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深埋长大隧道传统复合式衬砌结构在遭遇高水头地下水威胁的问题,研究了双层叠合衬砌方案,该方案采用"结构一分为二、两道防水设防"的设计理念,既能克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困难,又可以解决二次衬砌结构渗漏水的弊病.文章以青岛地铁1号线过海隧道为工程依托,借助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双层叠合衬砌的合理组合形式及力学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耐久性的隧道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七林 《现代隧道技术》2011,48(4):105-109,121
隧道结构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满足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要求,目前隧道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方法还不够完善。隧道结构的耐久性不能仅仅按照提高材料的质量和加大结构厚度等构造要求进行设计,还应该采用多道设防的设计理念,结合结构安全性设计,综合考虑隧道结构在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文章结合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对复合式衬砌隧道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高强混凝土在南京地铁隧道衬砌管片中的应用,探讨了影响高性能混凝土在混凝土管片中应用的因素.高性能混凝土应用于隧道衬砌管片对降低管片造价、增强管片耐久性和抗渗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提高侵蚀环境下山岭隧道衬砌混凝土耐久性施工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既有山岭隧道结构耐久性普遍不足,许多隧道运营后不久衬砌结构就出现了开裂、渗漏水、溶蚀结晶、甚至出现拱顶掉块,造成隧道结构耐久性不足,其原因有设计原因也有施工方面的原因.文章针对既有隧道的病害表现,分析了隧道衬砌耐久性不足在施工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新建隧道衬砌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施工对策:采用多元复合胶凝材料及合适的混凝土搅拌工艺;采用低水胶比、低用水量和高性能减水剂;采用先进的灌筑和振捣工艺、合理的养护技术及拆模和养护时间等.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铁迷流对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机理,研究了钢筋混凝土试件在土壤介质中受外加直流电时的腐蚀产物对混凝土产生挤压应力而引起混凝土开裂破坏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从而证实了地铁迷流对隧道衬砌耐久性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跨越既有线段隧道动态施工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重庆市地铁1号线大坪车站跨越既有线段施工为研究对象,介绍采用FLAC3D对近距离叠交情况下新建隧道施工引起既有隧道衬砌的应力和位移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同时分析了新建隧道以桩+承台的方法跨越隧道施工后桩轴力和承台梁弯矩的分布情况,研究成果为今后类似地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单层衬砌应用较少,对于单程衬砌设计的研究就更少,因此有必要对单层衬砌的关键问题,如结构设计、防排水和主要的建筑材料等进行设计,以利于国内的推广应用.单层衬砌相对于复合式衬砌,具有工序简化、施工快速、经济合理等多方面的优点,在设计过程中应贯彻以下设计理念:①取消防水板,结构与围岩共同受力;②单层衬砌自身满足防水要求,达到二级防水标准;③单层衬砌作为永久结构,应满足耐久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岩石隧道衬砌结构防水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本文对隧道工程衬砌结构防水设计和施工进行了讨论.从环境保护和防止地下水流失出发,提出了衬砌结构防水的"全封堵”和"注浆+排导”两种基本方式.并针对水压力计算和施工质量控制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2月22日,“上海崇明长江隧道管片衬砌结构设计若干技术关键研究”、“上海青草沙原水过江管衬砌结构计算分析研究”,以及“上海崇明长江隧道管片衬砌结构耐久性设计与试验研究”3个项目通过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3项科研成果总体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上软下硬岩质地层中修建浅埋暗挖大跨地铁车站隧道的工程实例较少,选择合理的车站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所参照的经验也十分有限。文章以大连地铁兴工街站为背景,通过对上软下硬岩质地层大跨隧道围岩松动特性进行分析和类似工程介绍,提出了一种叠合承载拱新型车站结构型式和相应施工方法,实现单拱大跨车站结构,其结构跨度可达20 m以上,并对该结构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方法和受力特征进行了介绍。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叠合承载拱结构依靠拱部叠合初期支护拱结构承受施工期间全部荷载,在其保护下施工下部结构,可有效控制地层变形,同时适合岩质地层快速机械化施工。  相似文献   

