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院于1985~1987年收住4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均经检测乙脑血凝抑制抗体及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证实。其中20例并肝脏肿大,占同期住院病人的43.4%,肝肿大于病后3~9天出现,病情缓解后恢复,现报道如下。患儿,男1岁7个月,以高热4天,昏迷2天伴频繁抽风入院。入院时体温39.4℃,浅昏迷,前囟饱满,颈有抵抗,心肺正常,肝肋下2.5cm,质软,脾肋下2.5cm,四肢肌张力增高,布氏征(+),巴氏征(十)。血白细胞12.8×10_9/L。乙脑血凝抑制抗体(+),特异性IgM(+),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按乙脑常规处理,于病  相似文献   

2.
<正> 患儿史××,女,4个月。因发烧腹泄十天入院。十天来发烧,腹泄,大便绿色水样,无脓血,7—8次/日。入院前在外院治疗肌注庆大霉素4万单位每日二次,共用一周。因仍有腹泄并尿少转入我院。体检:体温37℃,脉搏140次/分,呼吸36次/分。发育营养中等,精神不振,皮肤弹性略差。前肉稍下陷。咽部不充血,唇舌干燥。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40次/分,律齐,未闻  相似文献   

3.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脑脊液分离病毒国内外尚未见报告。我院于1986年8月从1例EHF伴昏迷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18岁,13天前因发热、头疼,腰疼5天,低血压、尿蛋白(++),以出血热在某医院治疗。经对症处理渡过休克、少尿期,病程11天进入多尿期,当天曾抽风一次,约2~3分钟,当时BP29.3/13kpa,经降压、镇静后好转,10小时前又昏迷并突然抽风5~6次,每次约2分钟,经上述处理疗效较差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4.
<正> 魏某,男,46岁,农民,80年7月25日晚以左侧液气胸原因待查入院。三天前因受凉发冷,发烧,全身酸痛不适,鼻塞、流涕、轻咳、咯少量白色粘痰。上腹陈发性隐痛、恶心、不吐,无心慌气短、咯血,二便正常。过去健康状况良好,否认心肺及消化  相似文献   

5.
<正> 病历摘要:姚××,男,4岁,住院号:130263。患者于30小时前用纯乐果撒内衣灭虱,撒后20小时开始精神不好,食后呕吐,大便次数增多,有脓血。后出现嗜睡,抽风,约4—5分钟一次,每次持续2—3分钟,在当地医院按农药中毒处理,用解磷定2次,阿托品4支,即转来我院。  相似文献   

6.
<正> 空肠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疾病,引起肠套叠则更少见。我院收治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19岁,腹痛40余天,近10日加重伴腹胀、呕吐入院。一月前上腹持续性隐痛,脐周为甚,逐日加重。近十余日来、恶心、呕吐,吐后腹胀减轻,腹痛未缓解。曾做B超,未见异常。胃镜报告:胆汁返流性胃炎。以“胆汁返流性胃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收住内科。  相似文献   

7.
<正> 肺吸虫病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危害广大山区劳动人民的健康。陕南有生食螃蟹的习惯。我院儿科先后收治4例,报告如下: 例一:向某,男,11岁,以“头痛、恶心、呕吐二日”之主诉入院。患儿20天前曾因上感,治疗4天,好转出院。近两天来,又  相似文献   

8.
<正> 患儿李某,男,1岁4个月,住院号205696,以发热咳嗽15d 之主诉于1987年2月26日入院.住院前15d,患儿无明显原因发烧,体温39℃,无寒颤,伴咳嗽.发热第2d 突然两眼上翻,四肢抽动,持续约5min 经针刺、降温后缓解.此后发现患儿两眼发红,面部、四肢、躯干出现红色皮疹,当地医院怀疑麻疹,出血热等,用抗生素、中药治疗,两天后皮疹消退,但体温波动在39~40℃.第7天发现双手、足又硬又肿,小儿哭闹不安,不能站立,咳嗽加重,体温不降,后转我院治疗.病后患儿精神食欲差,大便稀,无脓血和粘液.小便正常。系第2胎2产,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曾患过麻疹。预防接种史不详.父母非近亲结婚.查体 T38.6℃,发育营养欠佳.皮肤无出血点,颜面及躯干无支疹.结膜无充血。口唇干燥,发红,皲裂.口角糜烂,舌尖溃疡,舌质红,有芒剌.咽充血,颈无抵抗.右侧颈淋巴结如黄豆大小,活动  相似文献   

