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重汽科技》2007,(1):46-47
美国策略大师波特曾质疑日本的竞争力,嘲笑日本企业“只会持续改善一件事、一样产品”,不像美国企业那么懂得策略、找利基。 2000年泡沫经济破灭,一切回归原点。讲究精实生产、“从干毛巾挤出水来”的日本企业,因为一点一滴地改善制造流程、提高效率,终于在微利时代的竞赛中,如乌龟一般打败了跳跃思考的美国兔子。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13日,笔者随中国专用汽车行业考察团赴日本东京参观了“2005年日本东京卡车展”,在展会主办单位日新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与日本10余家专用汽车企业进行了座谈,并考察了日本国内五家较大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3.
“QCD(质量、成本、交货期)改善”,源于日本企业界,是一种针对生产全过程、全员参加、有效保证企业年度计划实现的现场作业持续改善过程,是日本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和新生产方式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4.
美国,日本汽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企业所形成的长期合作关系,大大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汽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其实质远利益一致。这种关系能提高效益,其原因是,在这个体系中存在“有诹竞争”和信息积累效应,这种长期合作关系既可消除双方交易关系的不确定性,又可消除企业规模过大带来的负效应及弥补企业规模的不足。我国汽车工业应借鉴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调整和优化汽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企  相似文献   

5.
明轩 《汽车与配件》2005,(45):24-27
2005年10月9日,以“驶向未来”为主题的第39届东京国际车展于日本千叶县幕张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38家汽车企业、12家摩托车企业、181家零部件企业参加展出约381辆汽车和190辆摩托车。这次车展日本本土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日本新能源车(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车)代表了世界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从本期开始陆续介绍日本各大汽车公司开发的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车的概况。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市场大获全胜的日本汽车厂家,也许要为其过去的胜利再次背上沉重的“设备”、“人员”和“高汇率”的包袱,使日本企业再次承受“三重苦”。  相似文献   

7.
张海涛 《轿车情报》2011,(12):92-97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贫乏的自然资源让日本人从小就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这也促成了日本的各大汽车企业很早就将眼光瞄向国际市场。经过几十年的“扩张”,日系车在全球所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8.
《时代汽车》2011,(9):121-121
近日,日本本田制锁株式会社与武汉市东西湖区签约,将在东西湖区建设汽配生产基地。该项目投资约合3.3亿元人民币,主要生产汽车车锁等配件。目前,东西湖区已落户东风扬子江、东风实业、斯坦雷等20多家汽车企业,“十二五”期间还将引进数家大型整车及汽配企业。与武汉开发区形成武汉汽车“双核”。  相似文献   

9.
亚洲公司一贯用家长式的作风来对待员工。公司不仅仅是工作的地方,还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裁员被认为是不适宜的。在日本,“终身雇用制”合同确保全职雇员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  相似文献   

10.
据日本《汽车配件市场》2005年6月号报道,该刊每年按惯例刊登“汽车部品、用品相关企业、企业申报净收入排名表”。收录的数据是由日本国税厅公布的2004年(1月~12月结算期)的法人申报净收入而加以分类排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