11.
泥炭(质)土地层盾构隧道结构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昆明泥炭(质)土地层地铁盾构区间工程为依托,对隧道结构周边不同地层分布及组合工况其影响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内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选用最不利荷载工况,采用改变地层抗力系数的方法模拟泥炭(质)土地层扰动,对泥炭(质)土不同扰动程度下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力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盾构隧道结构内力随泥炭(质)土扰动程度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直接指导昆明泥炭(质)土地层地铁区间盾构法隧道的设计,同时为软土地层盾构隧道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首先阐述地铁深基坑支护施工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列举出当下常见的基坑围护结构中的常见围护形式。并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施工的解决策略,并分别从设计专项、渗水措施、周边荷载、地连墙施工及加固施工等方面进行叙述。为今后相关技术人员研究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设计提供借鉴,通过对深基坑围护设计具体方法的探讨,进一步优化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建设,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地铁车站深基坑建设的风险及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铁五号线蒲黄榆车站为22.6 m宽大跨度单拱单柱双层结构,采用中洞法开挖,开挖跨度相对较大,临时支护体系繁多,二次衬砌过程中结构受力转换复杂。文章主要介绍蒲黄榆车站二次衬砌施工分层、分段划分及临时支撑拆除代换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站出入口作为地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便利市民出行,也很好地展现了城市风貌。为了进一步优化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结合深圳市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案例,主要对出入口布局影响因素、布局原则、设置形式、设计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此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工隧洞衬砌病害会影响其正常使用,进而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文章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建立了隧洞衬砌的二维GPR正演模型,研究了衬砌空洞形状、衬砌空洞填充介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脱空、不均匀衬砌和钢筋与衬砌混凝土脱离五种隧洞衬砌病害的GPR响应特征,总结出每种衬砌缺陷的识别特征,结合某水库泄洪排沙洞工...  相似文献   

16.
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由管片和接头组成,接头的形式直接影响盾构隧道的整体力学性能。上海地铁18号线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环间采用了插入式快速接头,块间采用了新型的滑入式快速接头,这种新型衬砌结构受力性能尚不明晰。文章针对通、错缝拼装的新型衬砌结构,分别进行设计工况下的整环足尺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不同拼装方式下新型衬砌结构的受力性能;讨论了结构的计算模型,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结构修正惯用法设计参数,为新型衬砌结构的拼装方式比选、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合理的防水技术及耐久性设计对于结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南通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地下车站防水设计,介绍了1号线车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分析、总结了不同结构型式的接缝防水技术。  相似文献   

18.
隧道工程二次衬砌结构不允许渗水,表面无湿渍且二次衬砌混凝土必须具有高强度、耐久性等。结合锦江路站台建设项目,对大断面隧道暗挖施工过程中的二次衬砌快速施工展开研究分析,超大断面隧道采用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进行隧道二次衬砌施工,介绍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施工中衬砌台车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地铁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引进环境模拟试验理论,分析了地铁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影响水平及环境模拟参数,提出了一种建设地铁结构耐久性综合模拟试验站的构想。依托综合模拟试验站开展地铁结构耐久性研究可进一步提升地铁建设及运营维修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拱盖法是基于纵深刚度差异较大的“上软下硬”地层条件,在充分吸取盖挖法、双侧壁导坑法等工法的成功经验或者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暗挖大跨隧道修建技术,拱盖法主要有双层初期支护拱盖法和二次衬砌拱盖法。文章以青岛地铁某暗挖大跨车站为例,结合站址范围内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特征,通过数值方法对两种拱盖法修筑的隧道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二次衬砌拱盖法采用纵向9 m拆撑安全步距施工时,外层初期支护棚护作用的“空间刚度效应”不足以弥补其拱盖的“拱”效应,双层初期支护拱盖法修筑技术更有利于隧道变形控制;2)隧道下部岩体开挖时拱盖结构的承载、保护作用显著,但在相同等地质环境条件下,二次衬砌拱盖法施工对拱脚岩体的塑性破坏作用更明显,换言之即二次衬砌拱脚对岩基的强度和刚度要求更高;3)初期支护拱盖法结构受力控制部位为拱肩及拱脚,二次衬砌拱盖法结构受力控制部位为拱脚,后者拱脚控制内力约为前者的1.56倍,前者的“梁”效应比较明显,后者的“脚”效应比较明显;4)为地铁百年服务工程安全计,建议优先考虑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拱盖法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