9.
我院儿科自1948年开诊以来,共收容住院患儿7000多人,其中患阿迪森(Addison)氏病者仅一例,并经甘草流浸膏治疗见效,半年中随访二次,情况良好。所见文献记载,儿童患者仅一例,故将我们所见一例整理报告。病历报告:乔姓患儿,男,12岁,学生,陕西耀县人,于1957年11月5日住我院,住院号4847,父述病史:患儿一年来皮肤逐渐变黑,由点片状向周围扩大,从面部波及全身,尤以天花后之瘢痕处为甚,不痒。情绪淡漠,倦怠,不恶心,不吐,食思减,消化差,日渐消瘦,喜糖食,但无嗜之感,虽不喜热,但较他人畏寒。自觉脐周,两季肋下及腓肠肌不定时疼痛,无心慌气短,大便正常,尿少。曾经卫生院及中医一般治疗,不效。既往史:患过麻疹,天花,无便虫,预防接种史不详,未用过考地松(Cortlson)  相似文献   

10.
<正> 患儿,女,1岁4个月。因“四肢无力10月余”于1987年7月10日来诊。生后6月内生长发育如常儿,以后逐渐出现四肢无力,双手不能握住东西,已学会的独坐功能又复消失,至今不能站立,可叫“大、大”“妈、妈”,无抽风史。系第二胎二产,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母乳喂养6个月后,因出现上述症状,停哺母乳,不但未能缓解,反而愈来愈重。兄患同样疾病,其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与患儿完全相同,病程呈进行性,于3岁时死于肺炎。父母非近亲结婚。  相似文献   

11.
<正> 狭颅症系先天畸形,有遗传倾向。短头畸形属狭颅症的一型,今遇一例合并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报告于后: 患儿翦×,门诊号:176886,男性,两个月。母代诊:发现患儿两眼滞呆,要求检查,个人史:患儿系36周早产儿,顺产,其母于产前患高血压及黄疸性肝炎。患儿出生后12小时吐咖啡色物,当晚烦燥不安,呕吐频繁,前囟饱满,并有抽搐,血小板计数:8.5万/mm~2,出血时间延长,诊断为新生儿颅内出血。家族史:父母家族追询三代以上均无类似疾病,父  相似文献   

12.
患者:安凤兰女姓 36岁陕西临潼人家妇住院号13102 58年10月13日入院主诉:尿少全身浮肿50余天现病史:两个月前未明诱因,发现下腹部及腰部呈持续地钝痛,食欲欠佳,时有粘液之便件有下坠日2—3次,五十多天前发现脸部浮肿,随后波及面部及四肢,晨起减轻,并感恶心欲吐,头晕心跳眼花,尿少色深无血,入院前十几天浮肿加重头痛无力而就诊。既往:身健,无腰痛尿少尿混浮肿等症。否认结核病史。月经周期准,姙五次产五胎,于一年前阴道有不规则出血,经军大诊为“宫颈癌”以镭锭照射止血。查体:T.36℃ P.80次/分 R.18次/分 Bp.190/110mmHg  相似文献   

13.
女性生殖器官的放线菌病较为少见。一般以卵巢、输卵管及子宫旁组织较多。术前不易诊断。我院20年来曾遇到一例卵巢放线菌病,现报道如下: 患者朱××,住院号42159,40岁,于1961年6月29日入院,主诉右下腹包块及疼痛九天。患者于入院前17天开始自觉全身不适,卧床不起。于9天前无原因的开始右下腹疼  相似文献   

14.
IBS患者胃肠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症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是一种小肠和结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为腹痛 ,可在便后缓解 ,或伴有大便次数或大便干、稀性状的改变 ;或有大便方面的异常。如 :大便次数改变 ;大便性状改变 (干、稀、水样 ) ;便急、窘迫、排便不尽感 ;粘液便 ;或腹胀[1] 。IBS的发病原因尚不明了 ,就其发病因素来看可能与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临床治疗效果也不十分明显。因此 ,为了进一步了解IBS患者的胃肠运动功能状况 ,我们采用对食…  相似文献   

