评价,发现经策略改进后,区域爆发线路弹复性指数较优化之前提高35%,运营策略改进后的社会福利值较不优化情况提高2倍,所提运营策略优化方法在不同乘客规模及不同限制条件下均能够起到一定的系统维稳作用,运营策略改进方法能够缓解站点爆发性人流。  相似文献   

18.
中运量公交作为大运量轨道交通的延伸与小运量公交的补充,受到包括上海在内的众多城市交通建设的青睐。以临港新片区中运量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项目的功能定位与特征,并以此为基础从客流效率、运行服务、乘客满意度和交通影响四个维度构建了其运行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最终由层次分析法获取了各指标权重以及最终评估模型。该模型既具针对性又有普适性,为研究其他城市中运量公交运行评估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DEA方法在城市客运换乘枢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城市客运换乘枢纽进行分类和定位分析,指出换乘枢纽服务效率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入手,建立切实可行的客运换乘枢纽评价指标体系,引入DEA模型,对城市客运换乘枢纽的服务效率进行有效性评价分析,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可对换乘枢纽在规划、布局、换乘衔接、交通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通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表明,DEA方法在评价客运换乘枢纽效率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内河客船在夜间的安全营运,对客船夜航安全因素进行辨识,并将影响客船通航安全的因素分为人-船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港口因素和管理因素4类一级指标,建立内河客船夜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各评价指标在权重分配中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运用未确知度理论,处理客船夜航风险评价中评价因子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以天津海河为例,运用改进的未确知度模型对客船夜航进行综合安全评价.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船员适任、船舶适航、背景光强和船公司安全管理以及船舶安全管理等5个评价指标权重比值较大,海河客船夜航风险等级属于"一般"风险且置信度不低于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