15.
<正> 最近,我们在内窥镜检查中发现1例食管内萝卜块,8d 内曾在几家医院先后误诊为食管癌。现将病历、诊治经过摘要报告如下患儿刘雪莲,女,13岁,学生.本院门诊以“食后即吐8d”之主诉拟诊为“食管炎”。经详细询问病史,患儿在8d 前因进食腌萝卜而产生咽下不畅,继之进食即吐.随即到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食管癌。后又赴西安几家医院检查.经 X 线吞钡透视及摄片,见食管中段阻塞、钡剂通过不畅,仍诊断为食管癌.诊治经过:1989年5月6日,用 Olympus SQ_(10)型纤维胃镜检查,见距门齿30cm 处食管内有一巨大异物堵塞管腔,用三爪钳夹持可上下活动,随之连同胃镜一并退出,见其是一块体积为2.5×2.0×2.0cm~3大小之萝卜块。再次进镜见粘膜糜烂,充血水肿,因进镜有阻力而未继续插镜。4d 后,(?)Olympus P_5型纤维胃镜重新检查,见门距齿28cm 处食管后壁有一面积约1.0×0.6cm~2之溃疡灶,周围有3处潮红斑,此段至贲门管腔狭窄,直径约1.2cm 左右,粘膜光软,蠕动正常,扩张良好.讨论:患儿误诊为食管癌有以下几点教训:①几家医院的初诊医师对病史的收集、分析不够全面,仅凭简单的“食后即吐”就草率做出诊断是不够恰当的;②过分相信 X 光检查,而忽视了考虑使用胃镜这个很有价值的手段;③忽视了在年龄上的鉴别诊断:据有关文献报道,食管癌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尤以60~70岁为  相似文献   

16.
前言百日咳为幼儿期内四种重要传染病之一,罹病率仅次于麻疹。一般家庭接触发病率为75—90%,据Camet 氏资料流行区内一岁以上小儿发病率在70—93%,生后六月内之乳儿对一般急性传染病不易感染,惟对本病生后即可感染,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幼一例为52天,盖由母体移行于胎儿之百日咳特原性抗体极易消失之故。百日咳本身虽为非严重致命之病,但因其常并发肺炎等严重合并症,故乳幼儿患者病死率极高,据 Davis 等之报告,在1948年以前一岁内百日咳患儿病死率高于麻疹、猩红热、白喉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发病率很低,新生儿患此病更为罕见,我院于1990年11月成功收治新生儿巨大第一鳃裂囊肿1例,报告如下。患儿男,15天,生后即发现左面顿都有一6cm×6cm大小硬质肿块,迅速增大,到入院时已达15cm×12cm,上至左眼睑下线,前至四角,后至耳后沟,下至颈上1/3  相似文献   

18.
盲肠扭转为罕见的一种绞窄性结肠梗阻,其x线征,不仔细观察,往往误诊,将我们遇到三例报告如下: 例1.龚××,女性,31岁,以上腹胀一天,疼痛2小时主诉住院。腹痛突然发作,呈阵发性加剧伴呕吐,吐物为食物,大小便正常,20天前有过同样腹痛,以“肠梗阻”保守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性,10岁,陕西籍,住院号77288。1963年11月29日入院。主诉:生后右侧耳廓较小,外耳道口闭锁,近来该侧耳后肿胀流脓。患儿生后口唇发紫,右耳廓较小,长大后喜欢安静独处,走路缓慢,稍一活动激烈,则心慌气短。患儿记忆力尚好,学习成绩中等。1961  相似文献   

20.
<正> 平滑肌母细胞瘤国内自1975年朱氏报告10例以后。迄今8年,文献报导的不过20余例。我院1982年收治一例,病历摘要如下: 王××,男性,41岁,农民,陕西周至人。于1981年12月以腹胀,腹痛四月之主诉住院。入院前四个月。腹胀伴右上腹部钝痛,轻度恶心,未吐。一个月以后发现右上腹部有鸡蛋大的包块,且伴黑便,纳差,明显消瘦。在外院按。肝炎”治疗无效,乃来我院。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